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讲的“无念、无相、无住”究竟是何意?有何启示?(学坛经)

2020-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酒醉的菩提

题记:学《坛经》,长智慧,去烦恼,求幸福。

一、《坛经 · 定慧品第四》经文(系列之二)

……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

“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二、经义“人生君”试解

六祖曾开示众人道:“爱学习的你们!禅宗教法本来没有差别,只因人的根性有高下之分,所以有了顿、渐之分。

根性低下之人适合渐修,上根之人适合顿教,但不管顿、渐,修禅的目标都是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爱学习的你们!我此法门,从佛祖以来,都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何为无相为体?

“我们的衣食住行、行住坐卧等一切生活都离不开客观外物,但我们要明白,客观外物都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都是一种有生有灭的因缘聚合体,必然会随着因缘的结束而散去、消失。

“因此,我们的心灵就应该不执著于这些客观外物,不让这些客观外物所束缚,或者说,虽然身处于这些客观外物之中,但我们的心灵应该保持自由。这就叫‘于相而离相’。

“何为无念为宗?

“在清醒的时候,我们的念头如电光火石,相续不断,无法人为斩断。我们应该接纳这种现实,与念头握手言和,不妄想切断念头。

“但我们要使心灵不驻留于任何一个念头,念头来了,我们平和接受,世事变了,我们的念头就要跟着改变,绝不纠结,即使这个事物我们非常不愿意让它走。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不应该被任何一个念头所系缚,在如河流般相续不断的念头面前,我们的心应该永远保持活泼自由。这就叫‘于念而无念’。

“何为无住为本?

“人要想解脱烦恼追求幸福,就应该明白,世界一切有形事物,都有一个生灭变化的过程,有生必有灭,这是世相的必然、人生之无奈。因此,我们的心灵就应该做到“不染着”“不执著”“不纠结”,心随世转。这就是“无住,人之本性”。

“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冤家对头、亲朋好友、言语攻击、欺诈争执等都要从因缘聚合的角度来看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意识到这些东西有生必有灭的本相。

“因此,既超越纠结不平,也不考虑报复损害,也不让自己的念头纠结驻留于已成历史的这些事相之中。

“人的念头相续不断,如果心灵受制于念头,尤其是心灵不是着眼于现在的念头,而是执著、驻留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这就叫‘系缚’。心被念头系缚住了,烦恼痛苦也就光临了。

“所以,我们要解脱烦恼就要心灵遂顺世事,世事变了,心灵也变,绝不让心灵滞留于过去或未来的事相之中,让心永远保持自由活泼的状态。这就叫‘无缚’,或‘无住为本’。

”爱学习的你们!因理解了世相的生灭无常性,而不让心染着于任何外相,这就叫“无相”。做到“无相”了,自性也就清净了,这就叫“无相为本”。

“爱学习的你们,于诸境上,不生染着心、驻留心,这就叫‘无念’。不让诸境系缚自己的念头,让自己的心念凌驾于诸境之上,或说不在任何境上生执著心、驻留心。这是修佛之根本。

“学道的人要注意了,如果把‘无念’错认为百物不思,彻底除却一切念头,这就大错而特错了。活人难以做到绝对的‘无念’。

“不识佛法真意,自误倒也罢了,误人就罪过大了,甚而至于再生出毁谤佛经之意识与行为来,那就罪过更大了。

”爱学习的你们!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只因有一类愚迷之人,口里说已见性,但于境上起念,因念生邪见,进而生出许多尘世错误想法。

“自性虚空,不应染著,若自觉有所染著,又错误地认为是祸福果报,这就是尘世邪见。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故立‘无念’为宗,以示强调与警示。

“爱学习的你们!就俗世层面而言,‘无念’是面对纷扰世事,心灵不染着、不执著之意。“就深层意义而言,‘无念’指人的正念,或符合绝对真理(或涅槃真理、真如)之念。

也就是说,能对治人生烦恼的‘无念’应该从真如本性出发,建立在如实观照人生本相基础上的‘心念’。“只有用这样的‘念头’来看待世界,才能解脱烦恼、达到永乐。

“源于眼耳鼻舌身的意识不是从真如本性升起的念头,相反,有意用真如本性观照、统领‘眼耳鼻舌身’,并据此起念,这才叫‘无念’。

“爱学习的你们!真如自性观照下的‘六识’,必然不染万境,心灵自由,幸福自在。佛经中曾说:‘这样的六识能洞悉世事本相,能了知那个不生不灭的绝对真理’”。

“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冤家对头、亲朋好友、言语攻击、欺诈争执等都要从因缘聚合的角度来看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意识到这些东西有生必有灭的本相。

“因此,既超越纠结不平,也不考虑报复损害,也不让自己的念头纠结驻留于已成历史的这些事相之中。

“人的念头相续不断,如果心灵受制于念头,尤其是心灵不是着眼于现在的念头,而是执著、驻留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这就叫‘系缚’。心被念头系缚住了,烦恼痛苦也就光临了。

“所以,我们要解脱烦恼就要心灵遂顺世事,世事变了,心灵也变,绝不让心灵滞留于过去或未来的事相之中,让心永远保持自由活泼的状态。这就叫‘无缚’,或‘无住为本’。

”爱学习的你们!因理解了世相的生灭无常性,而不让心染着于任何外相,这就叫“无相”。做到“无相”了,自性也就清净了,这就叫“无相为本”。

“爱学习的你们,于诸境上,不生染着心、驻留心,这就叫‘无念’。不让诸境系缚自己的念头,让自己的心念凌驾于诸境之上,或说不在任何境上生执著心、驻留心。这是修佛之根本。

“学道的人要注意了,如果把‘无念’错认为百物不思,彻底除却一切念头,这就大错而特错了。活人难以做到绝对的‘无念’。

“不识佛法真意,自误倒也罢了,误人就罪过大了,甚而至于再生出毁谤佛经之意识与行为来,那就罪过更大了。

”爱学习的你们!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只因有一类愚迷之人,口里说已见性,但于境上起念,因念生邪见,进而生出许多尘世错误想法。

“自性虚空,不应染著,若自觉有所染著,又错误地认为是祸福果报,这就是尘世邪见。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故立‘无念’为宗,以示强调与警示。

“爱学习的你们!就俗世层面而言,‘无念’是面对纷扰世事,心灵不染着、不执著之意。“就深层意义而言,‘无念’指人的正念,或符合绝对真理(或涅槃真理、真如)之念。

也就是说,能对治人生烦恼的‘无念’应该从真如本性出发,建立在如实观照人生本相基础上的‘心念’。“只有用这样的‘念头’来看待世界,才能解脱烦恼、达到永乐。

“源于眼耳鼻舌身的意识不是从真如本性升起的念头,相反,有意用真如本性观照、统领‘眼耳鼻舌身’,并据此起念,这才叫‘无念’。

“爱学习的你们!真如自性观照下的‘六识’,必然不染万境,心灵自由,幸福自在。佛经中曾说:‘这样的六识能洞悉世事本相,能了知那个不生不灭的绝对真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