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余悸
昨天早上七点半左右,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区里,一中年女性跳楼了。
这是昨天晚上,在建院教工之家锻炼身体时,青友他们告诉我的。死者姓吕,73年出生,学院老师,原籍东北,大学毕业后留在本市工作已经二十多年,原本是个开朗能干的老师。自和丈夫离婚后,患上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曾服药多年。育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听说儿子快要结婚了,结婚之前发生这事,让人唏嘘不止、痛心不已。
早上冬泳,出门就路过她独居的这栋楼下,晚上下班回来听到这件事,悲从心生,痛从心来,心有余悸。有什么想不开的,就这么决心离开这个世上,从18楼纵身一跃,完成对生命之绝望和终结。人生不如意十八九,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生命需要坚强,不需要脆弱,你这么纵身一跃,即将新婚的孩子们怎么过?还有活着的东北父母怎么活?
冬至这天,奇冷无比,听此悲闻,不寒而栗。人活在世上是来感受生命、追求幸福的,遇到困难痛苦以及不如意之处,需要慢慢修复幸福,减少痛苦失意。失败的婚姻不应该留下阴影,也不应该有对再婚的恐惧,内心的不痛快可以找到其他释放、发泄的出口,内心的孤独、孤单、失意可以通过读书、工作、运动以及个人兴趣等加以弥补,无论如何不应该是这样一种结局。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体,活在这个世上,希望活出独立的自我,彰显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追求与众不同,拒绝平庸堕落,不断挑战自我,但要能承受可能的失败,需要接受平凡的自我。
吾心本吾家,心安是归处。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都要有这种心态稳定情绪,消除消减烦恼、孤独、压力、压抑,我们要学会适应时代发展,学会自己关爱自己,尽心尽力保护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活出真实的自己、精彩的自己、善良的自己,不能总为别人而活,不要太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好坏,过日子过的是“以后”,“以前”的不快乐事已经翻篇了,往前看,未来可期。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光芒万丈,我们大多数人或许不够耀眼,但可以追求色彩上的绚烂。也许我们不够富有,也许我们不够著名,但只要我们认真地选择好人生的道路,并努力地走好其中的每一步,便会收获我们自己所定义的成功。
延安说学校里目前还有两人住精神病院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他们都是患上了抑郁症。我想了很多,为什么像吕教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还产生抑郁?他们懂得的知识那么多,工作地位也非常好,是什么原因使其走向对生命之绝望。师大一位心理学老师朋友小月说,产生抑郁的原因很多,有家族遗传、生理疾病、个人性格、工作压力、生活困惑、人生变故等,除家族遗传、生理疾病等病理性而感染的抑郁人来说,需要药物治理,其他的抑郁症人更重要的是需要心理疏导来解脱。其实抑郁的人大都追求完美,容易走极端,有些事想不开、悟不透、看不远,一旦钻进牛角尖,便难以超脱,越陷越深,甚至走火入魔、乱了心智,逐渐发展为抑郁。
人活在世上,抑郁的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有,都会遭遇过。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谁都不是天生的乐天派,都不会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人生不如意十八九,我们要常想那一二,不思那八九,要学做革命的乐观主义者,要学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真实的生活是一枚金币,幸福和痛苦是组成金币的两面,痛苦对人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会自我调适,学会自我救赎,“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遇到问题换个角度想一想,视角就会开阔,心胸就会宽广,思维就会通达,也许就不会钻牛角尖,走极端,让自己抑郁。
无论如何,人跳楼走了,是一种悲剧产生,在我们祝福她“天国里没有痛苦,愿一路顺心、一路开心、一切放心”的时候,对活着的我们来说,是一种警告和警惕,我们不希望悲剧重演,愿逝者安息,但生者要活得明白,什么事想不开都不要拿生命当赌注当儿戏,生命第一,它是所有“0”前面的那个“1”,“1”没有了,“1”后边的那些“0”也都没有了任何意义。
想开了,泰山重的困难也能挺过去;想不开,针眼小的困难也能压垮人。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想得开、怎么去想得开,这需要我们学习领悟,需要修养历练,需要学以致用,需要给我们的心里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