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 léi )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释:
唯:恭敬地答应
阿:怠慢地答应
未央:未尽,没有结束
太牢:古代祭祖时,牛、羊、猪三种牲口全部奉出称之为太牢。这里意为丰盛的宴席。
兆:征兆,迹象
孩:‘咳’,形容婴儿的笑声
傫傫léi兮:疲惫的样子
遗:匮乏、不足
昭昭:明白事理的样子
昏昏:愚钝、木讷的样子
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闷闷:淳朴、诚实的样子
有以:有用,有作为
贵食母:母,指‘道’。这里意为以遵守天地大道为贵。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采取顺从的心态和执拗的心态,最终的结果会相差多少?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对自己的身边的人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或者一颗丑恶的心,其中的差别又有多少?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众人往往都畏惧的事情,我的内心也会感到畏惧,因为我和众人有着一样的身体和感知。
【荒兮,其未央哉】
这种互相对比的风气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是如此,似乎在后世也会没有尽头地延续下去。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为兆,如婴儿之为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像是去参加丰盛的宴席,又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只有我淡泊明志,没有萌生欲望,反而像婴儿一样不会发出笑声,显得无知、疲惫、慵懒,就像流浪汉一样没有归宿。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都为自己谋划,打算留下余财,只有我看似毫无智慧,经常穷困潦倒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我有一颗愚笨之人才有的心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众人都很明白事理,唯独我好像迷迷糊糊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都活得明明白白,唯独我好像浑浑噩噩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世人仿佛都很灵巧,有自己的本领,同时又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我愚昧、笨拙,简直一无是处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但是,我唯一与众人不同的一点,就是我能够领略并回到万物之母的怀抱,真正拥有了“道”。
不得不说,老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写作大师,前几句都在不断地贬低自己,说自己低能、糊涂、愚昧、没有本事,最后一句点睛之笔,但只有一个与众人的不同之处--拥有了“道”。
老子将自己的心态和世俗之人的心态作了众多对比,他揭露了世俗之人追求物质欲望的贪婪心态,并故意以相反而且夸张的比喻描述自己的心态。文中所说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单单指老子一个人,而是所有拥有‘道’的理念和思想的人。文中‘愚人之心’其实不是指老子本人,恰恰是指那些混淆了是非、喜恶、美丑等概念,被欲望蒙蔽了心志的人。老子期望有更多人在世俗之人追求名利的同时,能够跳出世俗,淡泊明志,追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是随波逐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4408/7f5d4a5996bbfae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