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村寨———忆白杨
第一章,生活再难,我们也要繁衍后代
星期六早上六点,院子里就响了,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由于雾霾严重,西安市不允许放炮的。
结婚——人生美好生活的开始。为了营造喜庆的气氛,新郎官出门娶新娘的时候放鞭炮,预示着吉祥与欢乐。
现在也只能象征性的放上点鞭炮。传统的民俗风情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慢慢地消失了。
远去的村寨———忆白杨走到窗户边向外望去,楼下排列着十几辆颜色一致,车型一致的汽车,新郎官满面春风手捧着鲜花,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新娘。
人生得意之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日月穿梭,时代的变迁,迎娶新娘的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
爷爷那一代人是怎样取亲的?听爷爷说,听爷爷给我们讲,他那个年代的事情
爷爷那一代人的思想,早生贵子,给家里传宗接代。
1939年,爷爷18岁了,到了娶媳妇的年龄。那一年抗日战争最关键的一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
1939年,1月18日,日本山濑部队 用飞机空袭西安,那时候的北方非常落后,连汽车都很少见,何况飞机,老百姓一点防空意识都没有。有的人还像看稀罕物,看着飞机,当飞机低空飞行的时候,小孩子甚至撵着飞机跑,飞机扔炸弹了,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炸弹落下来的时候,炸的尸横遍野。房屋严重损坏。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
史学异闻录上详细记载了,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到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四日。长达七年时间里,空袭西安一百四十五次,投弹炸死一千二百四十四人,伤一千二百四十五人。
1939年5月24号,在西大街桥梓口防空洞被炸塌,大量平民被闷死洞内的惨案。
爷爷常常在,我们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满足的时候,对我们说:"你们还叫困难,那叫什么困难那叫什么难,他总不能要你的命。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才真的,真正的可怜和无奈。生不逢时,生不逢时,年轻的时候天天打仗,都不知道吃了这顿,下顿还能不能吃上,今天的鞋穿在脚上,明天早上,还不知道,能不能穿上这双鞋。生命是何等的脆弱,生命是何等的珍贵,和平如此之美好,现在国家强大了,谁也不敢欺负了,百姓安居乐业。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呀!"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了,很多热血青年,都去‘’吃粮当兵‘’,保家卫国。几年功夫,嚣张的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大半个大好河山。抗日战争,涌现出了许多抗日英雄。在大后方的陕西,为了支援前线,村上的乡上的,很多和爷爷年龄相仿的,都去上战场打日本鬼子去了。爷爷家里,老祖父因为绞肠痧,也就是现在的阑尾炎,英年早逝。家里只有爷爷这一个男丁,所以没有去成,抗日前线。这也成了爷爷的终身遗憾。
1939年的夏天麦子熟了,陕西山西交界中条山,17师由潼关出发,一万三千人陕西冷娃。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让自己父母乡党,兄弟姊妹,免受敌人铁骑的蹂躏,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去抵挡日本鬼子的炮火。
回来时只剩下,俩千七百人了,1万余名三秦将士为国捐躯,血洒疆场,他们感天地,泣鬼神。宁愿赴死。不愿受辱。在走之前,全村人集合在自己家的祖祠里,集体跪拜。上阵父子兵,杀敌亲兄弟。一个同宗同族的人,两男抽一丁。只要到了年龄十四五岁的小孩子都要杀敌上战场。那种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催人泪下。老人们跪下:求神佛保佑,求上苍保佑,求祖宗保佑。保佑子孙平平安安回来。赴战场的子弟兵们,回跪拜礼:拜天,拜地,拜父母养育之恩。男儿漆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宁愿站着生,不愿跪着死。
