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人千千万,“诗家天子”偏是他
大唐诗人无数,他究竟凭什么号称“诗家天子”?
有唐一代,名家辈出,上至天子,下至白衣书生,人人以诗写得好为荣,无论是混迹官场,谋求仕进、亦或是游山玩水,都免不了要写一手好诗,因为有上好佳作而留名青史的那是多之又多。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如“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豪”刘禹锡 、“诗佛”王维......
同时我们也知道,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天子是一国之君,拥有着绝对的权威,是绝对不可冒犯的,可为什么偏偏就有这么一位诗人,人称“诗家天子”呢?这样的绰号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这位诗人就是王昌龄,他还有另一绰号“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有人就以为单论七绝上的造诣,唯有诗仙李太白可以一比,这么看来,王昌龄的绰号似乎也非浪得虚名。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但他最厉害的地方还不止于此,王昌龄写作不拘泥于某一种某一类,而是既能写豪迈雄壮的边塞之诗,又能写清丽婉转的细腻之作。
边塞诗当以他所作出塞二首中其一为最绝。
出塞二首·其一[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以“互文”之手法起笔,开篇就是“秦汉”,历史感厚重,又提现状是“长征人未还”,边关战乱,无数征人战死。虽然看似好像感情走了下坡路,让人心中一沉,但诗人却并不顺势写下去,而是笔锋一转,用到了汉代“飞将军”李广出征匈奴,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典故,直抒胸臆,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用看似平凡的语言,实则是表达了豁达雄浑的主旨,浑然天成,吟之不由自主拍案叫绝。明代人李攀龙称这首诗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此言实在不虚。
在看一首细腻温婉的闺怨诗:
闺怨
[ 唐 ]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诗题极为直白,直是以“闺怨”二字为题,诗中是写春日风和日丽之时,闺中少妇为美景所感染,不由自主的想要打扮自己,可待到打扮妥当之时,却只见到陌上柳色青青,身边无人陪伴。春日美景对比佳人形单影只,更让人感到落寞冷清。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人的情感与“裂土封侯”相比,究竟孰轻孰重呢?也许人们一直看中的荣华富贵本没有那么值得称道吧。
再说用字,也是无可挑剔,尤其。是凝妆的“凝”字,用的就极为老练,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是这一个字,就抓住了女子观赏春光时思念夫婿一刹那的感情波动,将王昌龄其人的老练的选词用句的能力展现的淋漓精致,给人的是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如此看来,所谓“诗家天子”的名号,放在王昌龄的头上还真不能说不合适,毕竟在我看来,王昌龄虽称“诗家天子”,但总归是比李白这样的“仙”差了些,但其水平之高,又不落人后,故此“诗家天子”也算是蛮贴切的称号了。
自己的一点见解,不知道朋友们是否还有高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