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变成钢铁侠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君业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人与组织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话题,人无法脱离组织而存在,组织也无法离开人的活动与支持。自从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开始刀耕火种的群居生活,这个问题便伴随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而存在。

组织变革听起来是个很大的词汇,然而在英文词汇中,变革=Change(改变),改变是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改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改变出乎意料,一发生就有可能惊天地泣鬼神。

而变革,听起来更像是主动改变,像是自找麻烦,大家普遍都怕麻烦,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而且变革首要就是改变行为习惯,这得多难!?怎么才能让变革发生,让每个人愿意改变?

大多数的组织变革流程是:分析利害得失—思考方案过程——着手变革,这样的变革流程是从事先拟定的方案入手,变革作为一项组织任务和制度,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推行,尽管变革经过了深思熟虑,人们从理性上也承认它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但往往由于阻力巨大而半途而废。

一个变革案例,某大型企业门店不断地扩大,原有的管理部门设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其发展,部门化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员工出现懈怠心理,企业内部某些员工浑水摸鱼,工作效率明显下降,领导层出现了争权夺利的局面,严重拖了变革的后腿,甚至一度使变革计划流产。

在转型遇到怀疑或阻力时,领导者向干部员工表明决心,甚至以“谁阻碍变革,就撤掉谁”的强势态度排除阻力、推动变革。

听起来很被动是不是,如果谁敢阻碍变革,就撤掉谁,大家都是捧着工作的饭碗养家糊口的,这个威胁算是很厉害了,员工不得不从。

约翰.科特在《变革之心》一书给出的变革模式是:目睹——感受——变革。他认为,诉诸于“看到真相,感受到紧迫,引发思考的变革过程”要远比“分析——思考——变革”的过程更为有力。

因此他更强调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体验,认为变革成功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性与实践性。正如TCL的李东生在实践中所体会到的,“要让参与变革的所有员工有真正发自于内心的深切感受,有满腔的激情与活力,有支持、理解、主动参与变革的心愿,并把变革的行为固定下来,不断形成企业新文化的一部分”。

变化观念起源于感受,员工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于对企业的感受,变革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员工对企业的需求和愿望,忽视了员工的体验感,变革是很难推进下去的。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价值日益彰显的背景下,对处于变革转型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体会到这一变革之道的精髓尤为重要。

我们在前面两篇文章讲过威廉.布里奇斯的变革模型(Bridges Change Model)和萨提亚的冰山模型,都是在讲变革中人的感受和底层的信念和渴望。

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和其团队在对90多家组织、200多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后得出的结论是:在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绝对不是战略、结构、文化或系统。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感受,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