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宗教,哲学,心理学,中国传统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天津市

心理分析的目标——发现自我

2020-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天的桃树

心理分析所研究的对象是自我,而心理分析研究的目标是发现自我。

我不用“心理学”这个词,因为我认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研究并不是一种学问。如果我们把心理学当成一种学术研究,试图寻找人的心理活动背后的某种通用法则,那么这种学问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

所有心理问题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根源:对自我稀缺性的忽视。这种忽视的程度可多可少,因此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可大可小。在高智商人群中,心理问题往往是更多的,因为高智商人群擅长掩饰——不仅向别人掩饰,也向自己掩饰。聪明人经常下意识地避免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严重的是,当聪明人试图解决心理问题时,总习惯于用“群体的普遍性”来代替“自我的稀缺性”。岂不知,这反而让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在心理分析中,没有任何法则或公式是绝对有效的,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个体的稀缺性,是心理分析的起点。让每个人自己发现自己的稀缺性,并且通过这种自我发现来自发性地改变自我,是心理分析的目的。心理分析工作可以帮助一个人对自我稀缺性的发现越多,心理分析工作的意义也就越大。

心理分析师所面对的不是实验室中的一个标本,不是公式中的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心理分析师必须走入这个人的世界,了解他/她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许多细节,并且真诚地与他/她沟通,互相尊重,而不是试图用某种理论或工具去操纵对方,才能够帮助他/她打开自我发现的那扇门。

在心理分析中,真正的老师是你自己。心理分析师不过是帮助你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理解自己,自己改变自己。我之所以说“发现”,是因为你自以为了解自己,但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分析,你才真正地发现——你是这样一个人。

心理分析的目标是发现自我,这种发现感好似一种顿悟。通过这种直觉上的顿悟,接下来才可以从理性上逐渐认知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情感上可以理解自己这样或那样做的意图,并且最终在意志上能够积极地行动,从而做出行为的改变。当人的行为得到真正改变的时候,人对自我的发现还会影响身边的人——会带给他们智慧的话语、情感方面的包容和理解以及意志上的激励与正能量。

当然,虽然心理分析的目标是发现,是顿悟,但是这个发现或顿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开始的时候,你仅仅更多发现了自我身上的一个片段。但是,你越是发现自我,同时在理性、情感与意志上配合这种微小的发现,你就越是能发现自我更多的方面,从而获得更多的改变。

所有仅仅试图改变人的理性、情感、意志或行为的“灵丹妙药”都难以持久,究其根本是人行为的真正改变需要一个透彻的发现。只有在你发现自我的一瞬间,你仿佛模模糊糊看清楚了一个真相,打开了你潜意识中所隐藏的一扇门,你才有可能慢慢地去从理性上认知,从情感上理解,从意志上去选择积极地改变。

事实上,让许多人真正发现自我的不是心理学,而是苦难。当苦难来临时,人遭遇了猝不及防的打击,这种外在的挫折逼迫人去反思和自省,而这时候人们许多的认识是深刻的。但是,当环境变好之后,人们又常常遗忘了当初的教训。心理分析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让人在无需改变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自我发现,从而积极地行动来改变外在的环境。从这个角度说,心理分析确实是更侧重实践,而不是理论的。

心理分析与科学工作截然不同。科学的目标是寻求普遍性、共性或可复制性。然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面对特别的遭遇、维系特别的情感的人,需要的往往是特别的帮助。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句话好像有一点消极。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却是事实的真相。如果一个人不能发现自己的稀缺性,不能为自己找到合理的方法,不能理解自己的情感,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那么再多的理论也只是这个人你活成了别人的影子。

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一切方法都是辅助性质的,你自己才是你的老师。

你慢慢会发现,你自己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量。你之前并未察觉,但是通过心理分析,你会惊异于自我身上那丰富的宝藏。

你会爱上心理分析,你会爱上发现你自己。

2020年12月5日,杭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