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你喜欢么?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19人  卢老师微语

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你喜欢么?

01

前几天,学生小刘突然找到我说:“老师,我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想要转专业!”回想起来,现如今这样的话,听得好像是越来越多了,有些司空见惯。“我不喜欢这个学校,你看别人家的学校多厉害!”“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你看某某某有多潇洒!”类似的吐槽不绝于耳。

听的多了便产生了条件反射,于是我熟练地拿起桌上的《学生手册》递给了小刘,解释着转专业的条件和相关要求。

但小刘却极不耐烦地把手册撂回给我说:“我早就已经看过了,觉得里面的条件很‘变态’,我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怎么可能第一个学期考试在本专业前30%呢?”

乍一听,小刘说的没毛病。对于不喜欢的事,怎么可能会做得出色呢?但是静下心来认真思索,就会产生一个大大的反问。现在从事的专业都学不好,你拿什么来证明喜欢的专业就一定能学好?

事实上,能做好当下,才是最有分量的“荣誉证书”。能学好这些不喜欢的“专业”,才是证明自己最有效的途径。如果想要走好这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得到别人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那么我们就必须要跨越“不喜欢的事”这道门槛。

02

前一段,有位科学达人的故事在网上流传的很火。他就是著名的“三钱”之一,近代物理力学奠基人——钱伟长。

19岁的钱伟长以中文和历史双百分考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但他的物理成绩却只有个位数,我相信当时他对理科并不擅长,更谈不上喜欢。但面对“九·一八”国难当头,他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弃文从理报效祖国。他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与小刘同学不同,钱伟长的选择则是恰恰相反,从擅长的专业转向不擅长的专业。伟大的爱国之情支撑着他,直到后来成为物理力学专家,这种把不擅长变擅长,把不喜欢变喜欢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敬仰。

其实看看身边的人,不难发现做好“手头事”的重要性。比如每年能够荣获奖学金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让别人羡慕不已。但这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无一例外都非常热爱所学的专业么?

我想并不一定,他们只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好当前应该做的事罢了!

03

我有个朋友老李,60后,一起打球认识的。个子一米七,体重二百一,简直就是个重型“小坦克”,可谓是“人档杀人佛挡杀佛”,虽然在球场所向披靡,但他也有深深的烦恼,膝盖损伤、重度脂肪肝、高血脂,种种毛病能列出来一大堆。

上个月球场上再次相遇,老李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成功减肥了50多斤。他说自己用了一年的时间坚持“管住嘴迈开腿”,才换来了这次脱胎换骨。

周围的球友皆惊叹不已,引来一片羡慕嫉妒恨,一个个已经开始横向发展的“过气球星”都表示不服。“我有他那样清闲的工作,也能减肥成功!”“我有他那样的高工资,也能减肥成功!”“我像他那样不用看孩子,也能减肥成功!”

老李却微笑着说:“起初我一点也不喜欢健身,要不是为了除掉这一身的毛病,我也懒得动,实在被逼无奈!但是慢慢地瘦下来,各项指标也正常了,就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原来不喜欢的事了……后来才发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是真的不喜欢,而是不了解,等真正尝试过了之后,才发现了运动的魅力,迷上了健身。”

可见,世间本没有喜欢与否,只有尝试了才知道结果。况且在很多时候,不喜欢和喜欢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04

少有人喜欢每天挥汗如雨,但等你真正做到了,就会发现运动的好处;少有人喜欢每天读书写作,但等你真正做到了,就会发现读写的好处;少有人喜欢每天提炼总结,但是你真正做到了,就会发现思考的好处。

很多家长会给小朋友报名各类辅导班,家长的心理状态我们都清楚,就是对于兴趣特长和专业技能进行广面撒网,指不定孩子能够喜欢上一个呢?

同样道理,我们长大了,也逐渐开始主动或者被迫的尝试种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情。很多东西,我们可能不喜欢,但是尝试过之后,才会品出它的味道。比如很多人从小不爱吃松花蛋,但是长大了,才知道它的香。可见唯有尝试,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才能成长进步。

敢于挑战自己不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勇者;能够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强者;善于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智者。

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你到底喜欢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