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脑梗一周年纪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净水斋主

今天,2018年3月30日,我患脑梗满一年了。

去年仲春,回故乡绩溪酬村扫墓,在屯溪稍住时日,3月30突发脑梗。这天早饭后上屯溪老街,走出家门从四楼下到一楼,就发现行走不便,我以为崴了脚。为了买点土产带回无锡,坚持前行,过镇海桥到屯溪老街口买好物品才回转。来回两公里路程,用了两个多小时,可我并没有意识到患了重病。吃中饭时,筷子夹不起菜,才觉得并非崴了脚而是另有病因。下午在朋友的帮助下到附近的医院就治,查实患了脑梗。医方明确告知须住院治疗,我却因怕麻烦人而以没人照护为由硬生生地没有立即住院,而想回到无锡再住院治疗。殊不知,这一无知的决定,丧失了最佳就治时间,若不是妻子于3月31日午夜到达屯溪家中就果断决定次日就在屯溪住院治疗,那后果真不堪设想。

经屯溪和无锡两地相继住院治疗半个月之后,病情是好转了,但出院的时候,还不能独立行走,只能在家摸壁摸物地稍有走动。后来勉强到户外走动,得一手持着拐杖一手由妻子搀扶着,还只能一瘸一拐地在小区大道上走几十米。大约一个月后,才能走出小区见见世面。

出院的时候,医生曾告诉我,需要半年后才能康复。半年,不短,人的一生,即便活到一百岁,也只有两百个半年。但不管怎么说,还有康复的希望。这个希望就成了我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力源。为了争取康复,自从能借助拐杖独立行走以后,刮风下雨的日子,天寒地冻的时节,除了特殊情况,都坚持每天出门走一段路。单程由一华里增加到两华里,逐渐增加到六华里,一天由一趟增加到两趟(总共十华里左右)。

其实,对我的康复怀有希望的,不只我自己,还有我妻子、儿女以及亲戚、知心朋友乃至不少素昧平生的网友。妻子亲眼看到我一天天好起来,每每表现出由衷的高兴。远在屯溪的儿子,天天关注我的“咕咚”。有一段时间,我把“咕咚”停了,他心里不踏实了,就来电问情况,说看到“咕咚”就知道我还正常进行康复锻炼,于是我又恢复了“咕咚”。他还时不时地来电问我:“是不是不用拐杖了?”这些无疑都说明他对我康复情况的深切关心。在无锡的女儿知道,我为了康复,不但要坚持锻炼,还需要服用一些有利康复的药,而这类药不仅昂贵而且要自费,就几次表示要给我点钱。我知道她既带孙子又要打工,每天劳累十几个小时,挣几个钱不容易,就只是领了她的心意。铜陵的梅芳君,每个周末都给我打电话问寒问暖。不少亲朋、网友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我康复情况的惦念,最常见的方式是给我的“咕咚”点赞。来自方方面面的关心和鼓励,是我坚持康复锻炼的又一动力之源。

时光荏苒,康复不易。从患脑梗到去年9月底就半年了,原以为国庆节前夕就真的能康复如初行动自由,可事实上,那时不但走路还瘸拐而且手杖不能离身。国庆节期间去九华山甘露寺参观,无论上坎下坎都非常困难。半年已过,康复甚远,医生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心里不免有些着急。可着急有何用呢,转而一想,还是要把希望寄托在坚持康复锻炼上。又一个半年过去了,现在怎么样?我确切感觉到这半年的康复效果还是明显的。眼下,单程走三公里,中途可以不休息,开头一两百米基本不瘸拐,不过上下坎还需要用拐杖。妻子看我走路的样子,觉得我已经康复得不错了。我说“右脚落地的感觉还不正常,走路步幅偏小、步速偏慢,右手拿筷握笔还不灵便。”她却安慰说:“患这种病,总会留点痕迹的,能康复到这个样子也算幸运了。”确实的,现在还能活出这个样子,已是不幸中之大幸。想想脑梗发生之初自己没有听从医生的意见在最佳治疗时间住进医院,真还有点后怕。倘若最终不能康复如初,那实乃是对自己愚不可及的惩罚。

由于脑梗对肌体的伤害,一年来,除了在固定线路上为康复而行走之外,不能单独乘车远行。待我如同胞弟弟的堂姐志仙、曾有恩于我的堂哥德生先后辞世,我无法前往吊唁,只能遥祝他们一路走好。明天就是我两个孩子的生母辞世30周年,本该亲自去绩溪上坟祭扫,只好由在屯溪的儿子、儿媳他们代劳了。近日,离我家只有4公里的鼋头渚樱花盛开,游人如织,对那美轮美奂的花海,也只能按图索骥想花兴叹。

脑梗对我的伤害,其实不只是肌体还有智力。自患脑梗一年来,动作迟缓了,语速减慢了,思维驽钝了,忘事、忘字,几成常态。这一年里,没有创造,甚至没有写什么东西,只在能够生活自理以后,作点文稿整理工作。《生活感知录•时序卷》,已完成编辑付梓;《文章•写作•教学》学术论文选集,文稿尚在搜集整理中。由于思维灵敏度减弱,想东忘西的现象时常发生,文稿的搜集、整理、编辑进展很慢,有时不免心焦,时不我待的感觉与时俱强。

这一年来,令我心生愉快的事也不少。除了享受亲朋的关爱之外,还有两件事特别值得铭记。先说第一件事:去年10月7日,妻子驾车和我一起由屯溪回无锡。为了回避堵车,决定分两段走,取经郎溪的道路,在郎溪住一晚,故请曾就读徽州师专88级的李红卫君代在宾馆定个房间。结果当晚与先后就读于徽州师专中文系的8位学棣欢聚一堂。他们中有79级的张臣鹏、汪维峰、汪有来,80级的章本科,81级的章泽、刘国庆,84级的胡四清,88级的李红卫。他们大多原籍不在郎溪,有的来自徽州的歙县、绩溪,有的来自安庆的枞阳。他们先后来这里之后,就一起打拼在郎溪的教育园地上,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粗略了解他们的事迹,我感动难已,事后写了《他们在这里耕耘》,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再说第二件事:我自2008年加入“故园徽州”,与网友交流10年,从中吸收了很多精神营养,可绝大多数网友都素未谋面。今年春节前,我和妻子早早地回了屯溪,期间恰逢徽州文化促进会一年一度的年会在徽州区琶村举行,我欣然报名参加。这次与网友们的欢聚,又一次深感以文会友的乐趣。

一年,365天,经历之事,有忧有喜。无论是喜是忧,都给了我教益。我又一次体会到“健康是一种责任”。回思这些经历,我感悟到:生命诚可贵,健康才有益。老而有所为,活着才有义。但愿自己有生之年活得健健康康、立得堂堂正正、过得轻轻松松、为得实实在在、友得恳恳切切。

2018年3月30日于太湖新城净水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