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5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宇宙形成

五、宇宙是这样形成的

(一)“母宇宙”的存在

在我们这个物质宇宙末诞生之前,存在着一个我们无法涉及其边而有其极限值的无限大而自行封闭的、有边界的圆球形原始宇宙空间。它看上去空荡而透明,故称其为“真空”或“白洞”。其实这个所谓的“真空”并非一无所有,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真空能”,它具有自参照、自充足、自动力的,既平静又能显示其潜在能量的自然整体性。我们的物质宇宙及其万事万物都是由这种“真空能”演化而来的,所以将这个原始宇宙称之为“母宇宙”。最初的原始宇宙本身就是一团无限大而有其极值的“真空能量团”,它的生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是无始无终的。其真空能和所占空间是同时存在的,两者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离开“真空能”无所谓真空空间,没有真空空间也谈不上“真空能”。“母宇宙”就是这两个既对立又互相依存的统一体。

在形成“母宇宙”的过程中,最初的“真空能量团”中心部位的温度较高,以热辐射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热而使温度逐渐降低,当“真空能量团”的内边缘温度降至摄氐0度以下273℃或绝对温度0.16K左右时,其边缘处的“真空能”已化生为相应的不运动的物质微粒子构成其内边界。而“母宇宙”中心部位的一定范围内的广阔空间的温度也逐渐趋于摄氏0℃(绝对温度为273.16K)的热动平衡状态,但决非“热寂”,而是处于极其微观的热运动状态之中。

整个“母宇宙”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寂静的似乎是静止不动的宇宙。其实我们常说的动,是指看得见的宏观运动,而所谓的静,是指看不见的微观运动。而且动与静也是既绝对又相对的,动和静是相对而言的,任何物体都处在既绝对又相对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体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说,看似不动的“母宇宙”每时每刻都处于微观运动的演变过程中。

“真空能”或“真空态能量”是电磁场的最低能量态能量,它本身是一个自性涨落的波动态。是在寂静状态下又能显示出潜在能量的状态。它是可自动调控动静平衡及化生宇宙万物(包括高级生命)的宇宙性能量(简称能量)。它是一种具有生命活力和灵感(电磁效应)的能孕育和诞生出“子宇宙或物质宇宙(包括量子场态宇宙或黑洞(隐形)宇宙和隐藏在量子场态宇宙或黑洞宇宙中的实体物质形态宇宙)的神奇能量”。

“母宇宙”每时每刻都在按其隐藏在宇宙能量中的本性或灵性(电磁效应)的演化规律(自然法则)或自然程序(自然密码——宇宙基因信息)的作用下逐渐而有序地不断随机优选取向和不断自我完善地演化着。

(二)“宇宙胎”的孕育过程

1、量子及量子团的形成

处于微观运动的“母宇宙”,不知过了多少年代,在其自然规律或自然程序密码(宇宙信息)的作用下,阴极阳生,静极生动。实然之间“母宇宙”空间的温度从绝对温度273.16K(摄氏度0℃)急剧下降至接近绝对温度0.16K(-273℃),与此同时,隐藏在“母宇宙”空间的“真空能”以极快的速度化生出称之为先天一炁(气)的黑色线状体的气态微粒子,瞬间布満整个“母宇宙”空间,使原本透明的“母宇宙”空间变成一片漆黑。这种具有黑色线谱的微粒子,是本源性最小物质微粒子,从绝对性来讲,它的物化程度最高,从相对性来讲它的物化程度又最低,质量趋于0,而结构能量(隐性能量)最高,而且又是非常寒冷(温度仅略高于0.16K),显性能量(热能)最低的冷粒子。由于它是“真空能”的化身,既是能量又是信息,是一种不显电磁性而又具有隐电磁性能量的中性电磁微粒子,它具有演化宇宙万物的生命活力(电磁效应),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微粒子,其它所有的各种物质粒子和物质体都是由它化生而来,这一最基本的微粒子就称其为是具有物性的“能量子”(简称量子)。

在“母宇宙”温度下降到绝对温度0.16K(-273℃)之前,由其“真空能”化生而来处于微观运动状态的量子已在“母宇宙”中形成一个几乎和 “母宇宙”空间一样大小的“量子团”,并在“量子团”周围形成一层由量子构成的致密而黑度很深的壳层,它就是“量子团”的边界。构成边界的量子具有特殊性,它是在温度降到非常接近绝对温度0.16K(摄氏-273℃)左右时化生,并能按照先后顺序紧密相连而排列为整齐行列,且呈现为凝结不运动的量子组成的特殊物质形态,这样的边界就是量子也无法通过。

