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武松喝的什么酒?
01
年前,和几位同事在楼下吃饭,点了道凉菜,酱牛肉。于是便有了一篇“牛肉文”(戳这里:武松能吃牛肉吗?)。
上回说到,武松在景阳冈下的村店,吃了四斤牛肉,喝了十八碗酒,直奔景阳冈去也。关于牛肉,已经解说清楚,这回,轮到说酒了。
02
酒,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酒器就有不少,比如尊、壶、爵、角、觥、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等。其实我和你们一样,看到这些字,瞬间变文盲。
兽面纹龙流盉酒器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湖南省博物馆见到的马王堆汉墓中的陪葬品,也就是辛追老奶奶的陪葬。一个浅浅的漆器,底部内侧写了三个字:君幸酒,清晰可辨。主要是,这三个字小学生都认识啊。
君幸酒至于关于酒的传说和记载,就更多了。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三国时期,曾因天旱,刘备颁布了禁酒令。有官吏在人家中搜出了酿酒工具,正在讨论是否应当视为私自酿酒,接受处罚。简雍(谋士)正好和刘备一起游玩视察,看到一男一女走来。简雍说,这俩人要淫乱,为啥不把他们抓起来?刘备问为何,他说,他们有作案工具,不是同想酿酒的人一样吗?刘备哈哈大笑,赦免了那户藏有酿酒工具的人。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03
笑过之后,可以发现,酿酒技术并不复杂。三国时期,民间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并且初具规模,否则国家不会特意颁布法令禁酒。唐代,关于美酒的记载更多,随意举例如下: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04
到了宋代,国家把酒作为专卖物品,官府为此设置酒务,征收酒税。当时,可以正大光明摆出来售酒的店分四种:官库,正店,拍户,脚店。
官库,就是国营的酒厂;正店,是经过国家允许后,具备酿酒资格的私营酒厂。酿酒所用的酒曲,必须从国家手上购买;拍户,是从官库买酒的酒馆;脚店,是从正店买酒的酒馆,相当于正店的“加盟店”。
那么,武松是在什么样的店里喝酒的呢?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
店小二承认,酒店的酒不是官库或者正店所酿,乃是“村酒”,也就是自家所酿的酒。按照规定,这种酒不可以出售,只能自己喝。出售村酒的行为,本身就违法。然而山高皇帝远,既然牛肉吃得,这村酒,便也喝得了。
05
村酒在当时算是什么样级别的酒呢?在《水浒传》“醉打蒋门神”一节中,有如下记载:
当时施恩、武松来到村坊酒肆门前,施恩立住了脚问道:“此间是个村醪酒店,哥哥饮么?”武松道:“遮莫酸咸苦涩,是酒还须饮三碗。若是无三,不过帘便了。”
这么说,村酒在武松的印象中,也不太好,属于勉强可以下咽的那种。
不止是武松,还有许多人,对村酒的印象也不好。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吴儆
村沽无复见瑶浆,苦涩酸辛已备尝。
——郭印
“苦”,“酸”,是大家对村酒的印象。如果不苦也不酸,就已经算是很好的村酒了。这种酒的酒味,也有许多记载: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方回
村醪薄如水,我颜安得酡。
(村酒味道淡的跟水一样,我的脸怎么样才能红啊)
——周紫芝
所以,村酒,味道一般是比较淡的。即便如店小二自夸的那样,“比老酒的滋味”,质量也不会好出太多。
06
两宋时期,市面上的酿造酒一般分为浊酒和清酒两种。
所谓浊酒,是指那些用曲量较少,投料较粗糙,发酵期较短的米酒,这种酒又称“浊醪”,在当时,也通常称作“白酒”。与现代的白酒不同,当时的白酒酒液浑浊,酒味甜,酒度低。这种浊酒属于最低水平的发酵酿酒。大致与现在仍能见到的酒酿或醪糟相似,酿造品质应当远不如现在的米酒。
浊酒村落家家有浊醪,青旗招客解祗禂。
——王安石
可见当时浊酒在村落中分布之广。这种所谓的“白酒”,度数相当低。不信的话,超市买点酒酿来,一尝便知。
《水浒传》中的众位好汉们,早已经帮我们尝过酒味了。
