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不可怕,就怕吐槽有文化

2017-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Lady章

他是意大利版的钱钟书,精通六国文字的超级学霸,冷知识专业小能手,实力吐槽王。——Lady章

许多人的世界是在他去世之后才被我们打开的,比如翁贝托·埃柯(Umberto Eco),在他去世的消息刷屏朋友圈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有趣的意大利老头儿。

看到一个写作者说:“为什么我会如此狂热地喜欢埃柯的作品?我认为是趣味使然。这就像是《读库》符合60年代老男人的趣味,《大象公会》满足70年代老男人的趣味,埃柯的作品最适合我这种满脑子乱七八糟知识和槽点的人。”

领略一位涉猎广博的知识分子如何实力吐槽,就要从《带着鲑鱼去旅行》入门了。

一般拥有相当可观藏书量的人(比如我吧,我的书已经多到任何走进我房子的人都会第一个注意到,事实上它们早就占据了所有空间),当他们家来客人的时候,那些人一走进门就例行公事地说:“哟!好多书啊!请问你都读过了吗?”最初我还以为,典型不读书的文盲才会问这种问题,此种人家里照例只有两排书,包括五本平装本简易世界名著和分期付款购买的儿童大百科全书。但经验告诉我,很多我们以为还有点文化水准的人也会说这种话!他们仍旧认为,书架不过是个装“已读”文本的储物架,图书馆在他们心目中可谓是个仓库。

每当有人说:“艾柯吗?你的名字不就是人云亦云吗?”你可以一笑置之,如果你力求表现得很客气,充其量也只要说:“啊哈哈哈,这个笑话好好笑哦。”但当你非回答那个有关藏书的问题不可时,你则会觉得面部黑线齐出,下颚坚挺僵硬,大量冷汗沿脊椎流泻而下。一般来说。过去我都用一种轻蔑、嘲讽的口吻回答:“这个么,其实我一本都没读过呢,否则我干吗把它们堆在这儿呀。”但这么作答很危险,因为他显然会招来那些进一步的自以为是的追问甚至深问:“那么你读完的书又放在哪儿呢?”经典的答案是罗伯托·雷迪常说的那句:“那些读完的么?因为这里放不下,就都放到撒哈拉沙漠去了。”基本上这会震慑住对手,让他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我个人觉得未免太残忍了,而且会把人吓呆。现在我都采取先封后杀的击剑招式:“哦,这些只是我本月底前要读完的书,其他都放我办公室里了。”这种答案一方面暗示了某种无限广大的阅读计划,另一方面的潜台词则是:“我很忙,你可以滚蛋了。”——《生命不可承受之俗》

在意大利,出租车司机通常分为三大类:全程大放厥词型,透过沉默驾驶宣告愤世嫉俗立场型,还有不断描述其碰到的这个或那个乘客以纯粹叙述进行自我减压的那种类型。——《出租车司机相处须知》

科技有一条绝对的定律,那就是:革命性的新发明一旦普及了,就变得比原来的不方便还不方便。科技的本质是我为人人,因为它提供给每个人的服务都一样,但事实上,只有当使用者都是有钱人时,它才能发挥作用。一旦大众都买得起车,就开始塞车,乘火车反而快了。——《罢用传真机》

地球人都知道,美国人为了降低胆固醇,慢跑已有很长的时间:他们经常连续跑好多个小时,直到心脏病发作倒地暴毙为止。——《美国火车大揭秘》

这些人有所不知的是,洛克菲勒不需要手机,他有无数能干的秘书在他身后,即使天马上要塌下来,他的司机也会跑来附耳通报。真正有权利的人不需要每一通电话都接,正相反,他永远——如你听到的那样——在开会。即使在管理阶层,成功的两大象征乃出入主管盥洗室的钥匙和一名会问“您要不要留言”的秘书。所以任何把手机当权力象征显摆的人都适得其反,是在像所有的闲杂人等宣告他是个没指望的龙套角色。——《手机用户面面观》

我不得不第二次寄希望于走后门。我打电话给一位老同学,他是现任地方财政官员,拜托他给市汽车管理局打电话,他同样通过关系给局里的一位要人打招呼,对方却说这种资料不得向警方之外的任何人透露。我确信读者一定可以理解,要是我的驾照号码随便给人,国家安全将面临何等巨大的风险!那是卡扎菲和克格勃梦寐以求的情报啊,怎能不把它作为头灯国家机密严加看管呢?!——《驾照奇遇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