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事之廿二:爱华
人这一辈总有些人或者事是放不下或割舍不了的,即使到了现在已是顺耳之年的年纪了,也依然如此。
前些天看到爱华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他的这个主动我觉得有点惊讶,因为平时的爱华是很少或不发朋友圈的。在微信朋友圈里,把新近颁发并领到手里的退伍军人有关的新证件,还真的着实秀了一把,引来不少朋友的点赞。这对于平日里为人处世或做事甚是低调的爱华,绝对是少见的。可以看出这件事着实是他感到高兴的事儿了。
与爱华认识并非偶然,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亦或者更远一点的时间。那时候的爱华,可谓正是风华正茂、如翩翩少年般意气风发的时候,而且好像还是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地方,在当时市中心一家不错的酒店任职。当然那时我们的交往也只不过是泛泛之交而已;即使见了面也只是点头、相视一笑罢了。
其实我们在一个单位的时间也不短了,只是相对谋面的机会不多,即使是面对面了,也只彼此点一下头、莞尔一笑,仅此而已。真正与爱华的第一次“隔空”打交道的,还是与我带的第二届高职的一个学生有关。这个学生在爱华管理的膳食中心遇到了一点不算是很难,但确实还是有点儿棘手的事情。学生当时也不知道如何觧决,才算合乎常理,也符合一个大学生的素质,又不失大体的影响。那次我们的交道也只是通过以学生为纽带,“隔空”对话,商议解决并没有直接碰面。说实话,那次之后,我才真正地开始关注爱华及其管理的膳食中心了。这也是后来让我回归与我的专业相关工作的一个最大的促进剂。
因为年纪和身体的原因,已经不再或者说很难适应参与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了,因而换了一个其实也不算是轻松的岗位,关键是有直接与爱华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了,甚至可以“朝夕相处”,最主要的还是向他学习的机会多了一些,更利于全面地了解他了。
也许,人即将步入耳顺之年之后,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要理智的多,有了些许的沉稳与淡定,少了些往日的冲动与感慨。与爱华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才知道,平时,总是看着他见人皆是乐呵呵的,一脸笑意;似乎从来或是很少看他有“变脸”的时候。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那些在他管理的区域里干了十几年甚至更长的那些人,只要是工作当中,大家依旧是按照爱华的要求做事,很少有马虎的。
与爱华接触的时间多了,也就慢慢地适应了他的节奏。爱华在膳食中心(以前叫食堂)一干就是近二十年,这对于现在的市场或一些机制来说本身就是个奇迹,何况他口碑在此地一直都很不错。爱华基本上每天都是一大清早就来到膳食中心,以前需要采购原料时,则起得就更早。他对我说过“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程式化的:起床、出门、开车、上班、检查验收、规范程序等等。这一二十年就是这样干过来的。”
其实做餐饮这一行在国人看来似乎有一个习惯性的看法,或者说对这一行当自古至今都存在一种偏见,有很多的谚语、歇后语,甚至包括一些俗语里都有一些不好的说法或言语来对待从事餐饮工作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深入到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剔除的。虽然如此,但我们的餐饮人依然用他们的手艺或智慧征服或让那些存在偏见的思维逐渐改变和摒弃。爱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爱华是一个有担当且有爱的人。在处理膳食中心窗口与学生之间的问题时,他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处理,从不袒护自己的员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总能够明辨是非,绝不含糊。2020年那个非常时期,爱华受命于最严重时期,第一时间带领膳食中心员工捐款并接受市里及学校的安排,为市里一家企业里的还战斗在一线的员工提供三餐不计报酬的服务。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整个城市都按下了暂停键,他开着车,拿着上级发的通行证,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沟通和接来相关餐饮的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事后,该企业还专门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关于爱华的轶事其实不止以上这些文字可以表述完整,这里仅仅只是略选一二罢了。我们从这些他说是小事的小事中,是不是可以看到有管中窥豹的效果?各位心里自有分寸与评说……
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我们之间少有联系了,前几天听人说爱华又在继续干着他所热爱的餐饮事业,这与他之前我们在交流时的说法有些相悖。这个我是理解的,因为人这一辈子总有一两件事情是很难割舍或放下的。爱华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