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漫游计划:瞿昙寺
夜间飞行到西宁,窗外黑乎乎一片,但顺着机翼的延长线向前看去,北斗七星正在灼灼发光。斗柄指西,初秋的时节到啦!
下了飞机,没有着急赶去西宁。因为机场附近的乐都县内,有一座古寺值得驻足,它就是瞿昙寺。
瞿昙寺全景(网图侵删)瞿昙寺被誉为「西北小故宫」,假如第一眼看到它,可能会有点失望:这样一座灰扑扑的小寺院,何以被称作「小故宫」呢?或许只是蹭故宫热点的噱头?
但如果再看它一眼,你会发现,在泥土色的墙瓦之下,有着精美的壁画和彩绘,并且还有故宫都未曾保留下的建筑样式。
那么为何这座偏远小庙有这些精妙细节呢?它与北京故宫之间又有何渊源?这一切一切的故事,要从瞿昙寺的建寺高僧开始说起。
01 洪武朝
明朝建立后,仍有元兵残部在青海地区盘桓。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派大将蓝玉前来征讨,当地藏民不明状况也四处奔逃。在乐都修行的一位噶玛噶举派高僧听闻消息,凭着自己的威望写信前去招抚,使得这些藏族部众都归顺了明廷。这位高僧就是著名的三罗喇嘛,因为曾在青海湖海心山中修行,故而又被称为「海喇嘛」。
次年,三罗喇嘛请求明太祖为自己所建的佛堂护持赐名,朱元璋御笔亲题了「瞿昙寺」三个大字作为寺名。寺中御碑中记载如下:
曩者刺麻三罗, 蒇扬佛法,忠顺朝廷,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特赐其所居寺额曰瞿昙。
这就是瞿昙寺的由来。
挂在瞿昙殿中的朱元璋御笔题字,右上角是「勅赐」及藏文,落款为大明洪武贰拾陆秊(年)月日立。瞿昙意为佛祖出家前的姓氏,也译为「乔达摩」。朱元璋留下的御笔非常少,这三个字是他为数不多的真迹。除了赐名之外,朝廷还继续出资扩建瞿昙寺,在随后的永宣三朝都是如此,未曾断绝。历经三十余年的修建,才形成了今天瞿昙寺的规模。
02 永乐朝
瞿昙寺山门中有两通碑,都是永乐十六年所立。碑文中记述了永乐皇帝下令兴建宝光殿以及供奉佛像的事。
永乐十六年的“皇帝敕谕碑”这通皇帝敕谕碑,记叙了创建宝光殿的详情:
宝光殿兹者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班丹藏卜于西宁迦伴虎篮满都儿都地面起盖佛寺特赐名曰宝光。
宝光殿是寺中第三座大殿,在瞿昙殿之后。因为挨得太近,所以即使退到瞿昙殿的后墙上,也拍不了宝光殿的全貌。
宝光殿前檐上还保留有一些旋子彩画,这些彩画应该是永乐朝所绘。因为彩画容易剥落风化,所以故宫中的大殿彩画几乎定期会重绘。但或许是瞿昙寺地处偏远,而彩画的成本又很高,无力重绘,故反而保存了明早期彩画的标本,为彩画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
宝光殿整体都是汉地殿堂的样式,但是屋顶中间却是一座金色的宝顶。宝顶是典型藏式寺院的装饰风格,这也说明宝光殿是一座汉藏杂糅的寺院建筑。
永乐十六年“御制瞿昙寺金佛像碑”这通御碑上记载了关于一尊金佛像的故事。永乐皇帝想造一尊金佛,但怎么也造不出来。后来有天中午工匠们吃完饭回来,惊奇地发现佛像自然生成,而且在屋子中光芒万丈,香气弥漫。永乐皇帝也觉得很奇怪,认为是佛祖显灵,于是他欣然将其布施给了瞿昙寺。并且祝赞道:
昔优昙王作旃檀佛像妙感忉利天匠,殊胜特异,利益一切,靡有穷极;朕今用金铸像而感应复若,此所以 利益者亦复如是,用纪其事,勒之于石,永隆佛教久远益盛乃为赞。
可惜这尊金佛已佚,不过永乐朝经常赏赐金铜佛像给各大寺院,瞿昙寺中还存有一尊一米多高的铜鎏金观音像,现已是省博的镇馆之宝。
铜鎏金观音像永宣时期宫廷制作了大量金铜佛造像,以赏赐藏传佛教的寺庙。所以在青海和西藏的很多寺院里,都收藏有这一时期的佛像,但大多是体量不大的小造像,高一二十厘米。而布施给瞿昙寺的这尊,连底座有220厘米高,极为罕见。并且风格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永宣造像中精品。故而这尊观音像被称为青海省博的镇馆之宝,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03 洪熙朝
双碑亭(全景模式,碑亭原是相对着的。)永乐的儿孙继续完成父祖未完成的心愿:扩建瞿昙寺。并将自己所做的任务刻碑立在山门之后,图中两座碑亭就是为保护御碑而建。立御碑既是为了保护瞿昙寺的产业,宣示皇家庇护的待遇,也是为了体现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威信和存在感。
