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在犯罪悬疑片中到底有哪些突破?
在今年上映的港片中,《犯罪现场》相对于其他犯罪悬疑片在很多方面都有出彩的地方,抛开演员的演技,但从角色个性设定、故事情节展开与推动以及心理冲突刻画、意向暗示等方面来看,《犯罪现场》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角色设定:
最初级的犯罪片会把罪犯设定为反派,观众能够通过剧情很快推理出谁是幕后凶手,只是需要还原犯罪现场和作案流程;而高一级的犯罪片会在警察内部增加反派人物,但在初期剧情里很难识别出哪些人是潜伏在警察团队里的黑手。
大多数犯罪片会为了增加推理难度,在警察中增加反派,在罪犯中增加相对摇摆矛盾的角色,让剧情变得复杂、扑朔迷离。
但是《犯罪现场》则是跳出这个二元对立,将犯罪现场的“群众”设定为了真正的幕后黑手,而在最初,这些人都是被排除在犯罪嫌疑人之外的,抢劫珠宝行的暴徒被认为是互相残杀的凶手,剧情的精彩之处在于三方都有谋财害命的嫌疑,而且剧情的推进方式也是完全符合人们常规的思维和推理逻辑,先怀疑抢劫犯本身,然后视线转移到警方,直到警官大BOSS出局,才引出了作为围观受害群众的真正凶手。
故事情节:
《犯罪现场》作为一个典型的警匪片,在情节展开和推进上与常规该类型电影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它在“诱导”甚至是“误导”观众推理方面设置情节很巧妙。
电影最一开始展现的是一个抢劫团伙大BOSS离开一个杀人现场,并且打晕了一个目击者,这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就是凶手,而且本身也是抢劫犯,而警方也是如此怀疑,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开始抓捕抢劫团伙的人。
但在抓捕的过程中,其中一名抢劫犯被炸死,在这之前,抢劫犯大BOSS也在找寻剩下两名同伙碰面,试图了解一些线索,但却毫无头绪,于是他们先从警方入手,出现了翻转常规剧情的反派调查警方的剧情,同时进行的还有对抢劫现场人员的调查。
在剧情刚进行到警方大BOSS杀害了一名抢劫犯时,原本即将水落石出,电影却又给了观众一个谜团,那就是警方大BOSS遇害。
这样的剧情设置已经给观众推理的空间多了一个维度,就是跳出正反派,还有隐藏的力量。
这一次是警方出手,牵出了一直隐藏在正反派身后的“围观群众”,直到这里,真想才真正浮出水面。
心理冲突:
好的电影是善于通过内心活动来推进剧情,增加紧张、悬疑和冲突氛围的。
在这部电影里,抢劫犯大BOSS的心理刻画极大的增强了电影的恐怖、惊悚,也让剧情更加迷雾重重,难以快速找到真相。
在电影最初的织网蜘蛛就像一个精心谋划犯罪的幕后黑手,但突然跌落的蜘蛛很快却被一群蚂蚁蚕食。
这群蚂蚁贯穿了电影始终,特别是在劫匪大BOSS内心极度恐惧焦虑的时候,反反复复出现。
因为从事抢劫犯罪,他惶惶不可终日,经常出现幻觉,睡前、照镜子、吃东西时都能看到一群蚂蚁爬过,甚至会听到衣柜里传来同伙说话的声音,因为内心极度恐慌焦虑,所以感觉周围的环境极其聒噪,需要大量吞食安眠药。
甚至因为精神极度紧绷,怀疑好心的女房东是要报警,差点儿捂死对方。
这样的心理刻画和莫名其妙死去的抢劫犯,让剧情变得更加焦灼,反派大BOSS不仅要面对的是无法解开的真相,还有随时可能被杀害的危险。
观众也会被带入这种情绪,陷入一种混乱恐慌,却对于真相无从下手。
意向暗示:
在这部电影里,蚂蚁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意向。
它出现在电影开头,也出现在电影结束,它可以蚕食“老谋深算”的蜘蛛,也可以分解死去的人类,所以,蚂蚁成为了一种死亡的象征。
而另一个意向则是鹦鹉,它成为了犯罪现场唯一的“证人”,可惜它却不能说话,但整个剧情最关键的一环确实不能说出真相的鹦鹉解开的。
虽然它不想蚂蚁那样有着非常直接的意向所指,但却似乎在说,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沉默的证人也终将发挥它的作用,为真实加上一笔。
《犯罪现场》虽然也存在想要塑造立体的角色、有意粉饰罪犯的倾向,甚至想要升华电影的主题,让人性里的美善感化罪犯的内心,甚至最终出现翻转,这样的设计虽有牵强,但并没有破坏它惊悚、悬疑、强大的逻辑推理和巧妙的抖包袱、埋伏笔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