2、“宇宙胎”的形成。及宇宙运动的第一推动力

“宇宙胎”是由“母宇宙”中从降温开始到形成的“量子团”瞬间收缩(或压缩)至“母宇宙”中心而成。那么处于极度微观运动的量子和处于静止状态的“量子团”是如何获得高速运动的呢?所受的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有科学泰斗称号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推动宇宙万物运动的第一推动力是上帝给的。而丹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波尔认为,量子的自旋转运动是固有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是不足为怪的,用不着去研究原因。波尔的观点实际上和爱因斯坦的上帝论是一致的,他只是没有提及上帝而已。其实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受到力作用的结果,没有力的产生就没有宇宙中的一切物质运动。“母宇宙”中量子和量子团的产生和运动,都是在宇宙自然演化的规律或自然演化的程序密码——宇宙基因信息的作用下发生能量向具有能动性和物质性微粒子转化的结果。当“母宇宙”空间的温度继续下降时,在“量子团”边界外仍有按其演化规律化生而存在着额定数量的量子,正如摄氏0℃的水和冰可以同时存在一样。当温度继续下降到低于0.16K或-273.℃以下一定数值(绝对温度0K或-273.16℃的值,只能无限接近而不可达其值。)时,在“母宇宙”内圆面附近由“真空能”化生出与量子结构相同但所带电荷性质相反的“反量子”,它蕴藏的结构能量比量子高千万倍,由于它们极性相反,相互接近而煙灭的同时并释放出无限大而又有其极限值的能量和力作用在“量子团”的表面上(也可视为作用在静止不动的“母宇宙”内圆面上的力的反作用力)或作用在每一个量子球面上。由于“量子团”和“量子”的外表面都是圆球面,使作用于上面每一点的力都被分解为两个大小不等但有一定比值而相互垂直的力,其中沿圆面切线方向的力的合力使量子或“量子团”各按一定速度顺时针(顺旋或正旋)旋转起来。而另一个与量子或“量子团”球面垂直的力所形成的合力将它们推动或压缩着向“母宇宙”中心运动。因每一个量子的大小和所受到的使其自旋和运动的力都相同,所以每一个量子都具有相同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以及相同的运动速度。而综合作用的结果,则使整个“量子团”的边缘在以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作顺时针(受压收缩而右旋,量子也为同向自旋转)旋转的同时,又以超光速若干倍的速度向“母宇宙”中心收缩。而且随着“量子团”体积的不断缩小,其旋转速度就越来越快。同时,因其内部量子的密度和温度的逐渐升高使内压也逐渐升高,其抵消外压的结果,使其向中心推进的速度也逐渐减慢,从而使其旋转速度与运动之速度始终达自动平衡。当“量子团”被压缩着到了“母宇宙”中心部位达内外压力(或作用力)平衡时,则“量子团”停止收缩,此时它的体积最小,其自旋转速度则达超光速旋转。它就像一架螺旋桨高速旋转着的直升机旋停在空中一样,旋停在“母宇宙”中心不动。它就是由“母宇宙”的“真空能”演化和孕育而成的,潜伏着极大能量的“宇宙胎”。其中心温度升达0℃(273.16K),而边界处的温度仍为-273.℃(0.16K)。由于“宇宙胎”的高速旋转而产生张力,抵消了一定数值的外压力,致使“宇宙胎”上、下受到的外力(母宇宙中的反量子场力)大于四周的压力,因而使“宇宙胎”上、下向内收缩,而四周向外突出,尤如一个上下略扁的椭圆形灯笼悬挂在“母宇宙”的中心。若从四周(侧面)任何方向看,它的投影都是一个椭圆。而从上俯视或从下仰视,则看到的投影都是一个圆。

这个“宇宙胎”自“母宇宙”突然降温至产生量子,形成量子团及演化生出反量子(一般认为量子和反量子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实际上因产生时的温度有所差异,所以它们在时间上也有所差异,即不是在同一时间产生,但相差时间极度短,是在一瞬间中的一瞬间的一瞬间产生的,无法计算其时间差值)与量子接触煙灭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极限作用力,将“量子团”压缩至“母宇宙”中心停止收缩为止的整个过程,是在一瞬间内完成的。而旋停在“母宇宙”中心的“宇宙胎”也因阳极阴生、动极生静而进入微观演化的状态。

