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友广场散文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读李商隐诗

2022-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你是萄萄树我是枝子

    《唐诗鉴赏辞典》中读完李白、李贺的诗后,最期待的就是李商隐了。原因有二:

    一是小时候看过一部演绎李商隐生平的电视剧,内容已经很模糊了,只是隐约感觉这个人很有才,可是又很不幸,好像女生心中的“忧郁王子”,从此留下了印象。

    二是《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描述,宝玉想要拔去大观园河道中的破荷叶,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当时就很疑惑,为什么“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的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呢?

    怀着想要究根探底,又有一点期待的心情读完了辞典中收录李商隐的七十多首诗,好像也没有恍然领悟的感觉,但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留下一点东西,才算有个交待,否则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下,却不知其味。

    李商隐的诗有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等。其诗风正如名家点评的那样:婉曲、华美、精于用典,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甚至有些扑朔迷离,隐晦费解,总之就是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作品。虽然每一首诗都有名家的详释,但能领悟多少还在于个人的理解,斗胆用自己这支拙笔作一些总结。

一、身世之慨~《流莺》

    李商隐的一生用蒋勋老师的话说,好像是被咒诅的一生。幼年丧父,少年早慧,文名早著,但随后就处于“朋党之争”的夹缝中,一生颠沛流离,转徙各幕府门下,困顿不得志,虽伉俪情深,爰妻却又早逝......

    就像诗人笔下那漂荡流转,无所栖托,为伤春哀鸣的黄莺:“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二、诗人的志向~《安定城楼》

    哪一个少年早慧的天才,不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呢?就像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定城楼》抒露了李商隐的志趣和抱负: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

    虽然由于“蚤虱(诗人笔下的小人)”的打击,应试被摈,可他的凌云之志未有减损,总有一天诗人会回天撼地、扭转乾坤。到那时,他将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浮游于江湖之上。

    遗憾的是诗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让人唏嘘而涕下!

三、诗人的苦情~《泪》

    诗人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都体现在他的《泪》中: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失宠之泪,别离之泪,伤逝之泪,怀德之泪,昭君出塞之泪,英雄末路之泪,都及不上诗人空有万丈之才,却只能身着布袍,在幕府中强颜欢笑,对权贵迎来送往的潜流心底之泪!

  这泪抒发的真是酣畅淋漓,让人内心真想为诗人痛哭一场!就像村上春树所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

    同样的“泪”出现在《天涯》中:“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天涯羁旅,春光旖旎却夕阳西沉,希望黄莺儿替自己把心底之泪洒在那即将凋零,最后残存的花瓣上。语极艳、意极悲。这是春天的挽歌,人生的挽歌,时代的挽歌!

四、“残”~别样之美

    人人都喜欢盛放的植物,“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是一种欣喜之情。可是能欣赏残荷、残花,而又写得清疏秀朗,历历如画,那真是“骨骼清奇非俗流”。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另一首《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残荷、残花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最后的眷恋,越是到我们这个年纪,越发觉得它们有一种异样的光华,打动人心。

    诗是诗人的兴发感动。蒋勋老师说:“理解李商隐的诗,不是用事件、用字句,而是用生命去领悟和感受”,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融入诗人的境界。但是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个刹那,有几句诗突然跳出你的心口,让你领会到它的意境,触碰到你的灵魂,这就够了,这就是诗永远的魅力所在吧。

                                  未完待续

                                        2022.1.1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