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蓝老师

前言

绘本,作为一种彰显儿少阅读者主体性的图文读物,受到儿少读者的喜爱。在中国大陆,自2000年前后,绘本日渐成为家庭和幼儿园供给幼儿阅读的重要材料。

在绘本在中产阶级家庭普及之前,大多数幼儿的文学生活主要来自于非文本渠道,例如口耳相传的儿歌童谣,长辈讲述的故事,收音机里的口播故事,以及电视动画等⋯⋯以上渠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幼儿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起到了丰富口语词汇和示范母语语法结构等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输入途径都具有实时性特征,幼儿较难依据自己的速度反覆倾听、观看,沈浸其中;更难以就同一素材,展开同伴之间的讨论,又或者整合多种信息输入通路,实现更加丰富延展的学习。

配有图画的童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绘本雏形,可以追溯到魏晋时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得以较大范围传播的儿少图文书籍大致从明朝开始,历经插图蒙书——故事画/图画教科书——图画故事——图画书/绘本几个阶段。无论那种形式,图画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表现出创作出版者(成人)对儿童能够借助图画的帮助提高阅读兴趣,并辅助阅读理解的目的。虽然有学者认为,古代零星图文读物的出现,不能代表具有儿童本位性质的儿童文学的出现,但图文读物的出现,确实具有关照非识字人群,以图画演绎、补充说明文字的目的和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图文读物的产生本身就是基于读者考虑的出版形式。

一、被忽视的「阅读者优先」

随着现代儿童观念的树立和转变,建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成为显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理论层面日益得到传播和认可。「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是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几乎成为学前教育主流的通用口号。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也被称为「学习者优先」的课程理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无论中外,都可以追溯到教育的最初时代,例如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说「,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士说」等。尽管不同时代对于学习者所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及目的不同,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有所不同,但是学习者地位,师生在教学矛盾中的关系,却是课程论中被持续讨论的主题。当代课程学者对学习者中心课程作出了如下描述:

亚瑟k艾利斯(Arthur K. Ellis)认为:学习者中心课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关于发现的课程,主张兴趣说,学习者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是基础,其核心是学习者个人而不是传统的学术性学科,其特征表现在开放教育,情感教育,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实践,以及创造性和自我指导。学生处于课程控制的中心,是一种个性化的课程,同时也不忽略学习者和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联系。[ Arthur K. Ellis Exemplars of Curriculum Theory [M] Published by Eye on Education,6,Depot tay test suite 106 Darchmont, NY 106=538]

约翰.L.麦克尼尔(John L。Macneil)概括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的六个特点:强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承认和欣赏学生世界观的差异;课程设计的起点从学生多样性的目标和背景开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排斥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创造环境,以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生活与课堂学习建立联系,通过重组思考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学习者需具备相应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自主及对学习的控制会给课程进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Macneil,J。Curriculum:The Teacher‘s Initiative(3rd Edition)[M],Merrill Prentice Hall,2003:65-66]。

然而作为年幼儿童的教育者,往往更容易同意年幼儿童可以通过操作材料、器械得到有益的学习经验,但这些经验主要侷限于感知经验、认知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和部分审美经验;一旦涉及到文字符号、文化、文学等更具有人类文化规定的内容时,教育者则往往发生犹豫,表现出对年幼学习者的信任和支持的不足;或者表现为相信这一类经验需要由成人进行充分的选择、甄别、组织之后才能呈现给学习者,并且教育者普遍认为需要详细规范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和方法才能使他们获得最佳的成长。

在操作层面中,这样的对文学、文化层面的学习内容的特殊态度,就表现为教育者要求权威人士或制度提供某一年龄段的必读书目,需要分级阅读方案,希望获得结构化的教学法,以道德伦理、阅读技能学习、知识学习等作为可分解可执行的阅读教学目标,强烈需要测评标准和方法等。

基于对中国大陆幼儿园、小学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现实的观察,我们可以认为:成人试图藉由文学故事形式教训儿童遵守成人规范以强化道德伦理传统,试图在文学文本中阐释出具有规训意味的主题,藉由绘本等儿童喜欢且能够升任的阅读媒介,实现成人预设的教育目标仍然是当前中国大陆幼儿园小学文学阅读教学和课程设计的主流。

尽管当前幼儿绘本创作主流提倡文学性、儿童性、游戏性并重,中国大陆也通过大量国外绘本的引进,让国人看到更多绘本以及幼儿文学的可能性,对长期以来教育性优先、说教规训为主的儿童文学传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消解,但很多文学作品仍旧以成人立场进行创作,或者使一个文本在成人的诠释下,背离幼儿读者的兴趣,忽略读者自身的感受,轻视年幼读者的表达权利。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本来应该从属于「学习者优先」的「读者优先」的意识尚未在幼儿教育界形成共识,幼儿读者的身份确立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2019.5.1读书组群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