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如何将德国发源地,变成如今毫无争议的俄罗斯飞地?
目前俄罗斯版图里有这么一块飞地,它的名字叫加里宁格勒。从历史渊源来说,它属于俄罗斯的历史出奇的短,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才被贴上了苏联(俄罗斯)的标签。
然而虽然加里宁格勒归属俄罗斯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并没有像世界上那些跟它有相同经历的“同胞”一样,整日都在“闹独立”的动乱之中度日。
至于为什么?我们要从13世纪初说起,当时在教皇的授意下,教廷武装条顿骑士团对今加里宁格勒地区进行“教化”之战,并为了持续的同化当地尚处于部落状态的土著,修建了加里宁格勒的前身柯尼斯堡。
起初柯尼斯堡只是骑士团继续向北面进攻的桥头堡,但当1457年时任骑士团大团长埃利希绍森,处理骑士歧视、剥削当地土著人的问题不当,引发大规模的反条顿骑士起义,骑士团大本营马尔堡城堡沦陷。
柯尼斯堡在条顿骑士团的衰败之势中成为其新的大本营,1525年时任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在欧洲掀起宗教改革的大浪潮之时,选择了自己后代能永享富贵的道路,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
至于如何世俗化?条顿骑士团分了两步走,首先宣布改宗路德,隔断跟罗马教廷的隶属关系。然后向邻居波兰称臣,获取在世俗世界的“普鲁士公国”封号。
1618年时任普鲁士公爵腓特烈逝世,但因没有直系男性子嗣,爵位落到了来自今柏林地带的长婿,勃兰登堡侯国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手中。
由于普鲁士公国归属于波兰王国,而勃兰登堡侯国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域,普鲁士公国陷入了难受的夹心饼干状态,直到1701年西班牙内战神圣罗马帝国陷入困局。
时任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为了换取普鲁士公国、勃兰登堡侯国的军队支持,同意了当时二者的统治者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称王的请求。
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正式登基为王,由于腓特烈个人非常崇武,因而它选择了在下属领地中继承了条顿骑士团以武治国精神的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加冕。
且建立的王国也沿用了骑士团的延续“普鲁士”,至此现代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正式诞生,柯尼斯堡也因是王国的诞生地,一直被普鲁士权贵们视为王国的发源地之一。
然而可惜的是普鲁士王国的后继者们太“败家”了,一个叫希特勒的年轻人,于1941年带着整个普鲁士王国为基础的德国版图,公然去摸北极熊的屁股,结果在1945年被熊给反杀了。
1945年4月9日,面对苏联红军的万炮齐发,出于避免跟注定已失败的战争一起“化为灰烬”,柯尼斯堡的守军在将军奥托·拉施的带领下投降。
柯尼斯堡至此进入苏联时期,出于为自己波罗的海舰队开辟一个优良不冻港的考虑,苏联利用自己二战最惨受害国之一以及最大战胜国之一的优势,强迫德国割让柯尼斯堡以及其下属传统区域。
当1945年的《波茨坦协定》正式明确的将柯尼斯堡给了苏联,苏联为了防止可能会出现的民族矛盾,开始积极的将柯尼斯堡俄罗斯化。
首先驱逐大批德国人出境,然后大量俄罗斯人迁入,再而当地的所有地名俄罗斯化,最典型的案列就是柯尼斯堡变成了加里宁格勒。
现在绝大多数还在闹独立的地区,往往是因为当地人的民族,跟所在国家的主体民族格格不入。而柯尼斯堡在并入之后,就立马驱逐了当地人,生活在柯尼斯堡的人种,几乎跟俄罗斯没有丝毫差异,所以“独立”在这里几乎完全没有民众基础。
微信长按扫码,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