教育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巢湖文海

案例解读《新文化运动》

2018-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张馨28
365/240

第三个环节:活动引领,勇攀高峰。

导议一: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你的意见如何?注意回顾历史必修1、2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本p72“引言”和第一目第1自然段的相关叙述思考。

此处问题的设计从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入手,也相当好。这个材料的选取真的很巧妙:这个评价属于少数人的观点,学生不认同,就会引起强烈的反驳。如此,学生的参与激情再次被点燃,甚至群情激奋。这是进入深入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又一追问:你的意见如何?此追问也极好——你不是想反驳吗?那你提出自己的见解啊?要让你的见解能立足,那你就必须深入研读相关材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的结论。而对相关材料的研读,恰恰就是老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此时,老师又出示了需要研读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的活动更加具体而明确。如此巧妙的引领,学生不知不觉就上路了。老师呢,作为船长,巧妙的指引着航向,看着舵手们个个努力的划大船,在一边儿偷着乐呢。

导议二: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同学们在初中就学习过。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归纳这一运动的概况?(注意结合P72-74“《新青年》的诞生”与“新文化运动”两目内容思考)

这个问题的设计很切合实际,能温故而知新。作为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很有必要进行复习。但是,怎么复习?对复习方法的引导就成为此环节的关键所在,也是这个问题的亮点。而汪老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问学生从哪些方面来归纳这一运动的概况。经过初中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复习方法。因此,汪老师这样的问法会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然而然的流淌。如果把课堂比作航海的话,整个教室里如同一片海洋,到处是思维的浪花,构成一幅此起彼伏的海浪图,美不胜收。

另外,汪老师的独门绝技在于:每设计一个问题,都有一定的范围或者提示。(注意结合P72-74“《新青年》的诞生”与“新文化运动”两目内容思考)这些提示如同规定了具体的航线图,可防止学生的过于宽泛甚至不着边际的“游弋”,从而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

以下又给出了更加具体的材料。

材料一:《祥林嫂》中关于祭祀时的礼教问题。并设置了具体的小问题:1、你这么理解民主和科学?2、假如你是当时的有识之士,你对此有何感想?该怎么办?

材料二:关于过去未嫁女殉夫的新闻。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有识之士,你如何对待这种现象?该怎么办?

材料三:关于孔子的“孝”标准及新文化运动对孔“孝”的批判。

问题:

1.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2.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如何批判“孝”的?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

3.有人认为,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白话文,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以上几个环节,所给的材料非常有特色——有趣、丰富、典型。而所提问题均能从学生出发来设计,引导学生穿越时空,走进历史,换位思考,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来看待当时的现象,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同时,又引领学生跳出历史,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理性对待曾经的史实,并作出客观辩证的评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