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怀故乡
抒怀故乡—Schanz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诗歌虽短小,但他触动的是许多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小时候真不知道何为乡愁,因为一直生活在生我养我的的那一方土地,熟悉的街巷,亲密的伙伴,明媚,活泼,积极,那时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能那么快乐而幸福地嬉戏;然而,当我离开家乡去另外的一个城市上大学的时候,故乡终于成了我偶尔思恋的对象。说实话,远远到不了乡愁的程度。只是在月明星稀的校园夜晚,当远处学生宿舍窗口里传来隐隐约约而又不失柔曼的吉他声时,心头会常常飘过那一丝牵挂。但是,因为毕业后几乎一直工作在故乡的城市里,反而,那仅有的故乡情愫也慢慢淡忘。殊不知,那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因为我的身心一直在故乡的怀抱中生活着。这种幸福,对于飘泊的游子来说,那就是一种奢侈,一种每当想起却倍感温暖的情怀,而更多的却是柴米油盐平凡生活中沉淀下来的满满故乡之情,那是熟悉的小街僻巷,那是亲切的琅琅口音,更是那血脉相通的至亲至爱,还有那日渐年迈的爹和娘!
又到了春节了,在这中华民族团聚守岁即将到来时候,遥远的故乡更是召唤着千千万万的游子,浩浩荡荡汇聚成一股归乡的洪流,势不可挡,滚滚向前;也许以前是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如今是高铁驰骋,银燕翱翔,然而不变的是光阴荏苒岁月流逝而铸成的不变的信念:回家,回家,回家。故乡没有漂泊,故乡没有游子,只有故乡博大胸怀的孩子。在这里,可以在大碗喝酒中一抒豪气,可以在浓浓亲情中一解乡愁;如果有人问,为何你真情流露,为何你激情满怀,因为在你的脚下,托举你的是你故乡坚实的大地!年年岁岁不能回家,心灵深处思乡之情愈来愈浓稠,便慢慢凝聚成那越来越沉重的乡愁。正如余光中先生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后来,乡愁是那矮矮的一方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记得1987年,台湾开放到大陆探亲的那年,老兵们一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就禁不住老泪纵横,掩面相泣,几十年的漫漫归途风霜雨雪,远去的人生年华盛满了满满的乡愁,汇成滚烫的热泪,噙满在浑浊的眼睛里,故园之情,魂魄所系。
行文至此,让笔者想起大自然中也是如此,鱼类回游,候鸟南迁,动物迁徙等等,无不昭示着大自然的基本定律,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概莫除外,故园之情,生命法则,岂能以现代藩篱一断了之,况且真正的文明是尊重传统,尊重自然;至少,故园之情,让我们每一个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而归宿,我们并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