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 教学札记

2021-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会思考的芦苇

      这学期的作业,我设计了一项反思输出。开学后,我专门花半节课时间教学生怎样以“亮考帮行”四个方面进行输出。

      周三进行了第一次家庭作业尝试,周四评阅了这项作业。感觉这样设计更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学生的反思输出单,我对他们上课的学习状态了解更真实了,能更客观评估学生在这节课的上课状态和质量。从而,我能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提升。

        这次作业,学生的反思输出的内容非常值得一看,他们从亮考帮行四点,进行3211的方式写出自己反思输出。全班42人,其中10位学生的反思输出单完成非常有质量,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出学生的认真和用心,内容上有自己的思考,还有学习的效果;也有6位学生存在的差异相较大,确实存在不知道该如何写,没有完成。余下26人在不同的环节有让你惊喜的内容,也有存在的问题。这次尝试已经给了我很大惊喜,因为这项作业与课堂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粘度更紧密了,学生课堂状态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能透明化,可视化了。

      比如:在亮闪闪环节,有的写的是本节课学习了哪几个重点内容,有的写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有的写自己学到的方法等等。也能了解到有的学生语言表述不够清楚,概括不够简洁;有的内容冗长复杂,让人误以为这个知识点她已掌握了的假象,你无法清楚她是否真的掌握了。那么,我需要在教学上,如何紧扣学习目标?关注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

        考考你环节,有的学生出的题型能赶上平时测试卷的水准,看出学生很用心。他们有从写法提问,有从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等,还会写出参考答案。也了解到哪些学生是否真正会提问,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是否在做此项作业时,有否有真正的思考?

        帮帮我环节,有些学生能提出来一个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当然,也有提出的问题不清晰,或者是提出的问题已脱离文本,跑偏了;从而,需要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效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从中,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发生?也考量了他是真正在求知,还是为了提出问题而提问题。有没有某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不需要求助的部分。又有哪些问题是我教学中涉及到,学生没有掌握的部分,亦或教学遗漏的部分。

          行动环节,有的学生写出了具体的行动是什么,有的还会对今天上课状态进行自评。这一项能看出学生描述的是否是可操作执行的,能可视化的。

        批阅完学生的反思输出作业,我在课上及时做了反馈,针对接受程度相对薄弱的个别学生,我提前在课下单独进行了解存在的困难是什么,再相机辅导,直到学生明了后,进行再作业的实践,做到真正会运用此作业模式。共性的问题,在课堂再答疑解惑,并根据当天的新课,接着让学生做了第二次的反思输出。

      从学生的反思输出中, 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哪些是可以改进和调整的。又思考,如何让这个作业真的对学生的能力有更好的提升,作业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能最快速度解决和分享。

        根据这项作业的呈现,我利用周五的一节语文课,进行了小组讨论和互动答疑环节。

        上课伊始,我让大家准备好这两次的反思输出作业,讲明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为了能让课堂的有序开展,提出了以下几点:

1、有序。六人小组,组内组织如何做到有序进行。控制在1分钟(考察各小组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2、音量。小组分享讨论的音量控制。

3、参与度。要求人人参与

4、倾听。一人发言,聆听者做到倾听五原则。

5、内容。发言内容围绕反思输出作业的四个方面分享,根据自己的情况有侧重点,每一位发言的学生,控制主场,与组员的互动交流,共同解决求助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保留在答疑环节解决。

6、时间。讨论环节20分钟,每人发言把控在3分钟左右,活动开始1分钟组织暖场,活动最后1分钟选出本组的代表做总结和分享。

7、答疑环节10分钟,七个小组的代表分享这次讨论中本组谁的分享很精彩,内容有收获,同伴的那方面作业值得学习和借鉴,以及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规则明确了,活动展开,我在他们当中静静观察,巡视了解。七个6人小组各快速围在一起,有成椭圆的会议形式,也有以发言人为中心围成圈的,或围做一团的。他们有的能按小组1-6的序号进行,能快速进入主题;有一个小组因谁也不愿第一个发言,采取抓阄,导致进展延缓;还发现有一个组的成员发言时,有两位女生在说话,没有聆听,但组员的提醒,立马参与其中。有的学生组内分享,语言表达有条理,有的组能针对发言人遇到的问题,组员能积极地查找工具书,一起解决问题。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小组内,能够开口展示自己。这次讨论人人有参与,能力有锻炼。

        在答疑互动环节,各代表发言积极,谈到学习感受时,都表示收获颇丰,大家都纷纷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两个小组没有进行全班分享交流,他们竟然自发组织采取课间加餐时间进行了精彩分享。

      这节课对学生和我来说,都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