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和妈妈吵架了,我是个坏孩子吗?女生一定比男生强吗?男生之间也会嫉妒吗?真的能从血型判断性格吗?成绩不好,将来一定会成为失败者吗?“哭是丢人的事情吗?”“碰到坏脾气的同学该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孩子在成长阶段常会遇到的困惑或问题。随着成长,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学会说“不”,开始表达自己的观念。我们会发现孩子不听话了,我们也会意识到这就是孩子的成长。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体验到越来越多的事情,孩子的想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父母无法理解。
泰戈尔曾说“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作为父母,我们的爱,要从理解小孩,懂小孩的天性开始,引导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理解小孩的天性和能力尤为重要。
《妈妈,谢谢你懂我》,作者以四年级学生贤浩的视角,以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慢慢讲述出来。小学生贤浩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困惑,很多问题爸爸妈妈也无法解答,但他们一家始终保持着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可以良好的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在这种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感情变得越来越深,孩子也一天天健康成长。从他们身上,也让我们明白,接纳孩子的感受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只有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本书的作者是两位:分别是文字作者--卢庆实,是一位笔下能完美展现,当今时代的儿童和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很好作家。创作了多部长篇童话以及多本原创童话。而书中插画的作者,是南首尔大学插图讲师金英坤,毕业于弘益大学的美术系,曾为《周刊朝鲜》《科学东亚》等杂志提供过插图。
全书分享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和困惑。这些困惑,有的在贤浩父母的帮助下,得到解决;有的,连贤浩父母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就暂时搁置不管。不论能不能解决困惑,贤浩父母始终与孩子保持自由、开放的谈话氛围,陪孩子一起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难题。这种包容理解的态度,已经给贤浩提供了很坚定的心理支持,那些困惑有没有解决,反而不再重要。
这本书就像一扇门,你悄悄的打开它,它会为你呈现。你看着这个孩子的故事,就会明白,孩子也和成人一样,有那些他从来都没有跟你交流过的细腻心思。
一、经常和妈妈争吵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
四年级的小男神贤浩觉得一年365天中,最起码有一般以上的天数都和妈妈吵过架。前天,他和朋友们打了一场棒球比赛,就受到妈妈的责怪,因为妈妈觉得他是为了玩;昨天也过的不安宁,因为在做绘画作业的时候,妈妈总是凑过来试图修正他的颜色,结果心烦意乱的贤浩匆匆画了几笔就结束了;今天早上,又因为吃早餐的时候要不要吃糙米争论不休……
贤浩的问题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孩子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和父母发生争执。“争吵”的导火索大到学习、小到吃饭。“争吵”有时也会演变成“冷战”,严重的还导致了“家庭暴力”和“离家出走”……
孩子们对此满心的委屈,觉得家不是家,是一个牢笼;父母对此满腹伤心,觉得孩子不是孩子,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狼”。到底“争吵”好不好?“争吵”会不会就伤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呢?
那首先我们就要定义什么是“争吵”了。争吵,在《新华字典》中指,进行的口头上的争辩,是人类交往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其实这种“争吵”就是意见上的冲突,主要采用语言进行争辩。
英国的青春期研究专家塔比萨.福尔摩斯,发表的一份研究成果表明:子女与父母之间争吵次数越频繁,关系越牢靠。塔比萨博士表示,虽然在争吵时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伤害,但是在此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给对方,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然而如果在争吵的过程中不顾及各自错误,用伤害性预言攻击对方,那就不是争吵,而是吵架了。
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里,孩子是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同父母用合理的方式去争论和探讨。而不是父母一言堂,“我的想法就是对的,你的是错的”,“我不接受你的意见,不用讨论了”,“想都不用想,你的是错的”这些狭隘的教育思想。
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而建立相互信任的最佳手段,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尊重和信任孩子,必须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
我们从小就要告知孩子:你就是家里的普通一员,家里人彼此之间的爱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有任何想法和意见可以相互沟通、交流。
二、天才赢不了努力的人,而努力的人则赢不了乐在其中的人。
贤浩每次考试都能考到第一名,但他却总是担心早晚有一天会被别的同学超越。在他家隔壁住着一位六年级的大哥哥。这位大哥哥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就给他报了学费昂贵的补习班,确保每次考试都能保持在前十名。可是现在学习成绩却一路下滑,已经滑到二十名以外了。
