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到了撬动“结构”的时候

2016-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新学校研究院

2015年伊始,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照例在《人民教育》的新年第一期刊发“关注什么”,预判教育的走势。这已经是李希贵校长连续第九年在新年伊始之际发表对于教育的新思考了。

学校里到底在以谁为中心?这是一个十分清楚又特别模糊的话题。

说它十分清楚,是因为墙上贴的、文章中写的、校长口中讲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说它特别模糊,是因为在真实的办学实践、评估奖励等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中,又往往忘记了学生。

尽管大家全都了然以学生为中心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地位,可真要真枪实弹做起来,我们往往选择的捷径是放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何让我们的学校管理真正走向学校治理,对于应对这个转型的时代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理论和实践都明白无误地告诫我们,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变,事物的性质很难改变。

在传统学校的管理体制下,管理主体常常被误以为只有一个校长,又由于校长的权力来自于上级的任命,因而,在上下利益冲突、左右矛盾纠结、前后路径相左的时候,一所学校到底能否在全领域、各环节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中心就完全取决于校长个人的价值取向,而制度设计本身并不具有这样的规定性。

事到如今,改造学校治理结构正逢其时,让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关键在于优化学习的治理主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试行学区制”,对改善学校治理结构创造了一个机遇。当我们的学校与周边社区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时候,社区各方代表组成的教育委员会,就应该代表孩子和家长的利益,参与到学校治理之中。

尽管大量的实践表明,他们的权力不能没有边界,同样需要制约,但是,由他们确定校长的选聘,由他们参与校长业绩的评估,由他们参与学校重大战略的方向与资源配置的流向,都会让学校的生态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这个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孩子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影响着校长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追求,进而影响到每一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另一个进入学校治理结构的应该是学生会,尽管不同学段的孩子在认识水平、思维品质、管理能力各不相同,然而,只要把他们摆在治理结构中作为一席,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一个孩子必有成人没有的能量,他们的视角、眼光、经历、渴望,如果给他们的酸甜苦辣应有的关照,如果他们的异想天开应有的地位,学校治理结构的主体里,自然也有了他们的一席。

即使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中,也同样有足够的空间。目前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校级干部工作切块分割制,就必然导致学生地位的迷失。

分管教学的,当然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分管德育的,大都以组织一些出彩的活动为豪;分管科研的,往往比较关注教师论文著作发表的数量,这些分管领导所关注的重点相加,大都是在撕裂学生,尤其是这些分管的指令传递到老师那里,而且他们之间大都存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很难要求老师的有那么大的定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因而,通过调整管理机制,让每一位握有重要权力的管理者,不再以做事为目的,让他们心中只有学生,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学校管理痼疾的关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