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的成纪文化考究 显亲县
成纪,为西汉所置成纪县治,今位于今甘肃省秦安县。
成纪在战国时便设县,秦朝统一时属于陇西郡,县址大约在今天秦安县东南。
汉武帝增置天水郡,成纪从此归甘肃省天水市(东汉短暂改名汉阳)。
唐朝时,县址被迁移到今天水市秦安县西北叶堡乡,为汉代显亲城故址,并成为秦州(天水郡)的州治。
北宋时州治迁到上邽县(今天水市市区),成纪的县名随之移动,但逐渐被秦州和天水之名所掩盖。
成纪是李姓的一个重要源地,也称陇西李氏,它是甘肃省最知名的地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传说伏羲女娲的出生地,汉代飞将军李广、唐代诗仙李白、唐朝皇室一脉李渊和李世民均为陇西成纪人。
其核心地域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更佐证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其更大的范围为天水地区五县两区。
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权,芈姓,颛顼之胤封楚,楚若敖之孙斗缗尹权因氏焉。秦灭楚,迁大姓于陇西显亲,因居天水。又,传云,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岭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所指即芈姓权氏一族。
有一种声音说,秦安的成纪是世代相传的,也是正史中记载的,所以是不可靠的。必须要经过专家的论证。而专家如果同意民这种观点,就显得世俗了,和众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专家得另辟蹊径,他们查代史料,忽然发现清代道光《秦安县志》中刘德熙,一个江南人,说胡缵宗说错了,秦安没有汉成纪,汉成纪在静宁的治平川。于是如获至宝,对刘大加赞赏,并称之为“天才的发现”。刘德熙只提出了观点,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证据。只下断语,而且利用他修志的机会,下了许多没有根据的断语,比如他说明代陇城的张锦在王尹的龙泉寺读书、陇城的“羲里娲乡”碑刻“不知何人所为,亟待遇取之”之类。后来的学者,继承他的衣钵的,取得了主流话语,对其大加吹捧,而对胡缵宗的观点多有微词。查阅相关论文和《静宁县志》,静宁人也承认,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数千年中,他们不知道汉成纪在静宁,汉成纪在静宁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最早撰文提出这一观点的现代人是通渭博物馆的一个人。此人无视史料记载,还将唐代开元二十二年之前的成纪也搬到静宁治平了,虽然没有根据,但他的文章能发表,说明也是一家之言。后来静宁人请来了当时颇负声望的甘肃史地专家,秦安的冯绳武先生,在静宁住了一段时间,冯先生被静宁人说服了,点头认可。冯先生是权威,又是秦安人,说话当然有份量,于是,在甘肃的史学界,静宁治平成纪说就成了权威。如果谁提出异议,就会被主流学者所不齿和讥笑。甘联大的马志荣教授和《秦安县志》的副主编王先生都指出了《水经注》的错误和治平成纪说的荒谬,更早的清代的《直隶秦州新志》的编者也对刘德熙的妄说予以反驳,有理有据。均被主流学者所否认。
新编的《甘肃通史》在去年正式出版了,厚厚的几大套,搬起来都很费劲,可能费了许多人的许多心血,他们的功劳不可否定。主编刘光华先生亲临秦安,通过通史我们可以看出,北周至唐代秦安阳兀川的成纪也被他搬到静宁去了。
据说,秦安曾经出土的可以证史的好多石碑都被偷偷地卖到外地去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都藏于私人之手,不肯示人。
关于成纪等历史文化引出的话题很多,当然也涉及天水了。天水是个小地方,但出的文人都很牛,很能坚持主流话语。天水的文化是精英文化,喉舌也是精英们的喉舌。天水每年都搞伏羲文化节,还把李广墓了搞成旅游景点。在宣传口径上把天水叫“羲皇故里”,秦安是“娲皇故里”。
目前,汉成纪的问题上,谁也拿不出服人的证据,但是秦安的证据要比静宁的充分得多,但是秦安失败了。总之,无论是阳兀川还是治平川,都不出陇东南的范围。成纪文化和伏羲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将古成纪用经纬度标示出来,也是甘肃学者的独特创造。
静宁新建的成纪文化城,不叫伏羲文化城,古城纪文化城在那里放着,静宁与秦安就好比一个人的右肺与右肺,说实在的,不要争是静宁的,或是秦安的,古城纪到底在哪里?
静宁历史上有没有伏羲女娲的传说 ,既然谈伏羲文化,伏羲的历史都是口述资料,你们静宁有没有?秦安从古至今都有羲里娲乡历史文化的传承,历代都有祭祀伏羲女娲的活动与场所,静宁除了十多年前修了个成纪文化城,之前的两千多年来,有没有相关的文化传承?
