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复习资料整理

教资中学科一:一、职业理念

2022-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禾戈君

1、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区别           |                               应试教育                          |     素质教育

指导思想    |                            提高升学率                         |    提高国民素质

教育目的    |                             应试训练                            |    学会做人、做事

教育对象    |                       少数——英才教育                    |    普及——通才教育

教育内容    |                     重智育,轻德体美劳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程结构    |              单一学科课程,重主科轻副科            |    现代理论课程:必修、选修、综合活动、隐性课程

课业负担    |                       负担重,考试频繁                     |     注重减负,作业分层、灵活

师生关系    |             师道尊严“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            |    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

教育方法    |                      被动学习,脱离实际                    |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主动学习

教学途径    |           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          |    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

评价标准    |    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   |    注重差异,注重全面发展

(3)评价观

——评价的目的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更注重评价过程。

注意:

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公正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能绝对化;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身心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育应当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

2、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3、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包括:

——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2)教师成长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

同事关系,学生看法

——关注情境阶段

课程设置

——关注学生阶段

学生发展

(3)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终身学习发展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要同时处理好与学生、同事、自我的关系

(4)现代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非科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