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华德福学校农耕课教学回顾(二)

2019-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成华农发部

                                                                                                                                       ———起垄


“垄”让孩子们在田间有了界限,也让他们自己同世界更清晰的分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垄以及垄的基本作用,

2)掌握铁锹的安全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田间实践,了解起垄的步骤与方法,起垄的高度及垄的宽度,垄面上的土要平整并且颗粒越小越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土地工作,使学生逐步建立与土地之间的链接,让现代城市孩子对待土地的态度由过多的离斥感向融合感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

         起垄的步骤与方法

2、教学难点:

         垄面的平整、土块的粉碎及垄沟的平整

3、课前教研确定的教学内容:

        起垄是在耕层筑起垄台,挖下垄沟,垄高20-30cm,垄距30-70cm,将植物种植在垄台上。其地表面积及受光面积比平作增加25%-30%,白天垄温比平作高2-3℃,夜间温度比平作低,所以垄作土壤温度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起垄可使耕作层加厚,地温增高,利于地下器官的生长发育,也利于排水和防止风蚀。

三、课时计划

       本学期进行了三种农作物种植前的起垄教学,一是种植豌豆,二是种植小麦,三是种植土豆。豌豆起垄用了2个课时,小麦起垄用了1个课时,豌豆起垄用了1个小时。

四、备课

1、板书、板画准备

2、土地上的准备:

1)松土,起垄所在地的土壤翻耕,使起垄处的土壤松软,便于铁锹起土。由于农场的土壤仍在改良过程中,土质仍较硬且有板结,鉴于3年级儿童的体格特点及体力状况,因此,在3年级农耕教学中未编入土壤翻地的教学内容,这将留作高年级的农耕课内容;

2)定界限,垄所在的位置,用绳子拉出边界,确保学生只从垄沟处起土后培入垄上。培养学生的边界规则,为日后学生在生活、学习及农场工作中更有秩序和边界性(截止目前,学生们已经基本在意识中形成垄沟里行走,不踩到垄上的习惯)。

五、课堂导入(在教室)

        在颂词和上节课内容回顾后,进行了情景式问答:“每一位同学需要一个家舒服的生活,需要一件温暖的教室来安心学习”,引出小种子也需要他们有自己家并在松软的床上发芽生长。

垄的板画 垄的板画

        在第二堂起垄的课上,根据上节课孩子们在地里工作的感受,问到他们垄的作用,孩子们能够说出垄对小种子的直观意义。

        第三次起垄的时间同第二次相隔时间将近2个月,经过这个时间阶段知识的沉睡与遗忘,当再次问到孩子们起垄的要求时,他们能够把积累到他们身体里的认知描述出来。再次说明通过图景式、生活式及体验式的学习,让小学孩子的知识掌握更加稳固和富有情感。

六、新课讲授及实践(教室与田间)

【说明:由于田间是一个开阔的场地,并且会使用到铁质的农具,为了兼顾安全和孩子参与农耕的质量,我们把每个班学生分成了三组,每组8-10名学生。

每堂课田间劳动内容的安排在教学中分为两步进行。首先,会在教室里为各个小组分配工作。这其中有每个小组都要进行的同质性工作,也有各个小组差异化的分工。辟如,各小组会轮流领取并归还当堂课需要用到的农具。工作内容通过形象及图景化语言说明,必要时配上版画或板书来告知学生,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其次,来到农田里,老师会现场演示本堂课的劳动方法。】

【探讨:教室内预教学的必要性。学生来到农场后,面对着一个敞开的空间,他们的内心是完全打开的,意识已经为这个自然鲜活的环境吸纳进去,孩子们无法在这种情境下很好地接收智性知识的传递,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包裹的教室内先让孩子们了解到本堂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在田间劳动实践的有效完成。】

      1、在教室里

           通过板画,介绍了垄的形状,对起垄的标准是:垄的高度是学生一个前肘的长度,垄面要像路面一样平整,垄的整体形状像一个在地面上的长条面包。

       2、在农场

           待起垄的土地上,为孩子演示用铁锹挖土建垄的方法及用耙子碎土。同时强调了铁锹及耙子举起时不过头顶的安全要求。

        3、学生进行劳动

            每组共6把铁锹,3-4把小耙子。拿铁锹的负责为垄培土,拿耙子的负责将培到垄上的大土块耙碎,捡出石头和塑料垃圾。

第一次起垄 第一次起垄

课堂总结(在田间)略

七、课后的教学小结、反思及儿童观察的交流

【说明:这个学期,每堂农耕课会有三个老师同时参与,一个主课老师加两个辅课老师。这样的配置,重点就在于上课过程中更好的支持到每个学生,观察学生,对农耕教研提供更全面的总结与评估,以促进农耕教研后续的健康发展。】

1、享受工作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沉浸在工作中,以致要收拾工具的时候,都希望再继续干一会。在《是什么带来力量》(卢安克)的书中写到,“原始的自然环境不仅把人的思考吸收、分散和消失,也让人加入到自然中去,使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2、所现问题

         尽管在起垄规划时已经考虑了垄与垄之间的垄沟间距较大,以方便孩子在上面活动,但在第一次起垄的实际工作时发现两个组的孩子有时会站在同一个垄沟里工作,由于9岁孩子的空间意识并没有完全建立,因此会有背对工作时互相碰撞的情况发生,或将土撒到其他人身上;在使用铁锹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是以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第二次起垄:长垄 第二次起垄:长垄