“母宇宙”中量子和反量子接近煙灭消失而产生巨大能量作用于“所有量子”或“量子团”的力或作用于“母宇宙”内圆面上的力产生的反作用力,就是使宇宙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如图(一)

“母宇宙”中“量子团”和“宇宙胎”示意图

(三)“子宇宙”的诞生

1、处于临产状态的“母宇宙”。

在“母宇宙”中心处于内外压力平衡不再收缩,并以超光速顺时针(右旋或顺旋)旋转的“宇宙胎”并非寂静如死。其内部由“母宇宙”中“真空能”化生而来的,具有生命活力《电磁效应》,可演化万物的高能隐电磁性粒子————量子,仍在按其自然规律或自然程序密码——宇宙基因信息的指令,随着温度的变化而随机取向(自然优选)地不断地微观变化运动着。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演化出物质宇宙中包括高级智慧生命在内的万事万物。然而,这并非是一日之功的事,人生小孩尚需“十月怀胎”,至于“宇宙胎”何时发育成熟而诞生物质宇宙,无法确定其时间,总之,这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演化过程。但是,不管它孕育时间多么长久,它总有发育成熟而瓜熟蒂落的时侯。

由于“宇宙胎”中量子的密度非常高,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生热。另一方面不断地进行微波辐射,尽管它们发射的是一种温度极度低的冷光,但仍然是一种高能量,经过若干年的共同作用,会使温度逐渐升高,并在“宇宙胎”中心部位产生一个体积非常小(与宇宙体积的比值趋于0)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一个等温区。当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温度值时,又会在原等温区内形成一个温度更高但范围略小一点的等温区。由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使量子的无序化运动程度增强,在运动中的量子相互碰撞时,使其顺时针(右旋)旋转速度大大降低或停止旋转,若继续被右旋量子碰撞,就会产生逆时针(反旋转或左旋)旋转的量子,如图(二)

同时,随着“宇宙胎”内部反扭矩的增强,也使得顺时针(右旋)高速旋转的“宇宙胎”的旋转速度也随之减慢。若用“宇宙蛋”来形容此时的“宇宙胎”,那么温度逐渐升高的中心部位可演化为物质宇宙及其万物的那一部分量子,就相当于可孵化小鸡的蛋黄。最外层那坚韧结实而像极易伸缩的胶皮膜的边界,就相当于蛋壳。而蛋黄与蛋壳之间的蛋清,就相当于中心以外温度低于生化状态的体积非常广阔的量子场空间中的量子。总而言之,不知“母宇宙”经过多少年代的怀胎岁月后,终于处于欲诞生“婴儿宇宙”的临产状态。

2、“宇宙胎”中各种气态微粒子、夸克粒子和中子的生成。

①气态微粒子的生成

由于量子是一种具有隐电磁特性的中性本源微电磁粒子。当“宇宙胎”中心等温区部位的温度上升到额定生化值时,在运动中的全部量子立即化生出两种数量相等而特性各异且又相互密切联系的物质性电磁粒子。一种是化生为能化程度高(物化程度低)的,具有运动特性的显电性而隐磁性的阳性带电微粒子,称之为微电子。由于在等温区域内有数量相等的顺时针(右旋或正旋)旋转和逆时针(左旋或反旋)旋转的量子存在,因而导致产生了两种极性(电性)不同,电荷数相等(各带三分之一单位的电荷),但数量不等的微电子。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微电子为各带三分之一单位正电荷的逆时针(左旋或反旋)旋转的微电子。有三分之一的微电子为各带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顺时针(右旋或正旋)旋转的微电子。如图(三)

而另一种则是化生为物化程度高(能化程度低)的具有欲静或惰性特性的显磁性而隐电性的阴性带磁微粒子,称之为微中子或中微子。同样,也因量子有左右旋转之别而产生的微中子也有左旋和右旋之分。但因磁力线闭合方向与微电子产生的电流方向相反,即有三分之一的微中子为逆时针(左旋或反旋)旋转,有三分之二的微中子为顺时针(右旋或正旋)旋转。如图(四)

所有的微粒子或粒子都是由具有隐电磁特性的量子演化而成。因量子具有气、液、固三相态的特点,随温度的变化也有相应的变化。而且在每一相态下还具有点、线、面、体四种几何形态的变化。所以当演化条件的不同(温度、几何体形态及运动状态等)时,被演化出来的微电子和微中子的质量就不同。但是上述左、右旋转的微电子和微中子都是基本的微粒子,其它各种超重微粒子(超重微电子和超重微中子)都是这两种基本微电子和微中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几何形态及不同运动状态下,在量子场力作用下继续与中微子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能量都很高,质量也大,但是其结构极度不稳定因而寿命绝大多数都很短,很容易衰变为质量较小一些但其结构又稳定的超重粒子或超重微粒子。