洪熙御碑及碑亭洪熙皇帝朱高炽庙号仁宗,在太祖朝时就是燕世子,永乐皇帝发动靖难之役后被立为太子,留守北京大后方。虽差点被废,却最终也顺顺当当继承了皇位。但可惜的是,即位不满一年他就病逝了。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历史评价却很高,与儿子宣德皇帝共同开辟了「仁宣之治」。
因为在位时间短,故而留有「洪熙」年号的存世文物不多,而明确为仁宗撰文的碑刻就更少了。瞿昙寺这块洪熙御碑,可能是朱高炽留下的唯一一块碑刻实物,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另外,碑文中还多次自称「中国」,可见官方用中国指代我国的历史,至少可以推到明早期吧。
“太宗文皇帝以大德四大位,推天地覆载之心,统育万类凡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其有生之众,靡不欣欢焉。”
“皇祖太宗文皇帝,圣神文武,功德崇高, 蒇阐皇猷,仁育天下”,
碑中追述了父亲的功勋,此时朱棣的庙号还是「太宗」,而非后来改的「成祖」。
04 宣德朝
扩建瞿昙寺的工程,一直到朱元璋的曾孙宣德皇帝时,才真正结束。它以瞿昙寺内最后一座大殿——隆国殿——的竣工为标志,这也是寺中规格最高的一座建筑。右碑亭中的宣德御碑,就记载了关于兴建隆国殿的经过。
宣德碑亭碑亭的屋顶很有特色,和故宫角楼相似,都是十字形屋脊。
宣德御碑《御制瞿昙寺后殿碑》“兹于瞿昙继作后殿,用循先志,增益閎规。”
“今特令住持瞿昙寺官员军民人等务要各起信心,尊崇其教,听从本僧自在修行,并不许吴曼欺凌,其常住一应寺宇、田地、山场、园林、财产、孽畜之类,诸人不许侵占骚扰。”
“若有不遵朕命,不敬三宝,故意生事侮慢欺 凌,以沮其教者,必罚无赦。”
宣德御碑中主要记叙了创建和扩建瞿昙寺的简单经过,并将皇帝的命令刊刻于石,用以维护瞿昙寺的政教地位和经济利益。其中提到的「后殿」,就是指隆国殿。
隆国殿隆国寺是瞿昙寺中最后一进殿堂,规格也最高。它是仿造故宫奉天殿(清朝时改称为太和殿)所建的,并且还保存有奉天殿抄手游廊的规制,是明早期官式建筑极为珍贵的样本。
从建筑上看,它的各项规格都远超一般寺庙。例如重檐庑殿顶的屋顶,九级踏跺、三交六椀菱花窗户等等。
长陵祾恩殿祾恩殿是皇陵中的享殿,内设各类祭祀用品。据说负责修建隆国殿的太监,就是拿着朱棣长陵祾恩殿的图纸去的。所以隆国殿整体的风格,和祾恩殿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抄手斜廊隆国殿与两旁的钟鼓楼用两道斜廊相连,形状如同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故而得名「抄手斜廊」。这种形制是唐宋时期宫殿寺庙建筑格局遗规,明早期时故宫奉天殿也有这样的规制,但在之后的改建中取消了。故而瞿昙寺抄手斜廊是明代抄手斜廊现存的唯一实物。
明故宫图轴从明代故宫图轴中,可以看到奉天殿(太和殿)与两旁的偏门及文武二楼(后改为体仁阁、弘义阁)用过抄手斜廊相连。但今天在故宫已经看不到这一结构了。
民国时的太和殿,海达·莫理循拍摄。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火灾,我们今天看到的太和殿为康熙时重建的。新建的太和殿比之前体量要小得多,从建筑与台基的比例上也可以看出来。
太和殿的东西两边已经与台基边缘有相当一大段距离,故而不适合再建抄手斜廊。另外也是出于防火的考虑,原先位置改建成了红墙,这样就避免了发生火灾后,火势四处蔓延。
隆国殿匾额隆国殿匾额为宣德皇帝御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隆字稍微偏了一点。据说是有意为之,表明虽然隆国殿是仿造奉天殿而建,但本身只是偏殿,不能与正殿相提并论。
05 明朝后期
金刚殿「独尊」匾额金刚殿是山门后第一座大殿,殿内高悬一块匾额,上书「独尊」两个大字。书法浑厚庄重,遒劲有力而气势磅礴,这或许与题字人是行伍出身有关。
匾额落款为“督理西宁屯兵解梁李本盛立 万历癸己岁孟冬之吉”。说明在万历朝时,瞿昙寺在当地军队的保护之下,地方大员也仍对瞿昙寺尊崇有加。
06 清朝
瞿昙殿内檐横梁题记内檐横梁上记有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 年)募化名单,据此可知,乾隆时期曾募化修补过一次,但完好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
题记名单表明,修缮已然只是地方老百姓所为,并无皇家或是地方大员的参与,这是为何呢?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盛衰转变,一是卷入叛乱。
