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一点小笔记——《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96_木

因为贺国平心育名师工作室发起的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又重读了一遍《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一次阅读确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章 一种鼓励模式

这一章讲了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分别是三个信念:

1.我能行——让孩子有自信能够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能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我能执行大家提出的建议

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让孩子意识到他们能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受到惩罚

四项技能:

1.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是两码事,不能因为生气就打人,不能因为不开心就不写作业。让孩子学会自律和自我控制。

2.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在班会中和同学一起学会解决问题

3.我理解我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找借口把责任往他人身上推

4.我能够通过日常的练习,发现我的智慧和判断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如何影响了别人以及以后如何去避免这些问题

第二章 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

像书中所说的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奖励和惩罚来纠正学生的行为,这确实能取得短期的效果,但却是没有长期效果的。

回想自己不长的教学生涯,奖励、惩罚也是用的比较多的,因为这能快速见效,也就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使用它。但惩罚与奖励确实是没有长期效果的。从初一开始,我就发现班上的孩子很不愿意举手,对此,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针对举手的奖励与惩罚制度,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必须举三次手,一周总结一次,举手最多的三名同学会受到奖励,而一次会举手的同学会受到惩罚。不得不说,这项制度一出来,班上举手的同学从表面上看确实多起来了,本意是想通过这项制度培养学生举手习惯的我,在执行这项制度差不多一个学期之后便慢慢地取消了这项制度,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我们已经坚持了好多个21天,本以为学生的举手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却不想随着奖励惩罚制度的取消,学生举手的行为也消失了,甚至比最开始举手的人更少了。

随着学习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深入,我也明白了外在的奖励是无效的,甚至会有副作用,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正面管教实质上也是在向我们传播一种这样的理念。

第三章  领导风格

一个班主任可以决定一个班级的氛围。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也是当班主任的第四个年头。刚开始的时候不觉得当班主任有多少技巧,觉得只要你工作认真负责,你所带的班级就不会太差。事实上,那些班级确实看起来也不差,纪律不错,成绩不错,科任老师评价也不错。只是我没有意识到,那其实根本就不是我的功劳,是他们本来就好。

直到我碰到现在的班级,卫生不会搞、成绩也不好、纪律让人恼。步入初二以来,我切身地体会了初二班主任有多么地不好当,学生很叛逆,学业压力增大,而学生并没有越挫越勇,相反、消极情绪占了主导地位。各种情况层出不穷,班级的氛围时刻需要班主任来调节。

而鼓励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为了迎接基金会的阅读评估,我们班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没有上过台的同学进行了阅读汇报,剩下的人不多,但却也是平时不愿意上台和个人能力比较差的。对这些孩子我本是没有抱太多希望的,但每一个上台的孩子我都给予最热烈的掌声,最真诚的鼓励,“你站得很直,老师相信你声音可以更响亮”“你讲的内容真的很精彩,声音大一点让大家都听见吧”“你的声音很响亮,这是大家都要向你学习的一点,根据大家的建议把内容修改一下,下次你可以做得更好”……最后上台的同学是一个语文考试只能打几分的孩子,他记性不好,我允许他带着稿子上台了,他一开口确实是惊讶到我了,我从未听他用那么大的声音在班上说过话,书的主要内容也概括得不错,同学们很认真地听完了他的汇报,掌声齐刷刷地响起,这是孩子们自发的掌声——为他表现的出色而鼓掌。按照我们本来的环节,这个时候应该是提问,提问过后下台时才会有掌声,大家却十分有默契地在他汇报完时鼓了掌,许多人举了手,“老师我们不想提问,想点评”。然后,我听到了这节课最多的表扬和鼓励。这周的周记有许多同学写了这节课,我没想过这会成为大家都无比喜欢、无比认真的一节课,只是不得不感叹鼓励的力量。

第四章  人们为什么那样做

作为一名老师,无论你脾气多么地好,总有学生能让你怒火中烧。心烦、恼怒、伤心、失望、绝望……所有的消极情绪你都会体验到。

根据冰山理论,每一种行为都有它背后的目的。本章中的错误目的表清晰地列出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及我们该如何回应。同一种行为背后会有不同的目的,关键在于行为给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同样是上课讲小话且屡教不改,有学生给我的感觉是心烦,有同学给人的感觉是绝望,有同学让我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根据自己的感受判定孩子的目的,再根据孩子的目的做出赋予孩子力量的回应是很关键的。

我们班有一个并不太吵的女孩,但所有科任老师包括我自己,对她的感觉都是——绝望。“这个孩子已经没救了,怎么讲都没有用”,很多科任老师这样评价她。英语老师说,凭她的底子,英语不会太差,及格是绝对没问题的。在她多次英语考试不及格时,我找她谈话,她是这样回答我的:“老师,我及不了格的,我努力也不会有用了,我就是学不好。”这是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我明白她不能再听到负面的评价了,告诉她可以往哪些方面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她并不会真的努力去做。我只是告诉她:老师相信你,努力去做好你感兴趣的事就可以了。

