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读书时光
毫不讳言,我人生最幸福最丰满的时光就是少年时的读书时光。
儿时我在姥爷的身边戏耍到学龄才声嘶力竭哭喊着被父母死拖活拽回去上学。在这之前陪伴我的就是河流、渡船、红泥、沙子等大自然里我所能闻到的看到的吃到的一切,我对父母是陌生的,对书也是陌生的。
但是回到家之后记忆里最深的是家里一本厚厚的八几年的合订本《故事会》。我如饥似渴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反反复复地读,不认识的字我就胡猜乱蒙,然后把里面的故事讲给我的小伙伴们听,清楚地记得我曾经把里面的“吝啬鬼”读成了“齐墙鬼”,但是我会解释给他们说就是“小气鬼”的意思。还有一本高斯的趣味数学书,我也读了两三遍,但远不如故事书吸引我。
家里有限的书读完了,我就开始全村大搜罗。村子里有一个赤脚医生,家里有不少杂书。我读了《小八义》、《七侠五义传》、《狄仁杰断案传奇》、《拍案惊奇》系列作品、还有《聊斋志异》等各种武侠传奇。这些书常常是在暑假我看玉米地的时候读。玉米地旁边是一片树林,我拉一片席子在树荫里坐下或者躺着,或者是爬到树上,找一个粗壮的母杈依靠着,一边防止牛犊去玉米地里祸害,一边在武侠和悬疑的世界里游走,恍惚自己成了游走江湖的侠女。一个暑假,我嗅着玉米地被阳光暴晒的浓香,感觉那些夏日的时光忽而被拉得漫长忽而又转瞬即逝。再后来我又在他家看到了一系列的《后妃传》等传记小说,我常常借口找他家的女儿们玩耍去借了来,读得荡气回肠,读得胆战心惊,读得愁肠百结……我那时还兴致勃勃地描画了许多的宫廷美女的画像。
一个跟我经常玩耍的姐妹的父亲是有不少书的(据说他有亲戚在大城市),而且大都是我喜欢的。记得是有几本名著的,像《复活》、《羊脂球》等小说是在她家读过的,还有不少知青小说,我尤为喜欢,这些书我是要在晚上点起煤油灯来看的。我跟姐姐住在一间房,两个床,还有我家的大黄牛。大黄牛用一根木杠子拦着,跟姐姐的床隔着一个书桌,我的床头对着牛槽。牛粪的味道大概是不太刺鼻的,因为我的豆蔻年华就是这样连雪花膏的味道都没有,只有老黄牛的牛粪味,只有它反刍的声音,只有它偶尔的一声哞叫。我在床头的纸箱子上点起煤油灯,在被窝里看那些青春不羁的知情小说,看北大荒永不荒凉的爱情故事,看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和揪扯……偶尔,抬头看见老黄牛静静地站着或者卧着,长长的睫毛,美丽的双眼皮,我觉得它似乎是懂我的。有一次看着看着睡着了,煤油灯碰倒了,烧着了纸箱子,把里面姐姐给我买的一条翠绿带雪花的新围巾烧坏了,我自然是心疼了很久。
村里还有一个大哥哥一个大姐姐读高中,都比我年长很多,我对他们是有些敬畏的。但还是偶尔鼓足勇气怯怯地去张口借书,他们竟然也是给的,但具体什么我却不甚清楚了,好像是杂志居多,有时甚至是他们学过的课本,大概也是因为在读高中面临考大学的缘故吧。他们都没有考上大学,但我想大概也就是因为他们,我成了村子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
后来,我也偶尔去跟要好的同学去她们的村子借过书看。
初中我开始喜欢上了诗歌。大概是感情懵懂的年龄,也大概是梦想发芽的时期,我最常做的就是和一位叫芹的同学兼朋友去县城买书。没有钱,有时就是买旧杂志,几毛钱一本的《青年文摘》之类,然后一路走一路交换着看,有时在河滩上坐着看,四五里路的路,要走很久,到家也基本把对方买的看完了,回到家再看自己买的。我记得买过最贵的就是《普希金抒情诗选》,上下册,买不起。于是我选了大概是上册,里面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又比较厚,六块多钱。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沉浸在十四行诗的韵脚里不可自拔。这诗集的一半我保留着,却不幸前些年被某一个学生借去没再还我了,心中很是怅然。
后来读汪国真的诗,我买了他《年轻的潮》等诗集,然后写心灵的悸动,和芹在放学路上交流吟唱,甚至还偷偷往《星星诗刊》投过一次稿,自然是不了了之。
初三的时候,我又用抄了一本英语自学教材为代价借到了语文老师的一本《徐志摩抒情诗选》。一个暑假,我几乎天天在村子西头的田埂上,踩着晨露,浴着晚霞,独自读着,背着,那些时光,我心无旁骛,只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只是感受着最美的诗行,被诗歌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准备了一个期末考试奖励的塑料本,雾蓝的封皮,上面印有墨竹,我抄古诗词,抄徐志摩的诗歌,汪国真的诗歌,自己配了画。我又用另外一个奖励的巴掌大的粉红塑料皮的本子写属于我的诗歌,直到高中,大学。
我读书最疯狂的时光就是在少年时代,那种幸福超越了一切。
这一段记忆成为我生命里最肥沃的滋养,使我成为了现在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一个人。
我万分庆幸,我拥有过那些贫穷但并不寂寞的时光,我的青春虽不馥郁但有着土地和青草的味道,虽不明媚但有着朗月星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