于是,大哥哥的妈妈便撤走了电视,扔掉了电脑,把手机和游戏机都砸了。前几天,大哥哥在阳台学着游行示威的样子,画了示威图,还高喊示威。大概的内容是说:要是一个人学习成绩不好,人生就一定是失败的吗?面对这样的大哥哥,贤浩很是忧虑。一方面他觉得大哥哥说的话也没错,一方面又觉得好好学习真的很重要的。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都特别大,成绩已成为判断个人好与坏的重要标准。很多家长逼着孩子去上补习班,去上孩子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只为孩子在升学的时候能有更好的成绩。孩子们从小被戴上了高分的紧箍咒,他们为了一纸分数拼搏着。于是一句调侃的俗语流传在校园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湖南邵阳某中学一名女生在期中考试中因作弊受到监考老师批评,留下遗言后从五楼教室窗户跳下死亡;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高三学生小薇被同班男生殴打至休克;广东省某中心小学的老师经常罚学生抄课文,少则一两遍,多则六七遍,有时候甚至抄到晚上十点也没抄完;某私立学校直接在电子屏上“温馨提示”: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学历之学生……
一直以来,关于学习的最流行的概念就是“学习要刻苦”。不少家长从上学前就唠叨,要用功学习,孩子上学后就不断教导孩子在学习上要“刻苦努力”,以期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
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的言语和思路来要求孩子,则往往是在干一件南辕北辙的事。把“学习”这件事和一种令人不舒适的“苦”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它会使孩子在想到学习时,就有微微的不快。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孩子更如此,感觉“甜”的东西他就喜欢,感觉“苦”的东西他就讨厌,我们原本想要孩子喜欢学习,却把学习过程做成苦馍馍,只把结果设想成遥远缥缈的甜馅饼。一个人为了某个目标而“吃苦”,必须基于他有足够的理性和毅力。这种理性和毅力,连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它来要求孩子,就更不适合了。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而且在快乐中进行的学习会让孩子学的更好。
如果一定要与孩子谈学习与未来的关系,那就从孩子了解的、有兴趣的东西出发。只要孩子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家长可以完全好好支持鼓励他。他未来在感兴趣的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远远高于被逼无奈而选择的事业。就如同那句俗语所说,孩子再聪明再勤奋,也比不上真正乐在其中。让他做他喜欢的事业,不仅更容易成功,也更有幸福感。许多孩子都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教的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能不能让孩子信服,得到孩子的喜爱。
朱自清的《儿女》中有这样一句话“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总不希望比自己坏啰。”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教育不是禁锢,而是放手。我们无权将孩子塑造成另一个我们,而是引导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三、让孩子学会感恩与分享,孩子的幸福感会特别高
贤浩的妈妈整理出贤浩的几双崭新漂亮的鞋子,要捐给贫困地区的儿童,贤浩看到都是他穿不下的但是非常漂亮干净的名牌鞋子,就很不情愿。妈妈告诉他:谁说捐助别人就一定要给他们旧的不好的东西啊?每个人都希望收到像礼物一样的物品啊。这些鞋子你也穿不下了,正好可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妈妈把鞋子包装的非常漂亮,寄了出去。
孩子,其实什么都懂,不知不觉就会模仿家长的所作所为,家长没有感恩和分享的心态,孩子也难以学会感恩与分享。感恩对于孩子而言,最初是表现在对于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上,能够从内心对于父母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谢意,愿意对对方回报自己的爱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个懂得回馈爱的孩子,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有些时候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不要埋怨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感恩是怎么回事。他们认为父母帮他们做好一切是应该的,也就不会去想感恩,更何况孩子连感恩是怎么回事都没理解到,也就不能责怪孩子不懂得感恩了。
要想让年幼的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自身也就要做好带头作用,在家里孝敬老人,爱护妻儿,勤劳上进,珍惜粮食。比如孩子把饭粒撒在桌子上,父母要把饭粒捡起来,告诉给孩子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告诉孩子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要有感恩的心。就是在这样子言传身教之中,孩子懂得了感恩,也学会了感恩。
中国式父母往往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付出了太多,习惯包办孩子的大小琐事,却忘了孩子有学习爱与给予的权利。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功能。有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还有一些大学生,上几年大学,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家长们省吃俭用,有的家长不惜举债。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很多人就是怀着所有人都欠他这样的心态走向极端,走向犯罪,最终走向毁灭的。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课题。懂得感恩的孩子能从自我的世界里脱离出来,他们能够感受到他人的不易,更容易生出同理心,人际关系更好。如果我们爱孩子,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和分享的孩子,将会更加快乐和幸福!
《妈妈,谢谢你懂我》就是一本给孩子写的自我成长词典,适合小学生看,也非常适合父母看,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或许,会解开一些你久久想不通的困惑,收获更为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