静宁的旧县志和旧平凉府志和陇右金石录,看看历朝历代静宁叫什么?阿阳县与现静宁县的地区在哪里?成纪县时代,有个叫静宁县的地名?陇右金石录中查一下就知道了。城纪县与城纪城,却是两个概念。如在成纪县内,那么标注成纪字样,就没任何奇怪之。治所之争。
1,找汉墓
2,找汉成纪城遗址.安伏川有古城墙遗址。康家坡古城。叶堡乡的叶堡川。阳兀川的金城里。这四处的城址能确定是汉代不?我去过,一民再打问的曹研究夸。密集汉墓周围二十里必有汉城(县一级治所内生活的人不会埋的太远.离治所)
秦安已发现汉墓:78年映南大队发现三座,80年杨家坪发现一座,77年何家川一座。映南杨坪的东西多。兴丰,五营,莲花各一座东西不多。
65年挖的杨家沟唐墓6座,陪葬甚丰.砖面刻字:州成纪县安乐乡安乐里,能确定治所在现在秦安境内.
3,文献碑碣关于指出成纪治所
A:《旧唐书》:唐朝人说“成纪旧治小坑川”
B:《水经注》:“黑水西南出悬镜峡,又西南入瓦亭川。又有泌水自西来会(瓦亭水),世谓之鹿角口。又南迳阿阳县故城东。······瓦亭水又南迳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皋疱牺所生之处,汉以属天水郡。
C:《甘肃新通志》云:“成纪故城在县(秦安)北三十里。”
D:《新校资治通鉴注》元代胡三省 :“成纪,今巩昌路总帅府秦州。”
E:《嘉庆重修一统志》:“成纪故城在今秦州秦安县北”
关于没有指出治所(下面看出明清以来,秦安称为古成纪以深得人心)
A:胡缵宗县志:故自庖牺氏开辟已,为成纪地(阳兀川何氏地掘得一石刻上有成纪字今存)
B:明嘉靖四十二年秦安县刘应熊重修文庙记:“秦安古成纪地,元圣诞育之区”。在博物馆
C:清同治十三年知县,婺源程履丰:重建泰山庙碑记:“秦安古成纪,地僻在陇干”。在泰山庙
4,期待秦安发掘出汉墓及汉城,或掩与河床下或埋与村庄底。。。。。。。。。
应该在王家乱庄里建个陇西成纪李姓先人堂。要不天下李姓都跑到静宁认先人了。
王家乱庄有遗址被发掘,叫清淡坪遗址。属仰韶文化类型。秦安遍布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满天星辰!大地湾四期,仰韶三期,大地湾比仰韶早一期,剩下三期重合。那时好像还没建置。只能说秦安境内有先民活动频繁。
秦安境内古城甚多,比如阳兀川从北到南就有郭嘉古城、贠王川古城、金城里古城、蔡家牌楼古城,还在叶家堡,也为规模较多的古城,其中蔡家牌楼古城最为古老,城墙残址内多为打入的红陶、绳纹灰陶、原始劳动工具石斧等,应为西汉前期之城。贠王川尚有完整城墙存在,但其东为河水所冲毁,河崖三十余米,仅存西址,为板筑汉代城。郭嘉镇古城历代常维修,其始建时间无考,明志中有载,俗称为万家城,但民间收藏的汉代长乐未央等瓦当证明,该城早在汉代以前即存在。另安伏有古城,今遗址不复存,但仍有许多古老的地名留存。康家坡古城,《蔡氏家谱》中称为姜维城,因宋代腊家城之战而闻名。显亲城,汉代在今莲花和庄浪的徐家城一带,夏候渊的作战路线可以看出。《水经汪》误为石宕水之后,为显亲故城,南北朝时已迁治今秦安兴国盆地,安夷川水条记载很详。成纪、显亲二县,历来相互联系,其治地不好考证和梳理。至于汉墓,安伏刘家故堆、阳兀川庞庄一带为大型汉墓郡,文物贩子最清楚,阳兀川断崖中至今有白骨累累,灰陶遍地。另贠王川北,采访村民时,言其北古亦有二村,皆以故堆名之,2011年开挖输油管理时,于半山腰清理汉墓一座,出土一鼎,上有千金二字,存县博物馆。明志言,阳兀川何氏地掘得一石,上有成纪字,并言其地为古成纪。新阳村上世纪出土唐代大型墓葬四座,只一座完整,清理出唐三彩800余件,并有字砖,上有成纪县安乐乡之刻字,下落不明,可能在省博物馆。
今秦安兴国镇及刘坪等地出土的大量南北朝时期的佛塔及碑文、墓志石上多有显亲字样,其姓氏以吕氏、权氏为多。吕光之后人吕绍、吕超等人的名字亦在其上。由此可证,成纪、显亲二县大概位置即以葫芦河为分界。但仍需专家学者清理考证。
两汉422年,汉成纪治所有可能是变迁的。曹县上人一般都认为在阳兀川时间最长。
关于成纪,在清代以前,一直是秦安或天水,不管是地方志还是国家史料,都是如此,从未有过所谓的静宁之说,其次,静宁人所说的成纪古城,唯一可以说是有分量的就是:城墙遗址是汉代的,在没有任何的证据能说明城墙和古成纪有什么关系。况且这段所谓的汉城墙是不是汉代的还存在很大疑问。如果要说那件所谓的成纪容三升陶壶,众所周知,器物会人为地流动,只能说明静宁属于成纪文化圈。再次,一段汉代古城墙就能说是成纪县治所在地吗?完全不能,如果就以这个为根据判定治平寨遗址是古成纪县治所在地,那就实在是没有常识了。还有要说明的是,大地湾遗址竟然说服不了一段汉代城墙?实在让人纳闷!最后要说的就是,我们不否认静宁属于成纪文化圈,但静宁绝对不是成纪文化圈的核心地带----即静宁不是伏羲生成纪的成纪。先不说汉代到底有没有成纪县,就拿静宁历史上属于天水郡、北地郡来说,静宁从来就是两郡之间的过渡带,具体到治平乡,远远不够古代设县的资格。
【探秘·人文】甘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每日甘肃网--主流媒体 甘肃门户】大地湾遗址拥有6项中国考古之最马家窑文化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华第一刀”将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年……
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高层论坛上,40余位专家学者认真研讨达成共识——