        在第二次起垄的备课时,我们根据所要起垄地形比较长的情况,规划出一条长垄,将其均分为三段,让每个小组负责一段的起垄工作。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在垄的两边工作时不再拥挤,有利于更加专注、安全的劳动。

       在第三次起垄的备课时,我们发现所要起垄的地形同第一次起垄时的地形相似。因此,无法规划出一条长垄。针对此种情况,结合第一次起垄的问题,我们计划的起垄方案是:同时规划出6条平行垄,用于2个班6个组的起垄工作。每个小组进行间隔垄工作法。如下图所示:

起垄示意图

       这样保障同一时间里一个班中工作的三个组可以在充足的空间内进行相对独立的工作。

       在第三次起垄的实际工作中,这种起垄方式,有效避免了第一次起垄时两个组的孩子会同时站在同一条垄沟里工作的情况。但依旧存在的状况就是孩子们会无意识的踩到旁边另一个班的垄上。根据《学习的斑斓世界》(李泽武)书中所讲,“到三年级9岁左右,时间与空间开始在教育中分别作用。三年级之前孩子们学的是时间空间合为一体的。三年级时,孩子们要通过学习建房、农耕来理解空间概念。”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在老师的协助下等待孩子自己慢慢建立起更清晰的界限和空间感。

3、学生在这项工作中的发展变化

         1)孩子们再一次来到土地上工作时,经历了知识的沉睡和遗忘期,凭借之前的劳动积累,使他们对铁锹的使用逐渐熟练。每个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身高和力量相匹配的握锹方法及用力方式。因此,孩子能够更好的将意识通过意志经由四肢传递到工作当中;在这其中,他们能够发现他们与周边环境的不同及关系,同时,他们也感觉到自己通过意志能够改变周围的环境,这在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层面给予他们莫大的信心,让他们对自己能够生存在大地上增添了自信。

         2) 孩子在起垄这项工作中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技能操作方法。起初的时候,老师的动作示范只能给孩子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只是在他的头脑中以图像的形式保存下来;他们在实际的劳动中,一开始,可以看出他们在从垄沟起土的时候,整个动作还是有些笨拙,经常小小的铁锹上铲不上多少土,另外,由于他们站在垄沟位置上,使原本比较松软的地面逐渐被踩实,这继而对之后的起土带来了新的困难,因此,在刚开始的工作中,他们的效率不高。另外,他们对垄面上土块颗粒要细小的要求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图景,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法准确地完成。随着这一工作重复的推进,孩子自己内化的能力让他们在潜意识中逐渐寻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些孩子看到老师不是立着铁锹铲土,而是铁锹贴着地面铲会铲起更多的土,他们通过自我实践发现这样解决了他们前期的问题,有些孩子对于垄沟中的土踩实的问题,找到了铲土前先松土的自然规则。于是,他们逐步将劳动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遵循“问题-方法-问题-改进方法”的自然顺序内化到他们的意志中去,进入到他们的长久记忆中并转化为潜意识的形态。因此,在第二次起垄时,他们的效率提高了一倍,质量也提升了。抽离出这项工作,可以看到孩子在学习中,智性的知识唯有通过身体四肢的体验贯穿全身心后,才能流动起来真正成为他自己的技能。

第三次起垄 第三次起垄

         3) 孩子逐渐感觉土地不再是脏的。城市里的孩子所处都市中到处都是明窗净几,水泥地板,他们能摸到的都是“干净”的、内部没有生命的、没有温度的现代建筑材料。而同孕育生命的土地从空间上断开了联系,加之从小成人对他们灌输的是土地会把衣服弄脏。但孩子的天性就是通过感官去认知周围的事物,因此,他们只能被迫选择与非天然材料的玩具为伴,即便家里养宠物,也是一时兴趣所至,无法长久。很多孩子在初到农场劳动时,他的身体透露出他对泥土是排斥的,然而,土地有着自然疗愈的作用,它在本源上与人们有着最根本的关联,因此,随着孩子一次次来到田地工作,他们对大地的态度也发生着修善的转变。这一切,在孩子的语言、身体的反应中都时刻反射出孩子天然的热爱土地和有生命的东西,正是这些,才真正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成长财富。

4、有关同一种工作让孩子们重复去完成的必要性

        在一个学期里,农耕课程中让三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三次起垄的工作,分别在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为何需要让孩子们重复去做一样工作?根据《人的研究》(施泰纳)书中讲到:只有通过重复的活动来培养情感和意志。让孩子有意识地重复,可以促进决断力的发展;他们才会有内在的强壮。所以,具体到课程中,我们让孩子重复起垄的教学目的:一是让他们在劳动中有意识的去重复,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起垄的技能;二是让他们同土地增强链接,改善他们对土地美好的感受,让他们逐渐热爱土地,敬畏土地。

                    《三心合一》

                           徐添

          天在上 地在下 我在中央

           头顶天 脚踏地 正中笃定

 怀着一颗农心  用双手和双脚参与天地的化育

 怀着一颗诚心  用双手和双脚实践天地的法则

 怀着一个爱心  用双手和双脚分享天地的馈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