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沟通

2021-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知命不烦

(续)

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不相符,整体信息就会含糊不清,令人费解。换句话说,我们在同一时刻就会接收到两种相互矛盾的信息。

比如一位妈妈很伤心,女儿感受到了这种非语言信息,问道:“妈妈,你怎么了?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妈妈勉强笑了一下,说:“不,亲爱的,我没有不高兴,一切都很好。”

女儿就会因为妈妈这种互相矛盾的信息感到困惑。妈妈的内心明明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妈妈说的话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信息。

如果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不相符,孩子要理清这种困惑以及交流中出现的信息不一致,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如果我们在童年时期有“不好”的情绪经历,成年后我们对孩子以及我们自身的情绪就会难以适应。

如果我们能够直接、简单且委婉地表达我们的情绪,孩子就能从中获益。

通过观察我们的情绪反应方式,孩子可以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如果我们既能尊重孩子的感受,又能尊重我们自己,我们就能做到坦诚相待和热情满满。

当我们烦躁、生气、失望或激动、自豪、高兴时,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感受,孩子也需要知道我们的感受。

如果我们表达出内心情绪,孩子就会知道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同时也会知道情绪表达的正确方式。

我们与他人适时沟通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的大脑在功能结构上能与他人的大脑联结起来。

相互协调配合的沟通需要我们在与他人沟通语言与非语言信息时,我们的左右脑与他人的左右脑自发地建立起联结。

这种沟通不仅能让我们感觉到与他人的亲密和心理上的联结,也能让我们的内心感受到连贯顺畅,觉得我们的交流进入了一种平衡状态。

我们对“自我”的意识也会受到此时形成的“我们”的深刻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