5月中旬,由甘肃省历史学会主办,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与西北师范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承办的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高层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天水师范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汪受宽、田澍、张德芳、李并成、郝树声、伏俊琏、刘再聪、段小强、何玉红、马啸、陈逸平、雍际春、程晓钟等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次会议依据文明起源要素理论,围绕“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展开讨论,并作出科学定位和学术解释,从而为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提供理论支撑,为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文化宣传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甘肃所在的泾渭上游和甘青高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多源起源地之一,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华池赵家岔、泾川大岭上遗址到晚期平凉人、武山人的发现,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地湾文化到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以及青铜时代周秦早期文化的兴起,显示甘肃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是我国境内人类开发活动和文化创造发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发掘的大地湾遗址,是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境内的清水河谷及南岸山坡上,遗址总面积达1275万平方米。该遗址有五个文化层,距今年代在7800至4800年之间,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大地湾文化,与中原裴李岗、磁山文化一道成为仰韶文化的源头。 该遗址的发掘者郎树德先生揭示大地湾遗址拥有6项中国考古之最:即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
这6项中国考古之最,对于揭示中华文明起源意义重大,例如在大地湾一期文化层发现的稷(俗称糜子)标本,比黄河流域其他地区发现的粟标本要早1000年,表明我国北方原始先民最早培育的粮食作物可能是稷,然后才是粟。在大地湾一、二期文化层发现的十多种彩绘符号,包括黄河流域其他地区发现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前身。在大地湾晚期文化层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F901大房子,总面积420平方米,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原始人的“人民大会堂”;而大型聚落的形成和礼仪中心的出现,又被称为“城市革命的前奏曲”和“最早的城乡分野”。F901大房子主室面积达130平方米,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在大地湾F411房址地面上发现的一幅黑色颜料绘制的画作,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并独立存在的绘画。这幅长约1.2米,宽约1.1米,保存较为完好的地画,改写了中国美术史,将其前推了2000多年。据考证,此前最早单独作为绘画保存至今的,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楚国帛画。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大地湾的发掘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获得了距今6万年来大地湾遗址有人类活动的连续考古记录,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阶段、发达狩猎采集阶段、原始新石器农业阶段和半坡晚期、仰韶晚期发达的新石器农业阶段。这说明解剖意义上的现代人在距今6万年前就生活在大地湾地区,并经历了寒冷的盛冰期延续到现代,以先进细石器技术的狩猎采集,最终发展了粟作农业,并大约于仰韶晚期发展成先进的驯化农业。所以,大地湾遗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是中国远古文明演进的典型标本。
居于羲里古成纪,遥望潼关玉门关,西安府安西府,对对关府百万,丝路漫漫纬通左右,唐皇帝汉将军共生于此。住在娲乡大地湾,比邻秦州静宁州,三阳川阳三川,双双州川二百程,陇水滔滔经通上下,明中丞清御史同出于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