以后的课堂上,我总是抓住机会表扬她。坐姿端正,字迹工整,抽屉收拾得很整齐……孩子变化起来真的很快,一个星期多下来,但凡我表扬过她的方面,她真的坚得不错,附带着各方面表现都好起来了,成绩有没有提升我不知道,但是没有一个科任老师跟我吐槽她,还得到了一两个表扬。

第五章  在纠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老师、伙伴的爱,这会让孩子更爱上学。同样的,一个有爱的班集体会让老师更爱上班。

上学也好,上班也罢,不可置否,都会有许多难熬的时刻。上学作业多,功课压力大,许多学生会因此出现厌学情绪。我曾问过一些学生,你喜欢上学吗?出乎意料的是,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是回答我,喜欢。孩子们给出了这样一些理由,因为学校有很多同龄人,他们会跟我一起玩耍,在家太无聊了;因为学校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跟同学相处也很开心;虽然作业很多,做功课很累,但是这里有我的好朋友,有我喜欢的老师;在家我爸妈总是说我这不好那不好,在学校不会,和老师同学相处比较愉快……我发现这些答案中的一个共性,基本每个学生都因为和好朋友相处很开心而更喜欢上学。

“在你能触及头脑之前,必须先触及心灵。”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会因为喜欢和同学相处而愿意来上学,老师往往会因为来自于学生的一点点关爱而感动不已,这不是我们来上学、上班的初衷,但无疑,建立情感联结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六章  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

看完这一章,我惊觉,我总是在说着阻碍沟通的话语。

书中提到了阻碍和促进沟通的5组因素:1.假定与核实。2.解救和解释与探询。3.指挥与邀请和鼓励。4.期望与肯定。5.“成人主义”与尊重。非常不幸地,我基本每一个都中招了,我会有不想花时间询问学生想法的时候,于是选择了假定。我会有因为想让学生尽快搞完卫生进教室读书的时候,于是选择了解救。我会因为想让学生快速完成某个任务而选择指挥。当我觉得学生做得不好的时候,我经常性地对他们说我期望你如何如何,却常常只在心里默许他们的进步,时常会忘记肯定却不会忘记期望。我总觉得我带了两年的学生,我们应该互相很了解了,我期望他们能像成年人一样思考和行动,常常会因为某件我觉得他们本该做好却没做好的事而感到失望。

尝试改变自己与学生的沟通方式迫在眉睫。书中提到了四个沟通技巧:1.说到做到。2.少即是多。3.头脑、内心和直觉。4.网球比赛。改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与学生和我都一样。我尝试了说到做到,却常常做不到,我告诉他们今天默写不过关的同学放学要留下来,可是有时却会忘记这件事,有时会因为天色已晚而放弃这个想法。但当你认真实施你说的每一句话时,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去履行你定下的规则。少即是多实施起来是见效比较快的。当你长篇大论地与学生说教时,学生很容易左耳进右耳出,尝试使用尽量少的词,学生会更专注。最重要的,我觉得与人沟通是一件需要花大量时间的事,保持充分的耐心,多练习运用沟通技巧,让学生去表达他的想法是沟通的关键。

第七章  专注于解决方案

“人在感觉更好时,才能做得更好。”当孩子知道我们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并且被鼓励的时候,他们更能处理好班级事务。

这一章讲到了解决问题的3R1H: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利用头脑风暴,让孩子根据这几项标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1.忽视出现的问题,等冷静下来再来解决问题。2.以尊重的方式把问题谈开。先告诉对方你的感受,也倾听、同理对方的感受,告诉对方你的责任及你愿意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3.达成一个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4.如果没有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就要寻求帮助。比如和他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卡、选择轮、和平桌、班会议程等帮助解决问题。

第八章  教室管理工具

本章提到了11种管理工具,这些管理工具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适用的工具。

1.有限制的选择

当你需要解决问题时,你可以给孩子提供至少两个有限制的选择,比如说“你是选择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你是想现在进教室还是五分钟之后进教室?”确保每一个选择都是你能接受的,对年龄越小的孩子给出的选择越要具体,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2.班级事务

利用头脑风暴,列出一张班级事务表,把这些事务分派给孩子们。孩子们可以投票决定是每周轮换,还是整个学期都做同样的事?分派班级事务可以帮助孩子们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3.只做,不说

对待你和孩子们的约定,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一遍一遍去提醒、训诫或惩罚他们,用行动坚持到底,这会让教育孩子变得容易一些。

4.启发式问题

多问学校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这会让孩子学会思考,并且从中收获更多。这个方法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保证自己是真的想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不要对他们的孩子进行说教,否则就不要问他们的想法,不断地问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的问题。

5.转移行为的问题

当孩子们在做着各自的事情时,可以问你想要改变的行为的问题,比如说“有多少人认为教室里很吵,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有多少人认为不吵?”孩心门可以通过手势来回答这类问题。

6.什么也不做(自然后果)

