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诗歌,共享。凡人日记古代文化

有一种较量叫,“卿不死,朕不安”

2017-04-18  本文已影响294人  北归燕

公元1155年,南宋大奸臣秦桧重病卧床,高宗赵构听说,亲自去秦府“探望”,确定了宠信十余年的老搭档将不久于人世,赵构长舒了一口气,暗自狂喜。

按理说,宠臣去世,皇帝多是神伤哀叹,何况是帮着高宗完成“议和”的秦卿。实则,高宗心中秦桧不过是一颗棋子,是为他承担“议和”,陷害忠良骂名的人,但秦相爷的结党营私,欺上瞒下,甚至监视皇宫举动又让赵构忐忑不安。放眼朝臣,只有秦桧愿意当“遗臭万年”的小人,加之在金人那边秦桧也受欢迎,能够帮自己完成“议和”,实现内心那偏安一方的念头,所以,赵构对其只能是用之防之。

所以,当秦桧还一息尚存,赵构就迫不急待连夜起草诏书,将秦桧、秦熺全部免官。风光十九年的秦桧及其子孙荣耀化为泡影,权相秦桧去世,高宗帝欣喜的对心腹表示:“日后见宰相,不用在靴子里藏匕首了”可见这个宠臣的存在,让赵构又多不安。

秦桧死了,南宋政权基本稳定,与金人的议和早已板上钉钉,高宗皇帝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这是君王与权相,皇帝与奸臣的较量。


说起大明王朝的转折,绕不开惊动朝野的“土木之变”,为免北宋“靖康之乱”的重演,大臣于谦力荐铖王朱祁钰继皇帝位。

于谦对景泰帝朱祁钰有拥立之功,此后八年多的时间里,朱祁钰遇事也多和能干的于尚书商量,有时大臣上折子提建议,景泰帝还顺道问:“此事,于爱卿知道吗?他怎么看?和他商量过吗?”真是君明臣忠,君臣一心。

而事实上的,景泰八年的一天早上,朱祁钰虽身体不适,但仍然像往常一样准备商朝问政。熟料,还没有升朝却传来阵阵晨钟声,百官朝贺,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景帝闻钟鼓声,大惊,问左右曰:“于谦耶?”。也就是说猜到出事后,朱祁钰的第一反应是于谦带头闹事。

他没有怀疑曹吉祥、石亨,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合作八年的于谦,将他推上皇位的于谦,此语一出,让亲密无间的君臣,瞬间阴暗,不知于谦听到此语内心又会作何感想?许是自己的功劳太大、能力太强又为官廉洁,才遭到景泰帝的忌惮吧。

朱祁钰的不安是有理由的,或许于谦光明磊落忠心耿耿,不代表手下那些跟着他一块儿打拼的人如此,他们也想封王拜相啊,许会倒逼着于谦做越轨之事。大宋皇帝赵匡胤不就是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的吗?赵匡胤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不也是防止石守信、高怀德手下的士兵再来场黄袍戏吗?


要说奸臣秦桧罗织的网络太大,又有金人做后台让高宗不安;于谦的举世之功让景泰帝宠他又不免猜忌他;这些人要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么声望能力具高还会带兵打仗,让九五之尊的天子爱之恨之。而一辈子为臣小心翼翼,无兵权军权只是个秘书还是汉臣的张廷玉也没能躲过皇帝的有色眼镜。

说大学士张廷玉是谨小慎微的代名词,一点儿也不为过,给雍正帝做秘书时奉行“该说的说,不该说的闭嘴”的策略,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张扬、不炫耀、不弄权。

中央集权到明朝加剧,清朝军机处建立意味着中央集权统治达到顶峰,清朝的皇帝更加喜欢“听话”的大臣,我们在电视剧中也常听到有清一代不少大臣特别是旗臣,好自称“奴才,如何,如何”。

汉人出身的张廷玉虽不以“奴才”自称,但给皇家打工时,干起活来一丝不苟,而且心思缜密、逻辑清晰,文笔也很好,做的会议纪要遣词用语精准,又无错别字,备受皇帝嘉奖;出色的办事效率,低调少言的风格,渐渐让雍正帝对其产生依赖,遇上文字工作的处理,他都交给张廷玉处理,可以说张廷玉和鄂尔泰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在严厉苛刻的雍正手下做事十三年,张廷玉竟然做到无差错、零差评。对于这位爱卿,雍正爷百看不厌还说:“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简直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临终前,雍正帝为表示自己宠溺,遗命张廷玉百年后可配享太庙,到阴间君臣再续友情,这可是大清朝唯一位入住太庙的汉臣,可谓荣宠至极啊。

乾隆帝弘历继位后,鄂尔泰、张廷玉遵遗命辅佐新皇。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上张廷玉与鄂尔泰两人在雍正朝就有不快,到乾隆执政初期,以此二人的间隙演化为满汉大臣之间的帮派矛盾。

为了协调满汉臣僚的关系,更为凝聚皇权,乾隆暗暗等待时机。一面重用张廷玉,让他负责京城重要事务,又偶尔挑刺敲打这位三朝老臣。张廷玉在康雍两朝从未受过半点不是,年轻时顺风顺水,临老了,时不时受年轻皇帝的指责,内心有些忐忑担忧,于是向乾隆提出辞职希望保住晚年名声。

第一次提出辞职,乾隆说:“你是我爹留下的重臣,将来是要进太庙的,我对你不好吗?不愿意给着我干”,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吓得张廷玉不敢多言。既不让他走,又不给他好脸色,毕竟此时可以借着打压张廷玉去打压那些汉臣,告诉他们清朝姓爱新觉罗,你们是大清的奴仆,须为皇帝马首是瞻。

过了几年,张廷玉第二次申请告老还乡,同时,谨慎了一辈子的他真的老了,犯了大忌——向皇帝要保证书,保证即使自己辞官,将来乾隆爷能兑现先皇遗命准许他进太庙,皇帝虽然不悦,但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紧接着,他又犯了忌讳,辞职的官员都要向皇帝谢恩,感谢皇家多年来的栽培,感谢皇恩浩荡,可是张廷玉大意了,只派了儿子进宫谢恩,这下把乾隆帝给惹毛了,下令剥夺了他的爵位,甚至还明令他没有享受太庙的资格。

回老家后,七十多岁的老张也未能安生,因为女婿犯法被连累,乾隆帝命人去张家搜查,将之前皇家所有赏赐全部收回,且临行前乾隆交代,细细搜查张廷玉在家有没有写对皇家不满的文字,只要有就拿来治罪。好在,张廷玉的谨慎救了他,因为没有搜到任何信息,乾隆只好作罢。

1755年,失去官位爵位,剥夺享太庙权的张廷玉去世,乾隆听说后表示:落到今天的地步也是他咎由自取,不过他不仁,我也不能违背先皇的旨意啊,还是让他进太庙,以彰显我大清的恩泽吧”。

乾隆最后让为他们家打了一辈子工的张廷玉进太庙,但这一切已故的张廷玉不知了,兴许他记得是皇帝的打压、自己的隐忍、还有那响亮的“不准进太庙”。

这场较量中,乾隆赢了,他摆平汉臣,彰显了皇权和皇恩,三朝老臣死了,皇帝心安了,真是“卿死,朕安”


历朝历代,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为了皇权借用种种权术,进行着或明或暗的较量,而君可知其中一种就叫,“卿不死,朕不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