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天地国学与传统文化

如何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1人  827e645eb118

如何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如何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个问题,我本来想解释一下比较空泛的理解。

但是,我想讲一个,我之前和朋友的一个小事儿,从现实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有一次,找朋友帮忙办一件事儿,事成后,我给朋友转了五百块红包。

朋友拒收,我问他问什么?他说:我不收整数,要么你不用发了,要么发我490就行。

我又问为什么?他说你没听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吗?后来给我解释了一番天道,地道,人道。下面我分享给大家,希望您能够帮助大家理解。

朋友说天道忌满,古代皇帝用个完美的瓷碗还要打破个小豁口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完美的东西天道是要损之的,如果不够天道会来帮助的补全的,所以说《半半歌》:一半还之与天地, 让将一半留人间。

然后又说了“人之道”“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朋友只给做了一个很现实的比喻,他说:你看观察下现实生活,越是有钱人就越有钱,越有资源,又是穷人就越穷,越穷就越得不到资源!这不就是道德经里面的“人之道”吗?

听完朋友的解释之后我思索良久,觉得有道理。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也能解释“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

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如何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