②气态夸克粒子的生成

在由量子化生出微电子和微中子的过程中,同时也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宇宙胎”中心部位的温度大幅度升高。当温度达其额定化生值时,又形成一个较小一些的等温区域时,在四周量子场力的作用下产生如下结合方式的产物。

a由两个各带三分之一单位正电荷的左旋微电子和一个左旋的微中子相结合组成一个具有三角形稳定结构,并带有三分之二个单位正电荷的,质量为0.001X10-27千克的电磁粒子,称之为“上夸克”粒子,因两个左旋微电子作用力相互抵消,故“上夸克”粒子以左旋的微中子的旋转方向或以它们共同的旋转方向旋转。如图(五)

b由两个右旋微中子和一个带有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右旋微电子结合为一个具有三角形稳定结构并带有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质量为0.002X10-27千克的电磁粒子,称为“下夸克”粒子。因两个右旋微中子作用力相互抵消,故“下夸克”粒子以右旋的微电子的旋转方向或它们共同的旋转方向旋转。

如图(六)

而且,凡达化生温度值的微电子和微中子基本上全部都被化生为上、下夸克粒子。并且,上夸克粒子的质量仅为下夸克粒子质量的二分之一。而所带的电荷数(三分之二单位正电荷)却是下夸克粒子所带电荷数(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两倍。且电性相反。

(3)气态中子的生成

由于直接组成物质粒子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一对旋转方向相同的带电(隐磁性)夸克粒子和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带电(隐磁性)夸克粒子构成,它们在量子场力的作用下,结合为一个稳定的三位一体的三角形结构,将三个带电的夸克粒子融为一体。由于两个相同旋转方向夸克粒子作用力相互抵消,所以基本粒子按第三个夸克粒子旋转方向旋转。基本粒子的直接生化原因是因为微电子和微中子在演化为夸克粒子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宇宙胎”中心部位等温区域的温度再次大幅度上升,当温度值达额定生化值时,夸克粒子就在四周量子场力的作用下。由一个带有三分之二单位正电荷的左旋电磁粒子(上夸克粒子)和两个各带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右旋电磁粒子(下夸克粒子)结合组成一个不带电(隐电性)而显磁性的向左旋转的基本粒子,称之为“中子”。而且将“宇宙胎”中心部位等温区域中温度达其化生值的所有上、下夸克粒子都基本上全部演化为中子,据实测中子的质量为1.7648X10-27千克,形成一个极度高温的气态中子团。如图(七)

3、最轻物质元素——气态氢原子的生成

由于微粒子化生夸克粒子和由夸克粒子化生为中子,或各种物质元素的生成都是高能微粒子向物质形态粒子转化,主要是由能量化生为质量的过程。故在生成中子的过程中,不仅将大量能量演化为质量较大的中子,还释放出足够大的能量使“宇宙胎”最中心部位的温度升高至极大值。按照宇宙奇点爆炸论的观点,这时的奇点直径为10亿亿亿亿分之一厘米,而温度高达绝对温度1032K。密度为1090千克/cm3。但实际上温度和密度根本没有这么高,因为“宇宙胎”中心实际上又不是一个直径趋于0的奇点,而是一个直径远比太阳系还要大得多的广阔空间。不仅密度远远低于1090千克/cm3,而且平均温度值也远远低于1032K这一数值,但其温度仍足以保证演化过程所需的能量。由于高速运动和旋转着的“中子”受极度高温的激发,使其中带有高能负电荷的那一部分物质微粒子被旋转着的中子将其沿切线方向抛射出去,形成一个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带电微粒子,称之为电子。据测它的质量为0.000911X10-27千克。它也可以由各带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三个右旋夸克粒子(下夸克和奇夸克与底夸克)组成,其中奇夸克和底夸克粒子是下夸克粒子在不同温度和运动状态下与微中子相结合而生成的同位超重夸克粒子。而剩下的带有正电荷的物质微粒子则演化成为一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正电子,称之为“质子”,据测质子的质量为1.6726X10-27千克。它也可由两个左旋上夸克粒子和一个右旋下夸克粒子组成。目前,已发现的夸克粒子有6种,另外两个为粲夸克和项夸克,它们都是上夸克粒子在不同温度和运动状态下与中微了结合而形成的超重夸克粒子。由于电子与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周围量子场力的作用下达其平衡,而使电子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其轨道上绕质子旋转。(也就是说,此时的温度在当时的压力之下,还未达使电子摆脱质子或量子场力的控制而成为自由电子的程度),至此在“宇宙胎”的最中心处演化出了宇宙中最轻的,也是最丰富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氢元素的气态原子。如图(八)