对孩子们的问题少做一些反应,很多事情他们会自己解决。

7.决定你自己怎么做

个人认为这一条和“只做,不说”是类似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制定好约定之后,坚决执行自己的做法。

8.尊重地说“不”

不跟学生解释他们已经知道的事,和善且坚定地告诉他们“不行”。

9.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当搞不清问题涉及到了哪些问题时,专注于解决问题,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

10.积极的暂停

把积极的暂停作为一个选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一个让他们冷静思考的区域,制订好这个区域的使用规则。

11.每次一小步

教给孩子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充满耐心的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每次进步一点点,不要一次期待太多。

第九章  解决恃强凌弱的方法

坦白说,我没有意识到恃强凌弱、校园暴力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校园横行的,不知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幸运,我的学生时代好像并没有经历过这些事。但最近突然发现关于恃强凌弱、校园暴力的电影真的不少,且造成的后果都很惨痛,有被欺负的孩子无法忍受自杀的、有若干年后复仇的。这类事件也一定成为我们现在班主任会议上强调的重点。

恃强凌弱现在并不不一定就发生在那些目睹了暴力的孩子身上,关键在孩子对这些事的看法,在于孩子看到暴力行为后自己做出的决定的——是学习这些行为,还是决定一定不要做出这样的行为。

如果发现了恃强凌弱的行为,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干预时,一定要平等对待所有孩子——欺负人的人、受害者、旁观者。可以采取班会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第十章  摆脱家庭作业的困扰

家庭作业困扰着孩子,但家庭作业更是困扰着家长和老师。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不完成家庭作业已经成了常态。有的孩子觉得作业太多,反正也完不成,干脆不写;有的孩子觉得作业难,一碰到看一眼不会写的题,就直接放弃了;还有孩子纯粹就是玩心重,放学之后只想放飞自我。

摆脱家庭作业困扰的第一步,是要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家庭作业的责任。家庭作业不是因为父母老师的压迫,所以才需要写,而是因为我自己需要通过写家庭作业来巩固我的学习,以便达到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班会、启发式问题等,和孩子一起制定完成家庭作业的方案。将孩子们有关家庭作业的困扰罗列出来,在班会上一起解决。

摆脱家庭作业困扰第二步,解决孩子们的关于家庭作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作业确实太多、太难,成绩好的孩子半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成绩差的孩子可能两个小时也写不完,更何况,有时候科任老师未经商量布置的作业,连成绩好的孩子都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首先老师们需要在商量之后布置适量的作业,最好是分层布置作业。孩子们可以成立家庭作业角、家庭作业互助组等,孩子愿意的话可以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得到帮助。

摆脱家庭作业困扰第三步,完善作业检查、督促制度。作业一旦布置了就要检查,不要让孩子存在侥幸心理。这个制度可以在班会上制订,可以是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等形式。这个制度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今天的作业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对于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的孩子,要进行单独约谈,了解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十一章  班会的八项技能(上)

班会需要我们把技能一项项教给孩子们,待孩子们掌握这些技能后再启动班会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八项技能包括:1.围成一个圈 2.进行致谢和感激 3.尊重差异 4.运用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 5.专注于解决方案 6.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7.运用议程和班会程式 8.理解并运用4个错误目的。学会这八项技能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围成一个圈是为了让孩子们互相能够看到,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围圈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会合作。

在最初进行致谢时,总会有一些尴尬,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可能想不到自己有哪些事值得被感谢,又有哪些事值得自己去感谢,这时我们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确保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值得感谢的事。还有一些孩子在进行感谢时,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羞于开口,耐心地鼓励他们,不断训练,慢慢地所有孩子都将能真诚地致谢。还有一些孩子在感谢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妥的言辞,比如说“我感谢他在上次数学老师的时候借了一块橡皮给我,因为他通常都很小气”,这时,要怎样同学们:“这个致谢错在哪,能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谢意。”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老师和孩子们都要学会尊重差异。

我们可以在班会上进行一些活动训练孩子们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做一名好的倾听者、轮流发言等。

第十二章 班会的八项技能(下)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逻辑后果,遵守四个原则: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

我们可以在班会上进行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学会现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角色扮演后进行头脑风暴,让孩子们快速地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有孩子可能会趁机捣乱,直接把孩子的建议写下来,不进行更多的关注,头脑风暴结束后,孩子们会自己把无理的建议删去的。有时候,不需要使用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投票、讨论就能解决问题。

让孩子们自己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班会议程上,以便班会时解决。班会程式包括1.致谢和感激 2.跟踪原来方案的效果 3.议程上的事项——从下面几项内容中选择一项 A.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 B.讨论问题而不解决 C.寻求解决问题的帮助 4.未来的计划(野外旅行、派对、课题)

教会孩子理解并运用4个错误目的,可以将这个表贴在教室。

第十三章  关于班会的问答

班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班会的技能,当然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的需求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班会能满足孩子这些需求。大家都是被尊重的,我们都能靠自己解决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