十五世纪格鲁派兴起,塔尔寺开始走向辉煌,逐渐替代了瞿昙寺在本地的地位。于是瞿昙寺逐渐衰落,甚至从噶举派改宗为格鲁派。到了清初,虽然僧人也曾到清廷表示归顺,但它在明朝时受到优待的地位再也没有恢复了。后来在雍正朝瞿昙寺又卷入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使得寺主入狱,僧人大量流失,信徒人数锐减,瞿昙寺也备受打击,自此也一蹶不振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或许正是因为它在清朝时的不利地位,财力不支,才使得寺院无力开展大的修缮工作,也使得瞿昙寺能够基本保持明朝早期的建筑式样和建筑风格,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07 建国后
省保碑建国后,瞿昙寺被列入了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十年浩劫期间,寺院关闭,大殿被当作粮仓使用,至今宝光殿墙壁上还有「麻袋一百条」的字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瞿昙寺,使得它免遭拆毁的命运。
新铸大钟1980年,瞿昙寺重新开放,僧人也回到了寺中,恢复了旧时仪轨,1982年又被选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徒们也继续捐资为瞿昙寺添加用品,这口大钟就是八十年代末信徒们集资所铸。有意思的是,钟身还铸着道教的八卦和暗八仙。
不知是捐资有限,还是保护得当,瞿昙寺也未曾大规模翻新。旧颜仍在,依然保留着早先的辉煌陈迹和历史的风霜,真是万幸。
又因为位置偏远,故而游客不多,行走其中,真是无比幸福的体验。
08 建筑与壁画
瞿昙寺的细节处美妙至极,尤其是建筑与壁画,走在其中,处处能遇到惊喜。
瞿昙寺美丽的窗棂 游廊中的壁画不让拍照,这块禁止牌感觉颇有年代感,于是申请拍了一张。 壁画使用了沥粉贴金的奢华工艺(此处可拍照) 似是「妇人启门」(此处可拍照) 宝光殿外的喷水龙(右边为承恩寺内黑龙)宝光殿外有一幅近似炭描的腾云喷水龙,画的很有气势,不知只是底稿,还是本意如此。想起北京石景山承恩寺内正德时期的壁画,龙形有相似之处。
地上镶嵌的瓦片,墙上漂亮的砖雕。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砖颜土色之后,是精致的细节。例如门口照壁上的砖雕(右下)就整齐不失灵动,很有节奏美,绝非民间砖窑中烧制的廉价货。而寺中的其他建筑,也是如此。就像出土的珍贵文物,满是岁月沉淀的灰尘,轻轻擦拭后,就能看到内核中华美的光芒。
护法殿,上有狮皮人皮和虎皮,应该是取其怖畏之意。 山门与坛城土墙从山门中看去,除却发现建筑之美外,还可以稍稍窥得选址的奥妙。山门后有一座罗汉山做倚靠,山门前则是瞿昙河,河对岸正对着的是凤凰山,这种背有靠山前有照山,一条河流在前的格局,真是藏风聚气的绝佳之所。瞿昙寺修建在此,应该是经过仔细勘察的。
瞿昙寺周围还有一圈土墙,即形成了坛城的布局,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涂鸦逛名胜古迹时留下「到此一游」,并不是今人才有的「恶习」,古已有之。瞿昙寺的墙上碑上就有、留有历代游人的涂鸦。不过这些涂鸦也很有意义,可以作为早期墙体、油饰的断代依据。
左边是宣德御碑上乾隆六十年的题记,右边是墙上炭笔画的牛和马,颇有神韵,不知是何年何人所作。
路人的画作在炭笔涂鸦不远处,有一游人也在创作,正在画瞿昙殿。
半完成的画作这幅画并未画完,殿前的植物还是蓝色的,我很喜欢这样的颜色。不过画家说这只是中间色,很快就加上了别的色块。赶在变色之前,拍了这张。
09 攻略
交通:从机场附近的汽车站坐车到乐都,再从乐都坐到「瞿昙」或者「曲坛」的公交。 到乐都的汽车等了一会,路上因为修路有点堵,八点半左右出发,大概一个小时多一点到,路况正常应该会快很多。然后乐都到瞿昙的公交我们没等到,打车去的,二十多公里,48元。如果从机场附近直接打车去瞿昙寺,大概100元左右。
十一点多一点到了瞿昙寺,参观到三点半,在门口大桥处等公交去乐都(打车不好打),到了乐都后再打车去火车站,坐下午5:33的车去西宁。
瞿昙寺门票五十,有的证件半价,有的证件免票。
10 后记
瞿昙寺建筑分布图自去年在首博「山宗水源路之冲」大展中知道瞿昙寺,就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看看它。终于成行后,没有过高期望下的失落,而是欣喜万分。瞿昙寺真是一处宝藏,若去青海,若到西宁,千万不要错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