4、宇宙运动的第二推动力

各种物质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旋转并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两者电荷数量相等而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而原子核又是由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正电子(也就是质子)和不带电荷(隐电性)而具有磁性的中子组成。一般大多数具有稳定结构的正规物质元素的原子,其质子、电子和中子的数目相等,如氧原子由8个质子、8个电子、8个中子组成。若质子数不同,即为不同的物质元素。若中子数多于或少于质子数时,不论其原子结构是否稳定,它都是该种质子数物质元素的同位元素超轻或超重元素的原子。如有8个质子、8个电子、10个中子组成的超重氧原子。在所有物质元素的稳定原子结构中,唯有氢元素的原子结构只有一个质子和绕其旋转的一个电子,而没有中子。而且,它的质子和电子是直接由中子受高温激化演化而来,故中子是化生物质元素的最基本的基本粒子。

“宇宙胎”在收缩或被压缩过程中,温度是逐渐升高,而不是冷却压缩,故其中,无论是量子(除边界外),还是各种微粒子或粒子等都是气态,尤其是“宇宙胎”膨胀前的中心部位更是超高温的气态。更不可能变成液态。在由中子演化为极高温度的气态氢原子前,根本不会形成什么所谓的“中子、质子、电子的等离子汤。因为宇宙中的任何演化过程都是走最捷径的路,决不会走弯路。

所以“宇宙胎”中心在膨胀的一瞬间是一个巨大的超高温的气态“中子团”。由于“宇宙胎”中最中心处的部分中子在演化为氢元素的原子时,每一个中子都有0.0048X10-27千克(中子质量为1.6748X10-27千克,氢原子质量为1.67X10-27千克)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它们产生的总能量和“母宇宙”中因正反量子接近煙灭时产生的能量一样多,力度一样大,只不过是所产生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在“母宇宙”中是使“量子团”以光速旋转和超光速若干倍的运动速度向中心压缩而形成“宇宙胎”。而这时“宇宙胎”中因中子化生为氢原子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的作用力,则与之相反,其作用力是要使“宇宙胎”从中心向四面八方膨胀。就在“宇宙胎”膨胀之前的一瞬间之中的一瞬间。“宇宙胎”及其内部的量子和粒子都已经停止顺时针(顺旋、正旋或右旋)旋转。此刻的“母宇宙”已达到阴极阳生,静极生动的临产极点状态。由中子化生为氢原子而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所产生的膨胀力,不仅作用在呈球形的量子,微粒子、粒子及“宇宙胎”内椭圆面上,而且该力也在其圆表面的作用点处被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力,其沿量子、微粒子、粒子球表面和“宇宙胎”内椭圆表面之切线分力,使量子、粒子、“宇宙胎”等高速逆时针(逆旋、反旋或左旋)旋转。而另一个垂直于量子、粒子或“宇宙胎”内椭圆表面的力,则使它们向四面八方以超光速若干倍的速度运动。而且,每一个量子或各种粒子受到的旋转力和运动力的大小、方向都各自相同。其综合作用在“宇宙胎”内椭圆面上所形成的合力,远远超过边界处所受的外压力时,立刻使“宇宙胎”在以超光速逆时针(反旋或左旋)旋转的同时,又以超光速若干倍的速度有序地从“母宇宙”中心向四面八方膨胀。(请注意,这里讲的是有序地以超光速若干倍的速度膨胀,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奇点大爆炸。因为超光速若干倍的速度膨胀,是在固有规律或自然程序密码的控制下有序地向外膨胀,其力度是均匀的,是各向同性的匀减速膨胀。而大爆炸的结果是无序的,其产生的冲击波是各向异性的,它不可能使“宇宙胎”向四面八方作匀减速膨胀)。

由中子化生为氢原子及其它物质元素的原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使“宇宙胎”或物质形态宇宙以超光速左旋的同时,又以超光速若干倍的速度向四面八方膨胀的力,就是推动宇宙运动的第二推动力。

