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周一
三王节(1月6日)后的第一个周一,失去的周一。
图片来自GVA。一月中旬的某个周一,当你闲坐在安特卫普的某个馆子里,静静地喝着咖啡看着书,旁边的侍者或许会在不经意间走过来,送上一只热乎乎的夹香肠面包或者烤苹果球。不要怀疑自己有没有点过这道点心,它们是店家免费送的,因为这一天是“失去的周一”(Verloren maandag)。
失去的周一是比利时的传统风俗之一,主要流行于荷语区的安特卫普省,以及瓦隆大区埃诺省的图尔奈。“失去的周一”,顾名思义在星期一,具体来说是在三王节(主显节,Epiphany)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三王节在1月6日,所以在不同的年份,丢失的周一就位于1月7日和1月13日之间。在这一天,不少咖啡馆、面包店都会按照传统给顾客准备些免费的夹香肠面包或者烤苹果球。
夹香肠面包不同于常见的热狗,面包是酥皮做的,类似于牛角包。先将酥皮解冻,擀至约半厘米厚,在酥皮中卷上1根或者2根香肠,香肠用碎肉制成,或者直接用荷式的frikandel无皮香肠。除了香肠以外,酥皮里一般不添加别的调料或酱料。用牛奶打散一个蛋黄,将它均匀地刷在酥皮顶部,然后将酥皮放入预热到225摄氏度的烤箱,烘烤20分钟后即成。
烤苹果球也是由酥皮做成的,先将苹果削皮、用去核器去掉苹果核,保持其完整的球状外形,撒上白砂糖和月桂粉,然后把它们塞到酥皮之中。在有些做法中,人们也在苹果中撒入葡萄干或杏仁糊。将包好苹果的酥皮放入烤箱中,在210摄氏度下烤大约25分钟,酥皮变成金黄色即可拿出,最后再在烤好的苹果球上撒上一些白糖。
最初,失去的周一的传统食物只有夹香肠面包;随着素食主义者越来越多,烤苹果球也加入了进来,成为素食者的替代选择。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夹香肠面包是咸口味的,而烤苹果球是甜口味,两者搭配起来很好地提供了口味上的不同选择——安特卫普这么小,想不到也有甜咸之争。
关于失去的周一的来源有不少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有“官员版”,“行会版”和“工人版”。
官员版的故事源自于中世纪以来的一个习俗:城市的官员们通常在周一宣誓就职,宣誓后一般会有一个就职庆祝活动,庆祝活动由市政府买单,在活动中官员们可以免费吃到一些便宜的夹肉面包。因为这一整天官员们都忙着宣誓和庆祝,所以在这个周一实际上没有人在工作,因此这个周一也被称作“失去的周一”。
行会版的故事要更欢乐一些。十八世纪初,各大行会习惯于把新年的庆祝活动安排在三王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按照行会成文的规定,在这一天工匠们不用干活,可以尽情地欢庆节日。工匠们从行会老板那里不仅可以得到免费的饮料,还能得到这一天的传统食品——夹香肠面包。由于这一天工匠们没有干活而照样得到工钱,所以对于行会老板来说,他们失去了一天的利润,这一天是“失去的周一”。
在安特卫普这一传统一直流传了下来,今天,仍然有一些公司会在这一天的茶歇时间用夹火腿面包和烤苹果球来招待员工。当然,大伙儿吃完点心后还得继续上班,对于现在的老板来说,这一天的利润并没有失去。
工人版的故事则相对要温馨很多。很多年以前,安特卫普港口的码头工人们的工资是在周日这天支付的。拿到工资以后,一些工人便坐进了咖啡馆或饭店里吃喝一顿,回家后再把剩下的钱交给妻子当作家用。但是在三王节期间,由于连续都是假期,工人们天天大吃大喝以至于到了下一个周一手头上已经剩不下什么钱了。在那个周一,口袋几乎空空的人们四处寻觅咖啡馆和肉店,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便宜的食物带回家,以免一家老小饿肚子。看到这些,好心的肉店老板和面包店老板便为这些码头工人们准备了免费的夹香肠面包,这些面包夹着碎肉香肠,成本虽不高,但味道不错而且能填饱肚子。这一天渐渐地被称作“失去的周一”,因为肉店和面包店的老板们在这一天付出了一些香肠和面包,制作面包也花了不少时间,他们失去了一天的工作。
这个温馨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腊八粥的由来。
相传释迦牟尼出家之后,在深山里苦行修身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出山之后碰到一个放牛的女子,女子煮了牛奶粥用钵盂盛给释迦牟尼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入定成佛。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八日,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得道成佛,腊八这个日子就成了救济穷人、施舍饮食的日子。
佛教传入我国之后,随着各地寺院的兴建,腊八施舍这个活动逐渐成为各地的习俗。在这一天,各个寺庙都用大锅熬粥,供奉佛祖,同时也供善男信女及穷苦百姓免费食用,这一天的粥也被称为“腊八粥”。明代陈耀文所著的《天中记》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造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
腊月正值天寒地冻,穷人缺衣少粮,年关难度,所以官府、寺庙和富人家在腊八节分施米粥、救济穷人是非常有意义的。《清嘉录》收录了李福的一首《腊八粥》诗,诗中写道:“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可见粥少饥民多,为了一碗粥大家要抢破头,说不定还会送上命。道光皇帝也曾作过一首《腊八粥》,诗中则是:“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同一个节日,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再到后来,腊八粥的习俗转入民间,平常人家在腊月初八这天也会用黄米、白米、小米、粟米等煮粥,辅以红豆、红枣、核桃、杏仁、花生、榛子、松仁、葡萄干等多种食材,慢火熬煮,或自己食用、或馈赠亲友,在隆冬腊月之初讨个好彩头。
失落的周一在一月初,腊八节也恰恰在公历一月上中旬左右。寒冬腊月,却少不了人世间的温情。
文/Athlon_BE
2015.1.11 初稿
2019.1.6 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