“智取生辰纲”一章中,白胜挑着两桶白酒上山,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七人分喝了一桶白酒后,并未醉倒,仍能劫得生辰纲而去。花和尚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寺前,一个人喝了一桶酒,方才酒醉。
所谓清酒,是指酿造时用曲量较多,投料比较精细,发酵期较长的米酒,这种酒成熟后酒液清澈。武松在乡村野店,是肯定喝不到的。
07
在当时的酿造水平下,无论是清酒还是浊酒,往往会呈绿色,这样的酒就被称为绿酒。(白酒的白,多半不是指颜色,而是指浑浊程度。)
绿酒那首读起来唇齿留香的诗,描写的便是这种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果绿酒未过滤干净,酒上面会浮着一些发酵过的米渣,如蚂蚁般,于是用绿蚁来称呼这种酒。后来,充分过滤过的绿酒还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传承至今——竹叶青。
传承到现在的,不仅是酒名。当时用来形容酒的词汇也流传了下来,“灯红酒绿”便是这种酒的最好写照。
假如严格控制发酵过程,酒就不会是绿色了,而是呈现一种赤黄色的外观,称为“琥珀色”。这种酒属于极优质的发酵酒,在唐代已经出现。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
这种酒,李白肯定喝过。但是,“斗酒诗百篇”中的酒,应该不是这种琥珀色的优质酒。因为这种酒的度数略高,如果真的喝了一斗(约6000毫升,合现在的六公斤),怕是什么也作不出了。自唐宋发展至今,这种酒依然存在,除了度数提高,色泽依然没变。
你已经猜到了,这就是现在的黄酒。
黄酒08
到现在,可以理理思路了。
即便如店小二所说,他家的村酒质量比一般的好,大概也只能属于优质米酒一类,是浊酒,度数可以类比如今的酒酿。当时最好的酒,琥珀色,大致可类比现在的黄酒。
武松所喝的酒的度数,应当远不如当今的黄酒,至多比酒酿略高。
那么,十八碗酒究竟是什么概念呢?
根据学者李开周的说法,北宋定窑烧制的酒碗,大约200毫升而已,比一次性塑料杯略大一点点。这样的酒喝上十八杯,就是3600毫升,6瓶啤酒的量。按照啤酒的度数来说(大致与酒酿度数相当),喝下6瓶啤酒,现在不少人都能做得到。
酒碗09
其他好汉的酒量也不差。“智取生辰纲”中,七人分掉一桶酒。多大桶,已不可考,若是按照饮水机的水桶来看,将近20升的酒,七个人分,每人将近3000毫升,也接近武松的酒量。
这个时候,武松肯定不乐意了。十八碗酒并不是他的极限啊。在“醉打蒋门神”一回中,有这样的记录:
武松道:“我又不脚小,骑那马怎地?只要依我一件事。”施恩道:“哥哥但说不妨,小弟如何敢道不依?”武松道:“我和你出得城去,只要还我无三不过望。”施恩道:“兄长,如何是无三不过望?小弟不省其意。”武松笑道:“我说与你:你要打蒋门神时,出得城去,但遇着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这个唤做无三不过望。”施恩听了,想道:“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户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恐哥哥醉了,如何使得?”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这一次,他喝了三十五六碗酒,“五七分醉”,还能借着酒劲,打得蒋门神在地下求饶,可见酒量深不可测。
10
倒也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厉害。比如苏轼,他自己说:
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
东坡居士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不能喝酒的了,只能喝半斤到六两而已。
同为诗人,陆游喝酒就厉害很多。
山路近行犹百里,酒杯一举必三升。
当时三升约合现在的四斤酒。根据记载,这个酒量,只能算是当时的一般水平。
苏东坡有位学生,叫张耒,他说:
晁无咎与余酒量正敌,每相遇,两人对饮,辄尽一斗,才微醺耳。
晁无咎又叫晁补之,也是苏东坡的学生,和前面的张耒,再加上黄庭坚、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苏东坡的俩优秀学生对饮起来,喝完一斗酒(十升,约合现在十二斤),俩人才刚刚微醺。
不知道苏东坡看着俩学生这么拼酒,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