5、“宇宙胎”在“母宇宙”中的膨胀及“子宇宙”外形状态的形成。

由于“母宇宙”空间是什么物质都没有的真空,任何物体在其中的运动都几乎不需要时间,因此它们的运动速度快得难以想象。总之,在一瞬间物体可以从“母宇宙”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甚至在眨眼之间物体已经运动了一个来回而我们还以为它还没有运动。对于“宇宙胎”在“母宇宙”中的膨胀,如果我们站在“母宇宙”内边缘上细心而不眨眼地观看其运动情况,即可看到一个以超光速逆时针(反旋或左旋)旋转的椭圆形黑色球体,就象一个非常结实而伸延性极好的橡皮球,在既无光又无声的情况下,以超光速若干倍的膨胀速度,在一瞬间就从“透明的母宇宙(白洞宇宙)中心膨胀到了”“母宇宙”的内边缘附近一定距离处,因其膨胀速度已降至零而停止了膨胀。从而形成了“子宇宙”的外表形态。此时,除了“子宇宙”与“母宇宙”内边缘之间仍为透明的外,“白洞宇宙或母宇宙”的中间呈现一片漆黑。若从“宇宙胎”内部去观看,里面也是既无光又无声,也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感觉到温度在一瞬间之中发生了急剧变化,即膨胀到位(第一、二宇宙推动力平衡)时,其温度除中心为高温外,其它空间至边缘的温度已降至接近绝对温度0.16K。这时除中心突发膨胀的区域为“真空”外,其余空间为全部充满了温度非常低(因膨胀使量子密度降低之故)的未演化为微粒子而占量子总量绝大多数(99.9%左右)的量子(黑体线谱微粒子)的场态物质空间。

那么,为什么“宇宙胎”膨胀到位时会停止膨胀呢?,这是因为当“宇宙胎”膨胀形成“子宇宙”过程中第二宇宙推动力随膨胀而减弱,而外面相对作用的,由“真空能”化生的气态反量子的作用力又随”母宇宙”与”子宇宙”之间的圆环层空间的压缩而增强,当”宇宙胎”膨胀到位时(即到原来在”母宇宙”中的”量子团”受压缩位置),从而平衡了使“宇宙胎”膨胀的宇宙第二推动力。此平衡力与宇宙第一推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同时,由于“宇宙胎”膨胀到位形成“子宇宙”时,因其边缘温度已降至绝对温度0.16K以下,而使其膨胀速度为零,而旋转速度则从开始时的超光速降至光速(原”母宇宙”中”量子团”旋转起步速度),故使“子宇宙”不再膨胀。而且,因在形成过程中高速旋转,向四周产生张力,致使上、下受的外力大于四周之外力,故形成的形状就象一个巨大而黑的扁椭圆球体。其最边缘或边界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光速)绕其中心(子宇宙和母宇宙中心重合或同心)反时针旋转。它是“宇宙胎”各向同性减速膨胀的结果。若站在“母宇宙”中从四周(侧面)看其投影均为椭圆,若从上俯视或从下仰视,则其投影为圆。如图(九)—1、图(九)—2。

对于在“母宇宙”中以超光速左旋转和以超光速若干倍的膨胀速度向四面八方膨胀的“宇宙胎”或“宇宙蛋”来讲,它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母宇宙”中形成“子宇宙”及其中包括高级智慧生命体在内的万事万物。而此时从表面上看“子宇宙”已经形成。但实际上远非如此。刚停止膨胀并以光速绕中心左旋转的“子宇宙”仅是应该演化而成的外表形态而已,此时的“子宇宙”连婴儿宇宙都不够格,因为“子宇宙”或“物质宇宙”之中应该有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并形成两种物质形态不同的物质空间或物质宇宙。一种是具有静止质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间断的实体物质空间或实体物质宇宙。另一种则是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及物体中间,具有传递相互作用能力的场的状态的物质空间或场态物质宇宙。两者虽然都由量子演化而来,而且紧密相关,但是,它们演化的条件不同,膨胀开始后的膨胀速度也不同,故有先后之别。真是“母宇宙”怀胎一朝分娩,花开两朵,无法同时言说,只能分而述之。特分别以量子场态物质宇宙和实体物质宇宙来论述。

dent:��R�0�0���d���d�ar-indent-count:3.0000;" >(三)“子宇宙”的诞生

1、处于临产状态的“母宇宙”。

在“母宇宙”中心处于内外压力平衡不再收缩,并以超光速顺时针(右旋或顺旋)旋转的“宇宙胎”并非寂静如死。其内部由“母宇宙”中“真空能”化生而来的,具有生命活力《电磁效应》,可演化万物的高能隐电磁性粒子————量子,仍在按其自然规律或自然程序密码——宇宙基因信息的指令,随着温度的变化而随机取向(自然优选)地不断地微观变化运动着。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演化出物质宇宙中包括高级智慧生命在内的万事万物。然而,这并非是一日之功的事,人生小孩尚需“十月怀胎”,至于“宇宙胎”何时发育成熟而诞生物质宇宙,无法确定其时间,总之,这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演化过程。但是,不管它孕育时间多么长久,它总有发育成熟而瓜熟蒂落的时侯。

