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健康休戚与共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_8eae

免疫,健康保护伞

免疫与健康休戚与共

免疫学很年轻,在18世纪才诞生,它诞生的标志是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天花疫苗,让天花病的死亡率降低了差不多90%。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天花疫苗为什么有效。天花疫苗似乎只能说是医学史上一次幸运的意外。那个时候,科学家和医生普遍认为疫苗是一种迷信,而今天他们成了疫苗最坚定的支持者,这都是因为19世纪三种科学的发展——细胞学、病菌学和生物学。一开始,这三个领域的人互相看不上。比如说,病菌专家巴斯德就实名反对达尔文的演化论,认为那根本就是诡辩。

到了20世纪,这三个学科里跟免疫相关的部分开始融合。当时,免疫学有两大阵营,1908年的诺奖就同时颁给了这两个阵营的研究成果。一个是细胞学发展出的细胞阵营,他们发现白细胞会在特定条件下攻击、吞噬、消化侵入者,保护身体免受感染,为免疫学问题提出了一种统一的解释。另一个是病菌学发展出的体液阵营,他们发现了血清中可以杀死细菌的有效成分抗体。体液阵营的人很乐观,他们觉得人类有能力针对各种疾病生产出对应的抗体。但后来他们不得不承认,抗原的种类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不可能生产出这么多的抗体。于是,他们开始吸收生物学演化论的成果,这时候他们才真正明白,免疫系统有多么复杂。到了20世纪下半叶,新生代的免疫学者主要是生物学家了。70年代的时候,他们搞明了淋巴细胞的功能,体液阵营和细胞阵营不再冲突,他们发现各自的研究其实就是同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

就像前面提到的,历史上不同学科和阵营的发现都是帮我们了解了免疫系统这个整体,这其实关系到科学家对人体认识的底层框架,就是用系统的思维来看待人体。今天,很多新进的研究告诉我们,免疫系统也不是独立运作的,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也有复杂的协作。我们已经发现人体对痛觉的识别机制和免疫系统的识别机制是一样的;感知和思考会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比如多巴胺可以调节T细胞的行为。今天,科学家越来越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人体。系统意味着连贯、交流、调控、整合,以及共同的目标或功能。如果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对很多疾病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也就很难攻克这些难题。

就拿癌症来举例,深耕此领域多年的李教授表示,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治疗癌症,而这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实现,正是因为我们对免疫系统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已经知道,癌症的恶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免疫系统保护能力下降。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其实自己就会攻击突变的癌细胞,防止肿瘤形成。所以,如果能人为帮助免疫系统提高免疫状态,让它更好地工作,癌症就有可能治愈。这个原理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癌症病人会不治自愈。在我国,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免疫学发展到今天,能做的已经不只是通过疫苗来预防传染病。像SARS、MERS以及新冠病毒这样的传染病,在治疗中,因为免疫学研究的进展而产生的新治疗法也已经能够发挥很多作用。了解免疫系统,我们就能通过人为干预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应对人体和病原体的战争。

最后,分享一下我们普通人提出的一些提高免疫状态的建议。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的防卫系统,我们不用加强军备,只是需要让它保持良好的状态。首先要尽量改掉很多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坏习惯,比如大量抽烟、严重酗酒、过度焦虑等。另外,我们最好也能定期监测免疫系统的状态,现在已经有专门检测免疫功能的体检项目了,主要就是检测淋巴细胞相关的指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识别出很多过去医学领域无法识别的不健康的状态,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果发现免疫系统不那么健康,我们也可以选择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比如回输免疫细胞,帮助免疫系统恢复更好的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