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全国“艺教名师”董廷超老师谈关于中小学生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全国“艺教名师”董廷超老师谈关于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董廷超书法讲堂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全国“艺教名师”董廷超老师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全国“艺教名师”董廷超艺术简介:
董廷超(笔名:艺林),生于山东聊城,现居北京。师从著名艺术大师沙孟海、欧阳中石的入室弟子丁嘉耕先生。
现为: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签约书法家、人民艺术收藏网墨宝商城签约书法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促会国礼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人和书画院院士、聊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聊城市书法篆刻研究会分会长、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人网特约书法家、墨客网特约书法家、中国艺星网特约书法家、国际名家艺术网特约书法家、大滇国艺特约书法家、文艺中国网特约书法家、51字画网特约书法家、临汾企业网特约书法家、中国当代书画家网特约书法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全国“艺教名师”、“艺术园丁(伯乐)”奖获得者。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全国“艺术园丁(伯乐)奖”一、写好中国字与做好中国人
写字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个人书写行为,其实对每一个书写者而言有意无意间都是在承传中华文化,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学好书法也是弘扬民族精英文化的一种方式,尽管今天我们学习书法难免带着这样那样功利的目的。
以文化人、以书养人,通过书写汉字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文化行为,让我们一代一代中国人敬畏汉字、敬畏文化、敬天爱人,成为好人、成为雅人、成为一个精神上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成为一个可以肢体不健全但人格不可以不健全的人。
所以我觉得中小学书法教育应该是建立在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基础之上的。我曾看到过一本民国时期编写的书法教材,叫《习字入门》,感触颇深。该教材是一个很薄的小册子,很简洁,它从姿势、器具、时间、精神、次序、笔及指腕肘的应用等方面编辑,在讲授技法中,润物无声地体现人文精神、道德文章。在功利教育盛行的当下,这样的教材、这样的教育方式尤其值得借鉴。
董廷超作品二、写字技法与书法审美
中小学书法教材编写中,更多的是体现基本的写字技法教学,包括书写方法、书法技法、结字规律等等。其实是一种共性审美普及,也是培育学生基本的审美标准,比如横平竖直、上覆下载、均匀布白等等,这是中国人的儒家哲学,中庸之道、为人之道。所谓“不偏不倚”、“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艺术有共性,便有个性。艺术永远是辩证的,因为艺术即是辩证法,艺术作品也永远是以个性风格特立独行存留于世的。艺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物态塑造,这种塑造应该是在共性认知基础上的个性化塑造,即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书法创作也是如此,在审美共性的程式基础上,融入个人审美、个性创造,或者从众多前贤经典的基础上,融通变法、生发出新的风格,我想这就是艺术创造。
所以在我们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既要重视写字技法基本规律的教学,也不可忽视对学生书法审美的培养,甚至要保护他们幼小心灵中的“天真”与“灵性”。让中小学生通过良好的书法教学,从小就知道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平和是美,奇崛也是美;秀雅是美,古拙也是美……唯有如此,我们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才是完整的。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中小学时期的审美教育尤为重要,书法教育更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董廷超作品三、师资培育与书家培养
当下,我觉得中小学书法师资的培育,远比培养专业书法家重要。一个学书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书家,有很多的条件,先天的秉赋与后天的修为,外部的文化环境与内在的文化修养等等,要真正成为一代大家,所谓的培养只是外因,而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个人的造化、内修,也可以说,未来的大家、大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大量的书法传承人、传播者,除了我们专业高校、师范教育可以专向培育书法师资外,就目前而言在我们中小学教师中培训优质的师资,我以为是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我个人认为可以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从优秀的语文老师中选拔。语文老师大多热爱传统文化、敬畏汉字,又多是教育骨干,有书写基础,有责任,有担当。
二是要与高校、艺术单位联合,定期将书法老师“送出去”,让他们得到深造,提升专业素养。
三是推进中小学书法“教学法”的研究,“教学法”是书法教育的灵魂,要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深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升、推广。
董廷超老师作品欣赏:
行书《落花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行书《登高望远长啸临风》 行书《雨过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行草《沁园春 雪》 行草 韦应物《滁州西涧》 行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行草 刘长卿《游四窗》 行书《花开花落春常在 云起云来山更幽》 行书 李白《东鲁门泛舟》其一 行书 《龙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