由于“宇宙胎”中量子的密度非常高,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生热。另一方面不断地进行微波辐射,尽管它们发射的是一种温度极度低的冷光,但仍然是一种高能量,经过若干年的共同作用,会使温度逐渐升高,并在“宇宙胎”中心部位产生一个体积非常小(与宇宙体积的比值趋于0)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一个等温区。当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温度值时,又会在原等温区内形成一个温度更高但范围略小一点的等温区。由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使量子的无序化运动程度增强,在运动中的量子相互碰撞时,使其顺时针(右旋)旋转速度大大降低或停止旋转,若继续被右旋量子碰撞,就会产生逆时针(反旋转或左旋)旋转的量子,如图(二)

同时,随着“宇宙胎”内部反扭矩的增强,也使得顺时针(右旋)高速旋转的“宇宙胎”的旋转速度也随之减慢。若用“宇宙蛋”来形容此时的“宇宙胎”,那么温度逐渐升高的中心部位可演化为物质宇宙及其万物的那一部分量子,就相当于可孵化小鸡的蛋黄。最外层那坚韧结实而像极易伸缩的胶皮膜的边界,就相当于蛋壳。而蛋黄与蛋壳之间的蛋清,就相当于中心以外温度低于生化状态的体积非常广阔的量子场空间中的量子。总而言之,不知“母宇宙”经过多少年代的怀胎岁月后,终于处于欲诞生“婴儿宇宙”的临产状态。

2、“宇宙胎”中各种气态微粒子、夸克粒子和中子的生成。

①气态微粒子的生成

由于量子是一种具有隐电磁特性的中性本源微电磁粒子。当“宇宙胎”中心等温区部位的温度上升到额定生化值时,在运动中的全部量子立即化生出两种数量相等而特性各异且又相互密切联系的物质性电磁粒子。一种是化生为能化程度高(物化程度低)的,具有运动特性的显电性而隐磁性的阳性带电微粒子,称之为微电子。由于在等温区域内有数量相等的顺时针(右旋或正旋)旋转和逆时针(左旋或反旋)旋转的量子存在,因而导致产生了两种极性(电性)不同,电荷数相等(各带三分之一单位的电荷),但数量不等的微电子。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微电子为各带三分之一单位正电荷的逆时针(左旋或反旋)旋转的微电子。有三分之一的微电子为各带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顺时针(右旋或正旋)旋转的微电子。如图(三)

而另一种则是化生为物化程度高(能化程度低)的具有欲静或惰性特性的显磁性而隐电性的阴性带磁微粒子,称之为微中子或中微子。同样,也因量子有左右旋转之别而产生的微中子也有左旋和右旋之分。但因磁力线闭合方向与微电子产生的电流方向相反,即有三分之一的微中子为逆时针(左旋或反旋)旋转,有三分之二的微中子为顺时针(右旋或正旋)旋转。如图(四)

所有的微粒子或粒子都是由具有隐电磁特性的量子演化而成。因量子具有气、液、固三相态的特点,随温度的变化也有相应的变化。而且在每一相态下还具有点、线、面、体四种几何形态的变化。所以当演化条件的不同(温度、几何体形态及运动状态等)时,被演化出来的微电子和微中子的质量就不同。但是上述左、右旋转的微电子和微中子都是基本的微粒子,其它各种超重微粒子(超重微电子和超重微中子)都是这两种基本微电子和微中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几何形态及不同运动状态下,在量子场力作用下继续与中微子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能量都很高,质量也大,但是其结构极度不稳定因而寿命绝大多数都很短,很容易衰变为质量较小一些但其结构又稳定的超重粒子或超重微粒子。

