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在爱中绽放(93)
落雪无痕,润物无声
检查学生英语单词机缘巧合。
今天下午第一场考试,很久以前叫政治,后来改称思想品德,现在又尊称道德与法治,看来课程名称也与时俱进,现在某些公民确实在心灵深处缺少道德,社会行为规范上缺失法治,道德是一个人内在的约束力,法治是外在的强制力,对于一个公民安身立命缺一不可。
学生们已经就坐,还没到发卷时间,我看到地面上学生随手丢弃的垃圾,扎人眼蛋子,行为习惯太恶劣了。每天早晨值日生认真打扫教室,到了中午、下午,或者上完晚自习后,第二天早晨又一地鸡毛。今天早晨我和郑洪瑞开玩笑:“有些同学不是来学习的,是来制造垃圾的(原句不是这样的)。”
习惯成自然,随手拿笤帚扫了一遍,看到外面不太干净,又扫了一下,突然发现在学生书包下面有皱成一点灰色的东西,像是钱,用略带老花的眼细瞅,真的是十元钱。心中窃喜,真是造化弄人,老天爷看我勤快,奖赏我的,随手捡起放入袄兜里。进入教室,放好卫生工具,看到眼前这些活生生的孩子,虽然有些学习习惯极差,这十元钱肯定是其中一位同学的,他有可能用来坐车,有可能买学习用品,也有可能买食品充饥……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自己的班主任寄语就是“感动自己,温暖他人”,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俗话说苍天有眼,老天爷就眷顾我这品德高尚的人,刚才扫地时捡到人民币一宗,是你的说对了就给你,你没丢继续等待发试卷。”一阵微骚动,也有个别制造恶作剧的要冒领的,其中一个七年级的微胖男生说:“我丢的。”我问:“多少?”他回答:“十元。”我把他叫到跟前,小声问:“钱是叠的整齐还是窝皱的?”他说:“窝皱的。”我掏出钱给他,他接过扭头就走,我略带愠色的说:“回来,你不但丢了钱,还丢了人。”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也意识到了,红红的脸回来说:“谢谢老师!”我说:“不用谢!”看到他回到位上,我又追加一句,“用这十元钱,如果不够,再加点你的压岁钱,买本名著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现在学生即将考的就是道德与法治,正好上演了一场现身说法。
二千多年前也同样上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写到这里,我回想起前几天向孩子们推荐的电影《无问东西》,希望在寒假抽时间看一看。
1月11日,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大片《无问西东》正式上映。“无问西东”四个字来自清华大学的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我把这句话抄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记在课本上的,并背诵下来,孩子们说:“老师,一学期下来,都抄的满满的了。”我说:“抄在课本上不是目的,关键记在心里,践行在生活中。”
影片中有一个故事,1923年,清华学堂学生吴岭澜困惑于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究竟应该遵从内心从事文学还是实业救国的工学,向时任校长梅贻琦求教,梅贻琦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句话也抄写让孩子们背诵了)。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并演讲,徐志摩担任翻译,身旁站着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等,学生吴岭澜有幸聆听了泰戈尔下面这样一段话:
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吗,你们史册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 因此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 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拿出你们的光亮来。
是呀,扪心自问,有些人还记得自己的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