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庄子.知北游》:很多事情,不需要刨根究底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知北游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35583/d496cedc0a874151.jpeg)
1.冉(rǎn)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
“冉求”向孔子请教:天地没有形成以前,是怎样的呢?也就是盘古没开天地之前,一片混沌之前,是怎样的?
“冉求”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2.仲尼曰:可,古犹今也;冉求失问而退
可,古犹今也:孔子回答:古代和现代是一样的。现在怎样,之前就是怎样,这有什么好问的。
冉求失问而退:“冉求”觉得答非所问,便退出屋来。
3.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
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第二天再次见到孔子,问老师:昨天我的问题是:天地没有形成以前,情形是怎样的?“冉求”以为老师没听清楚,还是咋的;其实孔子是不鸟他。
可,古犹今也:孔子回答:古代和今天是一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35583/5bbe1883ecee1438.jpeg)
4.昔日吾昭(zhāo)然,今日吾昧(mèi)然;敢问何谓也
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昨天我心里倒是还很有一点点明白,今天就完全糊涂了。
敢问何谓也:请问老师说的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5.仲尼曰:昔之昭(zhāo)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mèi)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孙子可乎;冉求未对
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孔子说:昨天你明白,是用心感受了它,是接受了;不理解就不理解了。
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今天糊涂了,那是你想通过“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来求证。就比方说你想“空”是什么?“没有”是什么?这种问题,本来就很烧脑。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没有古往就没有今来;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
未有子孙而有孙子可乎:没有儿子就有孙子,可能吗?
冉求未对:“冉求”不能回答。
6.仲尼曰:已矣(yǐ),末应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是者也
已矣,末应矣:不用胡思乱想就对了,也不会乱问了。
孔子有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还有一句:未知生焉知死。
也就是对于孔子来说,有些问题,你问都不要去问,想都不要去想。
就像现在有些人,担心过头了;自寻烦恼,我万一坐牢怎么办?死了以后火葬疼不疼啊?这些问题,都是无聊至极,都是庸人自扰。
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不是因为有“生”才产生了“死”,也不是因为有“死”才毁灭了“生”。
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难道“死”和“生”是相互背离的吗?其实是一个整体,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生”;犹如有“阴”才有“阳”,有“阳”才有“阴”。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难道还有什么先于天地,先于“无形”,就存在的事物吗?
物物者非物:能够产生万物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东西。
物出不得先物也:“有形”事物不可能先于,生成它的“无形”的事物;这里“无形”的事物,就是指那个“道”。
犹其有物也:你非要在它之上再找一个物体,这就是你所提问题的根结;你没事儿去想这个干嘛捏。
犹其有物也无已:如果你不断地在“有形”物体前面寻找那个“无形”,那是永无答案的;比方你去问,“上帝”是怎么来的?
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圣人热爱人类,也是没有止境的。
亦乃取于是者也:道理一样,也就是取法于自然;“爱”就是了,不用去问为什么,也就是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那句名言: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接受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就可以了,不用刨根问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35583/0745af19f8d6f353.jpeg)
“知北游篇”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外在事物应取的态度;“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