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权贵远点儿

2021-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儒生闲谈

《诗经·小雅》中《无将大车》篇的主旨,历来莫衷一是,最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这是一位正直的下层官吏因为不被重视而写的一首自我排谴、诉说内心忧伤的诗。我基本认同这种观点,但我读后的感觉是,诗人其实是告诉后人:离权贵们远点儿。

《诗经》所处的年代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化阶段,社会治理的人才选拔主要的还是由上而下的“指定”式,因为那个时候还根本没有“科举”这个概念。那个时代认选拔官员,当然是凭“血统”、凭关系。毕竟,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的获得都是君主赐予的,一个人要想得到重用,没有来自国家机构上面的有实力有地位的人看中,就算这个人的能力再突出也是白搭。姜子牙(吕尚)在渭水直钓的典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受到重用的捷径。可惜,姜子牙常有而周文王太少、太忙,太多如吕尚一般有能力有才华的人由于没有遇到自己的“文王”而只能埋没在基层。《无将大车》其实就是这类人物们求上进不得之后而产生的人生感叹:

无将大车,衹自尘兮。无思百忧,衹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自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无将大车,维尘廱兮。无思百忧,衹自重兮。

       在夏、商、周时代,车辆是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谓的“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驾二”等礼制规定说明,诗里的“大车”其实代表的就是权贵。面对权贵,作者是什么态度呢?无将大车:不要去推大车(这里的推可以引申为跟随、追随,也主是接近、靠近权贵从而谋取自己的地位、财富),为什么不去推呢?因为推车的结果是:衹自尘兮(只会让自己处于车辆行进中扬起的尘土里,因而也就迷失、失去了自我)。另外,跟随了权贵之后,紧接着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作者又进一步地劝导人们不要产生太多的想法:无思百忧。因为这些太多的想法,只会加重内心的忧愁和不满,使自己始终处于自卑、苦闷而不能自拔,与其跟随权贵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种种不利,那就不如从一开始就抱着远离权贵的态度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想被权贵位提拔、役使提拔,那他就会心情愉悦,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过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也就会产生更多的快乐。这些就是《无将大车》第一章所表达的思想,第二章和第三章一如《诗经》的其它篇章的一贯写法,同形反复,从而把这种思想表达的更加全面和深刻。

诗人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后来的人们影响深远,特别是对中下层的官员和文化人,比如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深得此诗精髓。陶渊明辞官不做,安心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还有一个最有名的,那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他事权贵受挫之后 ,干脆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而把这一思想更加地发扬光大,使之几乎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文化偏好。

的确,如果一个人真想过一种能决定自己一切的生活,那就不要去跟随和讨好权贵,最好离权贵远点儿。毕竟,一旦一个人决定了要跟随权贵,那他就只能通过牺牲自我而用身心去侍奉权贵从而才有可能得到赏识、重用。对于一般的人而言,这是一个“鱼与熊牚”的问题,想二者兼而有之,还真有点儿困难。而《无将大车》所表明的态度,就是“无将”,就是远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