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一)
目前,基因检测行业整体处于早期阶段,随着三代测序、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基因检测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下一个基因检测行业的风口在哪,谁又能先看到未来?
基因检测应用场景
分为科研级、临床级和消费级应用
作为一项生命科学领域基础技术,基因检测可用于农业育种、司法鉴定、食品安全等多个行业。但该报告将主要围绕基因检测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展开。
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大致分三类:科研级、临床级和消费级。科研级应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药企。临床级应用面向患者,检测结果应具有临床意义,可作为医生诊断、治疗依据。消费级应用面向普通消费者,包括皮肤检测、运动能力检测等。其中临床级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商业价值最大。
行业发展规模
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百亿元
2015年被视为中国乃至全球基因测序大规模应用的元年,从而带动了整个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目前基因检测行业也主要以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为主。
据 BCC Research统计,2012年至2015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30%左右,到2018年将快速增长至117亿美元。中国基因检测市场渗透率还不高。
但按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华大基因20%-3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其2014年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3.1亿元、17.0亿元、210亿元,则中国基因测序市场整体规模可达百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0%。
而若仅从消费级基因检测渗透率看, Pitch Booki数据显示,美国2012年到2017年参与消费级基因检测并拥有自身数据的个人用户从0.1%增长至3.75%。
中国接下来5-10年时间,预计更多用户会拥有大Pane基因组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行业发展阶段
基因检测行业整体处于早期阶段
一般行业发展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目前基因检测行业整体正处于早期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增长较快,但市场渗透率还不高。
尽管该行业已有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头部公司上市,但除无创产前筛查市场外,肿瘤等许多疾病领域还有很大开拓空间。
从技术和产品角度看,该阶段基因检测技术尚不稳定,相应产品服务未完全成型。
各公司对同一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生物信息分析技术这一用于解读基因数据的“基础设施”也还未充分发展起来。
从公司和用户角度看,目前基因检测未超出医疗服务范畴,各市场竟争主体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增加样本量和服务量,但数据后续价值的挖掘和应用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用户对基因检测的整体认知度不高。
大多数人对基因检测的优劣势、可行性了解不深。
行业发展阶段
企业分三批进入,2015年出现高峰
尽管基因检测行业整体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从公司成立时间看,仍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三个时期:2010年以前,仅有少数公司如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博奥生物等依托大学、科研机构,进入基因检测领域。
其中达安基因成立于1998年,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博奥生物成立于2000年。
这些公司现在也都成为了基因检测行业头部企业2010年-2012年前后,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又有一批公司相继成立,将基因检测推向更大范围的科研应用,并开始尝试临床方面应用其中当前估值近50亿元的诺禾致源成立于2011年,估值近70亿元的安诺优达成立于2012年,已经上市的贝瑞基因在2010年成立高峰时期出现在2015年左右,当年共55家基因检测服务公司成立2014年和2016年也分别超过40家。
这很大程度受基因测序成本快速下降影响。
前两个时期成立的公司,也初步打开了市场。目前新进入基因检测行业的公司有减少趋势,2017年仅有13家公司成立。但从融资轮次看,初创公司仍集中在A轮、天使轮阶段,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行业发展驱动力——技术创新
测序成本下降速度,远超摩尔定律
技术发展是基因检测行业首要驱动力。基于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美国科学家于1990年首次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Project)时,平均每个全基因组(即对人体细胞内所有遗传物质检测)测序成本约为一亿美元,到2007年下降为约一干万美元。随后在2009年左右下降为约10万美元。
这样的下降速度远超过信息技术领域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指,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元器件数目,每隔大概18,24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已经是很快的更新速度。
按照摩尔定律推算,每基因组测序成本直到2013年左右,才能下降为一百万美元,但实际这一下降的发生时间提前了五年左右。到2014年,美国测序仪巨头川 umina宣布,其研发的XTen测序系统已经将每基因组测序成本下降到1000美元,人类迈入干美元基因组测序时代。
只过了一年,Ⅲ umina又宣布推出测序仪 Novaseq称有望将个人基因组测序费用下降至100美元。
但这一目标还未实现。目前市场上测序产品价格在数百元至上万元不等。
行业发展驱动力——政府支持
政府拟投入600亿元,助力精准医疗
政府对基因产业的支持,是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的又一利好因素。以2015年科技部首次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为标志,中国在战略层面进入“精准医疗”时代。政府到2030年前拟投入600亿元发展精准医疗。而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础路径之后在有关生物产业、科技创新的“十三五”规划中,政府又多次提及要把基因检测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基因检测在重大疾病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这意味着未来5-10年的时间里,基因检测行业将得到来自政府资金、科研成果转化等多方面支持。
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首次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中国精准医计划,2030年前投入600元;
2015年6月发布《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2)知》,提出快速推进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以及试剂、仪器的国产化;
2016年7月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到重点攻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组学研究和大数据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
2016年7月,原国家卫计委公布了第一批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示范单位及遗传病诊断等试点专业;
2017年初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是基因检测能力(含孕前、产前、新生儿)覆盖新出生人口50%以上;
2017年12月28日,启动“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包活汉族和人口数量在500万以上的壮族、回族等。
行业发展驱动力——市场需求
早筛查、早诊断、个性化治疗
追求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疾病干预手段,是推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健康意识的进步,这种需求逐渐由单一的疾病治疗,转变为覆盖疾病预防到诊断治疗,及预后康复的个性化全周期健康管理。
基因检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符合人们健康需求的转变。在传统生物标志物、生化检査、影像检查等指标不能清晰显示出疾病迹象的情况下,DNA分子层面的变化也许能够提示某些预警信号,辅助患者、专业人员判断,将疾病诊断的时间节点提前,以便尽早干预或提前预防。
而基于每个个体体质的差异,比如药物、营养代谢能力等,专业人员或许还能通过基因检测,给出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和健康管理方案,这理论上能省去在各种药品中挑选、尝试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尽管基因检测技术现在还有许多难关没有攻克,但这些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将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和产业向前发展。
行业发展驱动力——资本助推
资本市场层次逐渐丰富,融资渠道多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客观上也推动了基因检测行业发展。早在2003年左右,中央政府提出要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侧重满足大量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经过近15年的探索,如今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新四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类似基因检测这样以新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产业,其市场参与主体可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和机会,从而促进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尤其是风险投资机构的早期介入,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启动资金,打磨自身产品和商业模式。在鲸准洞见收录的259家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国内公司中,有41%处于A轮或更早阶段,约20%企业历史融资额达数亿
元。进入2017年,新成立的基因检测公司数量(13家)虽少于2016年、2015年,但仍有约30%的企业当年获得了“最近一轮融资”,可见在基因检测公司成长的各个阶段,资本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多层次、流动性强的资本市场结构,也为风险投资机构退出、获得回报提供了更多渠道。
行业发展驱动力——社会环境
人口老龄化、全面二孩、消费年轻化
社会环境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整体有利于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具体变化呈现以下三方面特征:
人口加速老龄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占总人口比重17.3%,预计2025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3亿,届时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老龄化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对我国疾病防治体系也带来了新挑战。而随着基因检测技术逐渐成熟,其将在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育需求逐步释放:自2013年起,实施了近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变化,中共中央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放开“全面二孩”。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看,尽管目前新生人口增长量不及预期,但当年1723万出生人口中,有51%为二孩,说明政策对人们生育需求仍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有利于基因检测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80、90后成消费主力:基因检测目前仍属新兴事物,但80后90后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其求新、求异的消费观念,将使其更易接受、尝试新鲜事物。目前市场上各类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即有赖于年轻人消费习惯和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