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0与1之间的往复
![](https://img.haomeiwen.com/i3689309/3345ea4d26073370.jpeg)
“你好,我叫阿桂,刚才看你在群里聊到加缪,我也是加缪的粉丝。”
“你好,叫我雅兰就好,幸会!遇见一个可以一起讨论喜欢的作家作品真是一大幸运!”
“是的是的。”
从群里请求添加对方为好友,就先这样先简短的聊了几句。阿杜因在群里遇见同样喜欢加缪的读者,很是高兴。与人之间的关系链接,一方的主动,才会如涓涓细流的友谊增进。
阿杜对加缪的书籍有着说不出的喜爱,他的书籍多数都读了,喜欢加缪的犀利,喜欢加缪对人性剖析的那份深刻,喜欢加缪对社会问题的映射刻骨铭心……虽然喜欢读,但很少会遇见喜欢加缪的读者一起讨论。阿杜总结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自己读自己的书。
雅兰喜欢读的书籍很广,她比较被动,不怎么会主动找别人交流。关于加缪这个作者,她有很多想法和他讨论,只是双方打了个招呼,就没下文了。她也就没继续问了,就放其一边了。做饭的时候,她自己想,也许加上了个网友,就成了通讯录里的陌生人。
阿杜读到了一个文本,拍照分享给了雅兰“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留言:不知你读到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雅兰看到后,知道这句话出自加缪的《局外人》,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真是被这样的开头吸引住了。不过,也存有疑问,“妈妈死了”,仅仅是说“妈妈死了”吗?还是指代着其它内容。经他一问,她把自己最初思考说了一下,又加了一句,“也是指上帝死了”的隐身含义。
对方看了她的回复,不惊眼前一亮。从回答,判断到她是有认真读书并思考的。他觉得这是一位可以交流书籍的好读者。他又说了他的理解,就这样,两人讨论与交流,对《局外人》的理解有了不一样的思想火花。
一来二去,两人因书籍的讨论变得熟络起来,是不是会讨论书,或者由一本书而找到其它类似的书籍的讨论。雅兰觉得遇见这样认真读书并且烧脑思考的读者不易,很珍惜这样的书缘。喜欢这样的交流。后面不知发生了什么,阿桂渐渐很少与其交流书籍了,她觉得莫名奇妙,可能是因为大家忙的缘故吧,没有问为什么,还是照旧。之后,她也不再发自己在读加缪书籍过程中的思考等。
他偶尔会发一些片段或想法,雅兰很礼貌地回复,也不会反问之类。循环往复,有时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就会多说几句。其他,一问一答就没下文了。之所以这样做,是缘于问了自己的朋友和一位读友交流挺开心的,喜欢有共同喜欢的作家,不知为为什么,对方有时忽热情忽冷淡。她朋友分析了,告诉她:“也许和其他读者交流书籍,也并不可能一个人的读友就一个。”雅兰听了后,也就自己了然于胸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0,不过是一个机缘让有缘的两个人有联结的可能。1,是两个人之间的熟络程度。人与人,一段时间不联系了,可能会回到0。再联系,可能又会走到1。在0与1之间,来回徘徊,走动。有多少人从0到1一直都在1里,未曾回到原点呢。有多少人,在0与1之间丢了自己,最终却还是走到了0。
0与1,我与你与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