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该怎样活着
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名噪一时,这么优秀的小说焉能不看,几年前我就在网上看过一遍了。当时去实体店买书,没有看到此处的销售,只能在网上看了。 我们群里柳静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读余华的小说《活着》,于是我在番茄读书上开始阅读此书。这是我第二次看《活着》。看过以后我有一个感慨,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讲述了出身小康之家的徐福贵,由于吃喝嫖赌,导致家庭败落。从富足到贫穷,加上时代的动荡,福贵历经坎坷,穷困潦倒,最后只剩下孤家寡人。小说的年代跨度很大,从解放前,到徐富贵被抓壮丁进入国民党军队,后被解放军俘虏遣散回家。历经土地改革,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直到包产到户。
小说把徐福贵放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先后经历了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及外孙的相继离世,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聊度残生。本来该死的是富贵,但富贵偏偏没有死。故事情节出人意料,跌宕起伏,让人感叹不已。
小说的故事是虚构的,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读《活着》这部小说,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明代才子唐伯虎的遭遇,他和福贵的命运何其相似! 唐伯虎一生命运多舛,他被皇帝终身禁考,厄运连连。他的父母,妻子,妹妹先后离世 ,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他盖起了一间茅草屋,给它起了一个雅称叫“桃花庵”,从此他借酒消愁,吟诗作画,聊度余生。
这部小说的主题,实际上告诉人们在经历苦难后,该怎样活着。有人经不起苦难的熬炼,选择自杀。比如小说里的刘春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富贵和刘春生在一个部队里,被抓壮丁后谁都想逃跑,未能如愿。刘春生被俘虏后参加了解放军,解放后参加了工作,他一步登天当上县长。但是在文革期间,红卫兵把他当做走资派批斗,他经不住打击,结果上吊自杀。他找机会到富贵家里诉苦,实际上想和这个昔日的的朋友诀别,然后一死了之。福贵的遭遇比他坎坷,但福贵没有自寻短见。他安慰春生:“春生,你要答应我活着。”就连福贵的老婆家珍也劝他:“春生,你要活着。”春生嘴上答应,心里早就有了轻生的念头。
《活着》这部小说的题目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非凡,题目恰到好处。如果把小说的题目换成《福贵的一生》或者《老人与牛》也未尝不可。但小说上告诉人们,即使向像福贵这样历尽坎坷的人,面对如此遭遇,他哭过悲伤过,但他仍然顽强地活下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是一种对死亡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难得。
有的人面对苦难,面对熬炼,面对逆境,经受不住打击。有的人心里抑郁,有的人精神失常,有的人选择自杀。看看《活着》吧,想想富贵吧!
《活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好像是福贵的自白,这段话应该引人深思。“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小说的末尾描写福贵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荡,老人唱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就是福贵的一生,少年风光,中年落魄,晚年孤单与老牛为伴。假如有富贵这样的人生,应该怎样活着?应该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