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灵羽燕读书简友广场

一曲盛世悲歌

2023-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慕闲

唐朝,一个让人心向神往的时代,一个中国古代史上最鼎盛的时代,而唐诗,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或浪漫瑰丽,或现实悲痛,它们风格各异多姿多彩,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则是其中翘楚。他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看着大唐盛世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落幕献上一曲悲歌。

在继《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后,「为你读诗」携手原班人马,著者湘人彭二、绘者符殊、朗诵者朱卫东,共同打造的这本《谁当凌绝顶,杜甫与我》,将带你从八个方面去领略诗圣的风采。

一、乱世里的诗人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把撕开了开元盛世下隐藏的种种阴暗,大唐盛世至此由盛转衰,进入连连战乱。

动乱爆发前,杜甫由长安前往奉先省家,刚进家门就听到了哭声,原来是小儿子被活活饿死了。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作为一位父亲,眼看着幼子饥饿致死,他愧疚、悲痛,却终是无能为力。

盛世之下早已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在战乱爆发后,一切只会愈演愈烈。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玄宗仓皇逃离长安,次年,太子继位。

杜甫得知消息后,只身北上想要报效国家,却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幸而因其官小,没有遭到囚禁。

他时刻关注着局势,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备受煎熬,直到郭子仪到来,他才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

好景不长,杜甫又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之后在探亲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将乱世中底层人民悲苦一一道来。

此后,他辗转各地,四处漂泊,直到在一条小舟中去世。

身逢乱世,漂泊似乎是一种宿命,活着都是一种奢望。

二、诗史

杜甫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注定让他看尽了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他用手中一支笔,写尽了当时的人间疾苦,记录了历史巨变,更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仁爱精神。

正因如此,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

一字一句皆是乱世惨相,“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乱世是英雄的天下,却是百姓的墓地。

杜甫用他的诗,描绘出了百姓疾苦,“诗史”之誉当之无愧。

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他用自己的诗歌谱出一曲盛世悲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