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心理

美丽善良的叶二娘,为何变得无恶不作?

2017-03-20  本文已影响3069人  三横王读书

《天龙八部》里有四大恶人,其中有一位颇有姿色的女性排行第二,她就是外号“无恶不作”的叶二娘。

第一次在荧屏上看这部武侠剧,还是黑白版本,特别讨厌这个杀婴狂魔。每天盗取一个婴儿来玩弄,然后残忍杀害的人,是不是很可恨?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长大后,重看了两遍,明白了叶二娘的辛酸。木婉清出场时,曾观察到,叶二娘虽然在笑,但笑容之中似乎隐藏着无穷愁苦。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不是吗?金庸小说里的坏人,几乎都有坏的原因,也都坏得不彻底

叶二娘为了报答救父之恩,加上又仰慕少林寺玄慈方丈,故以身相许,生下一名男婴(即虚竹)。谁料乔峰之父萧远山夺走了该男婴,并放置于少林寺门前,使其在少林寺长大,却让玄慈方丈有子而不得知。至此,叶二娘便忆子成痴,以致患上盗婴杀婴的怪癖。

我的孩子不见了,你们也别想有孩子。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投射,由对自家孩子的思念和愧疚,投射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因为心理创伤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平复,导致投射畸形化,从而升华成了不为社会常理所接受的攻击与毁灭。其实,叶二娘一次又一次杀死的不是婴儿,是她自己。

那么,萧远山为什么会干这等伤天害理之事呢?他的契丹族人和妻子遭到汉人埋伏误杀,而带头大哥就是玄慈方丈。玄慈方丈知道自己酿下大错,便从雁门关带回一岁的乔峰,交给平民乔三槐夫妇收养。萧远山隐约知道玄慈方丈就是带头大哥,故让其也尝尝失去儿子的滋味。

坏人背后都有深藏的隐情

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人之初,性本善,坏人也是好人变成的,坏人也有不为人知的伤口。大学时,我最敬重的黄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评价一个人,不要看他是什么样的人,而是要看他为什么变成了这样的人。如今,受益匪浅。人,不是凭空成为当下这副模样的。

翻遍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我们会发现,每个坏人,或者说反面角色,都有他们变坏的诱因。虽然这些都不能作为掩饰罪行,为自己开脱,同时也拒绝向善的理由,但却不能忽略这些背后深藏的隐情。

正如电影《致命ID》中,心理医生为患多重人格障碍的麦肯·瑞夫辩护,虽然他的生理杀了人,但他的心理没杀,杀人者是他体内的子人格——愤怒的孩童。他的体内之所以拥有多达11种人格,是因为童年受过重大创伤,而这些创伤又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才会虚构出这么多人格。某个子人格出来主宰自我时,并不知道有其他子人格存在。于是,子人格杀了6个人,他的自我都不知情。

只有将背后隐秘的故事挖掘出来,并加以矫正、整合与扭转,才能使其“放下屠刀”。在佛学中,这就是开化、顿悟,如同《倚天屠龙记》里,渡厄大师对金毛狮王谢逊的点化,《射雕英雄传》里一灯大师对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点化,理清人生诸如种种,破除心魔,才能成佛,回归本善。所谓成佛,并非剃度出家,而是遵从内心,放下红尘过往。

当然,在心理学领域,就要用到咨询、分析和治疗。

有创伤不可怕,但需要自我疗愈

我们生活中,类似叶二娘,或者金毛狮王和裘千仞这样的人多吗?我不知道,或许太过极端的人并不多,但每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创伤。一般人更加需要的是自我疗愈,即自己通过相关阅读、倾诉、暗示、善待自己与运动等方式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健康和愉悦。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寻求帮助。当面对一些烦恼或困惑,自己没能力解决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别不好意思,别以为这是懦弱的表现。寻求帮助是健康和自爱的标志,死撑并不值得歌颂。

如果叶二娘能在儿子不见的时候寻求帮助,估计就不会升华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如果谢逊遭师父成昆灭门之后寻求帮助,也就不会发狂杀人。当然,真要这么干的话,我们就没戏看了。

切记的是,对内逃避和对外攻击,是最消极的升华,不仅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别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