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趣”的一些想法
本周与小伙伴们共读了一本书《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是个什么东西?
对于有趣的定义,书中是区分了两个维度:1. 作为interesed解读,自我审视的视角中:我是否对生活有兴趣;2.作为interesting解读,他者观察的视角中:在他人眼里,我是否有趣?
以上两个视角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与自己独处,产生第一种角度。上下班两点一线,日常枯燥无常的工作与学习,让我们的生活很无聊,那么在生活里,我就是个无趣的人;
与他人交往,我们产生第二种角度。我们“观察”他人,与我们对他人的“预判”相比,如果观察超出预判,那么这个人即相对我们而言,是有趣的人。
在此次共读中,书友“墨水”设计了一套游戏化的机制来帮助完成共度过程中的讨论与输出结果应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他在我们大家眼里,是个有趣的人。
如何让生活变得有趣?
转化视角,展开自我觉察。当我们遇到司空见惯的观念,遇到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若能像第一次看到时一样,多想一想为什么,多多少少能发现一点“意外”。当然首先你的在第一时间觉察自己。
什么是自我觉察?自我觉察,就是一种一心二用的能力。
以下内容摘录了我心理学导师举的一段例子原话:
“我曾经跟一位朋友交流过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当我感性的在谈电影当中情节和任务的感受时,他更多的是理性的在谈这部电影拍摄的如何,对一部电影,我们观察聚焦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一般人看电影,往往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完全的感受,深陷其中,以第一人称视角跟着人物一起哭,一起笑,电影末了说一句真感人。第二种是完全理性的思考,无法完全融入情境,产生感受。只会进行理性的分析,这个情节合理吗?之后发展太扯淡。演员的演技太夸张。第三种状态是二者的结合。犹如分裂。即一边感受一边理智的思考。这种人观影的时候完全可能边哭边笑,边观察思考。到底是故事感人,还是音乐的渲染使情节感人。为什么我回哭的那么厉害,是什么点引发了我泪崩的情绪,我们身边的人要么是第一人称视角,要么是第三人称视角,去审视一个事物,要做到深入到两个视角当中,其实是一种分裂的状态。这种状态需要长期的刻意训练。当我们队自己的行为、认知与思考的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其实我们就在动用自我觉察的能力。在上周的运营手札之后,已经有20多位学员进行每日的打卡,有10多位同学每日都坚持打卡,我非常高兴。这里对大家提个更高的要求。大家的内容大多都是第一人称视角,谈的是自我的感受居多。希望大家在听了这次的内容之后可以去尝试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是一种需要不断刻意练习的能力,正在实践中。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书中没有教实际的方法,自己理解起来是现阶段可以做的两个方法是:“有效输入”与“多元视角”。
有效输入: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所以我们要增大自己的信息储备。
通过交友、阅读、历练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递进的、有效的吸收。
多元视角:看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第四章的有感而发
我们的主观意图被我们所使用的旧语言范式所限制。不是优就是差,不是黑就是白,不是真就是假,不是感性就是理性,不是主观就是客观,不是唯物就是唯心,不是物质就是精神,不是好就是坏,不是对就是错,不是有用就是无用,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我们从小在反义词的训练当中就被深深地植入了二元对立思维,也许在我刚刚罗列的二元相对的词汇里,你可以保持清醒的觉得二元对立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自动化思维当中,二元对立思维无处不在。
培养自己的多元视角思维,看见不一样的自己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