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三章——重中之重
【原文】
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
【感悟】
我们现在讲做事情要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做好事情,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治理国家要抓住三件重要的事情。
一、要做好斋戒
儒家思想的斋戒跟佛教的斋戒是不同的。佛教的斋戒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斋表示吃的,不吃什么表示斋,不做什么不说什么表示戒。在这一点上佛教的戒律多是从否定方面的说的。
但是儒家方面的斋戒主要针对君主说的。主要是指不近女色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面对眼前的重大问题。而且在面对重大问题的时候,往往都需要国君斋戒三日或七日。这就是对国君的在精力保养上的一种约束力。从历史的事例来看,有为的国君往往都能够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而那些破坏规则的国君往往国力衰退。这也许就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二、要重视战争
《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也比较重视军事。但也并不当做头等大事来考虑。儒家思想认为只要国力强盛了,最好的办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孟子把它总结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我们所说的“仁者无敌”,他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盼,故君子不战,战必胜矣”。同样是关注战争,儒家思想是关注战争的基础——政治,而不是战争本身的胜负规律。
三、要关注疾病
关注疾病,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是关注自己的疾病,二是关注人民的疾病。因为一个国君,如果常常生病,精力不旺盛,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另一方面,如果民众多生疾病,国君不用心关注,一方面影响国力的强盛,当然外敌也有可能因此而侵入。所以国学经典中有一部名著就叫《黄帝内经》,依托黄帝之名而作,其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表达的思想理念就是治防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