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音“白山黑水东北风”音乐会观后感
2018年7月15日,得益于恩师的促成和指引,有幸能到沈阳音乐学院参加第20届中国传统音乐年会。当晚,我们师徒一行观摩了由沈阳文化厅、沈阳音乐学院共同承办的“白山黑水东北风”音乐会的演出,我对其中部分节目产生了些许思考,在此做一些简要回顾与个人分析。
节目开始的二人转小帽,和黑山二人转正戏《西厢·听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东北艺术风格。先安排演小帽,再安排演一段正戏,我想这应该是编导有意为之。小帽的表演,随意,灵活,火爆,正戏则旋律感更强,更富于艺术性。可以看出,东北二人转极大地吸收了东北秧歌的长处,其载歌载舞的方式使演出更生动活泼。此外,二人转对演员的身手功夫要求极高,嘴上唱着旋律,手上还要转着花手绢,身上还要做各类动作,两个演员之间还要互相抖包袱,实属不易。
秧歌剧《夫妻识字》,让我想起初中高中历史课本曾讲到的延安土地改革、识字运动以及在两三个月之内培养出无数音乐人才的鲁迅艺术专科学校,它同上海国立音专一样,都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我们应该铭记。这部秧歌剧,短小精悍,剧情简单明了,有对话也有大段唱,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辽南鼓吹乐《龙舞丰年》亦令我印象深刻,不同于鲁西南鼓吹的活泼俏丽,陕甘宁鼓吹的哀怨伤感,辽南鼓吹乐的情绪更为喜悦热闹,尤其适合表现丰收、娶妻生子的幸福场景。
此外,满族单鼓舞《源鼓·逐日》十分有特色,我们可以看到,演员们的动作是舒展的,没有南方民族舞里面那种夹着胳膊、细小、轻盈的动作,所有的动作都是“张开的”,是“奔放的”。整支舞跳跃、呐喊的元素很多,给人以优美又富于力量的感觉,表现了满族原始祖先的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
另一个较有意思的细节是,我发现当地观众也十分热情,从第一个节目,到最后一个节目,都叫好鼓掌,虽然违背了正常观摩音乐会的礼仪,但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东北民风的泼辣和热烈,这种民风造就了这里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又影响着这里的民风,这是双向互动的。
综上,“白山黑水东北风”,是幽默之风,是火热之风,是率直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