②气态夸克粒子的生成

在由量子化生出微电子和微中子的过程中,同时也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宇宙胎”中心部位的温度大幅度升高。当温度达其额定化生值时,又形成一个较小一些的等温区域时,在四周量子场力的作用下产生如下结合方式的产物。

a由两个各带三分之一单位正电荷的左旋微电子和一个左旋的微中子相结合组成一个具有三角形稳定结构,并带有三分之二个单位正电荷的,质量为0.001X10-27千克的电磁粒子,称之为“上夸克”粒子,因两个左旋微电子作用力相互抵消,故“上夸克”粒子以左旋的微中子的旋转方向或以它们共同的旋转方向旋转。如图(五)

b由两个右旋微中子和一个带有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右旋微电子结合为一个具有三角形稳定结构并带有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质量为0.002X10-27千克的电磁粒子,称为“下夸克”粒子。因两个右旋微中子作用力相互抵消,故“下夸克”粒子以右旋的微电子的旋转方向或它们共同的旋转方向旋转。

如图(六)

而且,凡达化生温度值的微电子和微中子基本上全部都被化生为上、下夸克粒子。并且,上夸克粒子的质量仅为下夸克粒子质量的二分之一。而所带的电荷数(三分之二单位正电荷)却是下夸克粒子所带电荷数(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两倍。且电性相反。

(3)气态中子的生成

由于直接组成物质粒子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一对旋转方向相同的带电(隐磁性)夸克粒子和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带电(隐磁性)夸克粒子构成,它们在量子场力的作用下,结合为一个稳定的三位一体的三角形结构,将三个带电的夸克粒子融为一体。由于两个相同旋转方向夸克粒子作用力相互抵消,所以基本粒子按第三个夸克粒子旋转方向旋转。基本粒子的直接生化原因是因为微电子和微中子在演化为夸克粒子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宇宙胎”中心部位等温区域的温度再次大幅度上升,当温度值达额定生化值时,夸克粒子就在四周量子场力的作用下。由一个带有三分之二单位正电荷的左旋电磁粒子(上夸克粒子)和两个各带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右旋电磁粒子(下夸克粒子)结合组成一个不带电(隐电性)而显磁性的向左旋转的基本粒子,称之为“中子”。而且将“宇宙胎”中心部位等温区域中温度达其化生值的所有上、下夸克粒子都基本上全部演化为中子,据实测中子的质量为1.7648X10-27千克,形成一个极度高温的气态中子团。如图(七)

3、最轻物质元素——气态氢原子的生成

由于微粒子化生夸克粒子和由夸克粒子化生为中子,或各种物质元素的生成都是高能微粒子向物质形态粒子转化,主要是由能量化生为质量的过程。故在生成中子的过程中,不仅将大量能量演化为质量较大的中子,还释放出足够大的能量使“宇宙胎”最中心部位的温度升高至极大值。按照宇宙奇点爆炸论的观点,这时的奇点直径为10亿亿亿亿分之一厘米,而温度高达绝对温度1032K。密度为1090千克/cm3。但实际上温度和密度根本没有这么高,因为“宇宙胎”中心实际上又不是一个直径趋于0的奇点,而是一个直径远比太阳系还要大得多的广阔空间。不仅密度远远低于1090千克/cm3,而且平均温度值也远远低于1032K这一数值,但其温度仍足以保证演化过程所需的能量。由于高速运动和旋转着的“中子”受极度高温的激发,使其中带有高能负电荷的那一部分物质微粒子被旋转着的中子将其沿切线方向抛射出去,形成一个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带电微粒子,称之为电子。据测它的质量为0.000911X10-27千克。它也可以由各带三分之一单位负电荷的三个右旋夸克粒子(下夸克和奇夸克与底夸克)组成,其中奇夸克和底夸克粒子是下夸克粒子在不同温度和运动状态下与微中子相结合而生成的同位超重夸克粒子。而剩下的带有正电荷的物质微粒子则演化成为一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正电子,称之为“质子”,据测质子的质量为1.6726X10-27千克。它也可由两个左旋上夸克粒子和一个右旋下夸克粒子组成。目前,已发现的夸克粒子有6种,另外两个为粲夸克和项夸克,它们都是上夸克粒子在不同温度和运动状态下与中微了结合而形成的超重夸克粒子。由于电子与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周围量子场力的作用下达其平衡,而使电子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其轨道上绕质子旋转。(也就是说,此时的温度在当时的压力之下,还未达使电子摆脱质子或量子场力的控制而成为自由电子的程度),至此在“宇宙胎”的最中心处演化出了宇宙中最轻的,也是最丰富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氢元素的气态原子。如图(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