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独立思考?
听话,不需乱动,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这个万一弄错了怎么办。从小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这些,这样长大了你的思维就已经固化了。迷信教授,听专家话,明明都已经讲好了,为什么不能按说明去做呢?非要等专家告诉你,等导游给你办理登机。这样导致你遇到任何问题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原则,别人说的都对,甚至是相反的两个观点你也听的对。
其实家长都不明白,你当时的时代和现在的时代已经非常不一样了,所以不要认为孩子要学的必须是你想让他学的。
首先孩子学的东西不一定是你能理解的,其次不要强迫孩子学你想让他学的东西。
不要总是拿我是为了孩子的好当借口,拿自己是家长来“奴役”孩子,孩子生下来不是你的附属品。你还要明白,学习是可以不断改变前额大脑皮层的,所以一定要孩子主动学习。
如果你强制去做,那样孩子反而产生无聊、自卑、反抗、敌对态度,你再怎么结果都是一无是处,并且对生活产生冷漠的心理。
那么怎么能够引导孩子自发的去学习,去成长能力呢,这里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一个孩子正常的一个过程:
观察,孩子遇到一个东西首选是观察,通关观察认知这个事物;
假设,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否可以拆开,启动后是否往西走;
实验,动手开始去做,看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
分析,如果不一样,分析是为什么,是不是还可以有其他做法;
报告,汇总报告,告诉家长;
验证,这个报告是否是这样可行的。
首先你要清楚,就算自己知道很多经验和答案,也没必要必须都教会孩子,如果你答案是正确的,告诉孩子会阻碍他的科学探索过程。如果是一知半解,实在误导孩子学习过程中认知。
所以一旦孩子错误了,不要直接纠正,要让他自己去思考,提出问题,让孩子进一步思考获取答案,这比直接告诉他答案更重要。
帮助孩子查找答案的做法让孩子丧失了持续充满好奇的机会,无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思考,而同时学会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习惯,你可以不用通过思考未来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对话都是从好的提问开始的,这样一起和孩子来发掘乐趣和锻炼思维:
当孩子关注一个事物时-你可以问这些问题:
你观察到了什么?
你对什么感兴趣?
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
你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你还有那些疑惑?
当和孩子聊他感兴趣话题可以这么问:
你觉得你知道什么?
你想知道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当孩子产生了一个想法的时候不要直接赞同或者拒绝,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孩子的思考能够帮助耗子自己通过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
为什你会产生这个想法?
有没有考虑不同的地方?
还需要怎么做来完善你的想法?
你怎么实践这些想法?
通过关键引导他去思考,放弃他自己固有的的认知,从而深入的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思维习惯。和孩子共同构建思维模式,去锻炼生活中遇到问题而不是找人问怎么办,去问问题,养成习惯让思维可视化,通过思维导图来绘画自己的思维,用文字描述出来。
没有经过思维方法的训练一般遇到问题脑子里会有这样的词语:
思考对象、基本方法、寻找专家、与人交流、集中注意、思考帮助学习、记录有助思考
有训练的方法思维是这样的:
不同角度思考、观察描述、逻辑分析、提出问题、分步理解、对比联系、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