远去的村寨———忆白杨老陕,热血陕西人,用他们的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八年的抗日战争中,陕西那个县,那个乡,哪个村,没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的赤胆忠心,吓破了日本侵略者鬼子的胆,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没有踏进陕西半步。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邻村,李下壕村,住着这样一位孤寡老人,他参加过抗日战争,眼睛被炸瞎了,一辈子没有成亲。孤独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乡亲们很敬重他,没有人歧视他。如果不懂事的小孩,在他后面喊他,‘’瞎子‘’的时候。孩子的父辈就会脱下鞋子,用鞋底子使劲的抽打自己的孩子。并告诉孩子,爷爷的眼睛是怎么看不见的。
小孩子没有经历过这样切肤之痛,当然不能够明白大人,为什么会这样愤怒的对待自己。
不能忘本,不能忘了,别人对咱们的恩。父辈们都是这样教育孩子们的。
听爷爷给我讲抗日战争的故事,很长时间,这个故事都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晚上做梦我都在和日本人打仗。愤怒的从梦中惊醒。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九月三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他们都是民族英雄,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一个村里有这样一个民族英雄,而且能够活着回来,是一种荣耀,光宗耀祖。
远去的村寨———忆白杨苦难的岁月,人口大量减少,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难,老百姓还是要过日子,要延续繁衍后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两家很早就订了娃娃亲,爷爷也是遵照父命。迎取奶奶。
奶奶家,汉城24寨施家寨六家巷人,郭姓人家。奶奶读过书,上过私塾,也在西安城里上过学。会识文断字。如果不是遇见战乱,他们俩还都是一个学生呢。爷爷很满意,这门亲事。也喜欢,奶奶。关中种庄稼的农谚:麦子不离八月土。种完麦子以后。又到了农闲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农村娶媳妇的时候。正值国难之际,一切都要从简,但是聘书还是要下的,街上有卖专门的聘书,并书写:
胡汉臣与郭素贞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永恒约定。
哪一天,
爷爷是最大的官,新郎官!
那一天,也是全村最隆重的日子。
那一天,也是全村最欢喜最热闹的日子。
当年轻的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状元袍,帽插双花,十字披红。浩浩荡荡的队伍,赶着马车,吹着喇叭,抬着轿子,由我们村向北出发,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就这样,我奶奶坐着八抬大轿。欢欢喜喜的嫁到了白杨老胡家。
新婚不忘救国,多生产国家儿女,国家患难中,多添生力军。这种思想和想法激励着奶奶和爷爷。奶奶给老胡家,开枝散叶。从1941年 18岁开始,生下我父亲,到1962年生下七姑,21年,奶奶生了12个孩子。五个男孩儿,七个女孩。其中两个男孩儿有一个在五岁的时候,夭折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和我七姑是双胞胎。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奶奶忍痛送给了别人。这两个男孩永远是奶奶,心中的痛。很长时间,奶奶不愿意家里,贴那种胖娃胖娃娃的画。村上的模范母亲,非奶奶莫属。家里的三个男孩儿,爷爷为了圆他当兵梦,其中两个都去当兵,保家卫国,包括我的父亲,胡会生。
爷爷活了八十五,奶奶家是有长寿基因的,我的老太奶活了岁96岁。奶奶一直身体健康,可是在80岁那年.离开了我们。
多少年以后,爷爷总是自豪地告诉我:,"我们生活的这个村寨,头枕汉城,脚蹬唐城。睡在龙首脊梁上。汉长安城‘’长乐宫",唐朝"弘义宫‘’。人要有多大的福报。才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死了,埋在这里‘。
远去的村寨———忆白杨谁没有年轻漂亮英俊时?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岁月的年轮在每个人的脸上,碾压出来了一道道皱纹,洗刷去洁白如玉的脸皮,画上一块一块的斑点。有一天,耳朵也聋了,听不清楚了,眼睛也模糊,看不清楚了,鼻子嗅觉,也慢慢,闻,不出来香臭了。牙齿掉了,啃不动锅盔了。身体机能的衰退,身上发出腐臭的味道。人生从高处跌到低谷。光环也越来越小。
这时候,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夫妻。长期生活在一起,血肉骨头连着筋,连着亲情。彼此相伴,在夕阳下共同走过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