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让人炸毛的“精神鸦片”?
8月3日。
经济参考报刊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4个小时后。
文章被删除。
删减“精神鸦片”“电子海洛因”等词汇之后重新面世。
本来这事儿发展到这里也就罢了。
央媒意识到了自己言论“过激”。
也给游戏行业敲了一记“警钟”。
却不曾想:
8月5日。
深圳商报刊文《谨防媒体干扰股市》。
文中直指一些媒体对上市公司、板块指名道姓,说三道四;还有吃瓜网民一窝蜂加入“批斗”。
对游戏行业等几乎形成了舆论绑架。
其措辞之“凌厉”。
前所未有。
有意思的是:
不久之后。
这篇文章也被删除了。
①
网络游戏有“毒”?
▽
8月5日。
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事。
14岁的中国小将全红婵夺得2020东京奥运会的女子跳水三米台的冠军,总分466.2打破世界纪录,五次中有三跳满分。
其教练透露全红婵训练之余,也会玩游戏。
金红婵也说自己喜欢玩《王者荣耀》。
随后。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 恭喜之余。
直接在奥运会期间把她的游戏时长从1.5小时变成了1小时。
@腾讯视频 很快也送上了助攻。
本来。
这不算什么。
行为上、言论上也没什么错误。
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尤其是:
王者荣耀被经济参考报点名道姓的“风声”还没走远。
当然。
这件事如果和网络上铺天盖地为网络游戏“洗白”的言论对比,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君不见。
游戏工委站出来表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
君不见。
业内从业者表示:
自己很委屈。
当然。
这几天网络上还突然多出了很多专家、大V声称“游戏无罪,有罪的是家长和孩子”。
表述方式高度雷同也就罢了。
甚至连评论区的队形都很统一。
他们坚持的无非是:
第一:孩子玩游戏是家长和学校的锅,家长没有好好引导,学校做的也不够到位;
第二:孩子不玩游戏也会玩其他东西,影视综艺、短视频、网文这些都害人不轻;
第三:游戏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益智练手、娱乐消遣,甚至可以用来训练军队。
但其实:
对于网络游戏到底是不是精神鸦片这件事。
更多的人需要扪心自问?
第一:网络游戏这种成年人都把持不住的东西,你真的放心把它交给孩子吗?
第二:也许你自己和孩子都能正视游戏,但你的邻居朋友真的都能克制得住?
第三:我们不妨把视角再放大一点,对国家和社会而言
网络游戏这种成百上千乃至上亿人一天玩四五个小时,却什么都不产出,还在氪金和攀比之中制造了大量戾气的东西真的就是一个“时间黑洞”。
尤其是这些人不但是青壮年、青少年,还涉及未成年。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经济参考报最初7次点名《王者荣耀》,8次点名腾讯游戏。
我们针对的从来不是所有游戏。
我们的初衷也只是请那些氪金网游放过孩子而已。
②
网络游戏“自白书”?
▽
但是精神鸦片一出。
很显然挠到了不少人的痛处。
一些人和资本都不愿戴上这顶“绿色健康”的帽子。
有人说:
网络游戏只不过是众多“毁掉下一代”产品中的一种。
说它是精神鸦片?
过虑了。
有人说:
手机、互联网才是精神鸦片。
没有手机?
没有互联网?
网购、外卖、快递、微博、微信、网文、短视频、影视综艺这些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将不复存在。
但是回到石器时代“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真的就好了么?
毕竟。
古人也曾迷上说书、斗鸡和行走江湖。
这里就搞错了一点。
我们现在确实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
但是网络游戏嘛?
真的就不可或缺么?
有大V甚至特意撰文《就算把游戏全禁了,该考不上的还是考不上》。
因为网文、短视频也“杀时间”。
但我们必须搞清楚:
网文市场虽然混乱。
但是大是大非、大方向上的东西基本不会去碰,最起码就过不了审、不被推荐,连养活自己都难。
虽然畅销网文并非都是正能量。
但是三观至少不会歪成了五官。
至于短视频。
还别说它跟网络游戏还真不一样。
至少短视频就算杀时间,形成了信息茧房,还是偶尔能刷到一些社会事件、正能量,以及各种知识才艺类视频。
就算不能学到什么。
起码赏心悦目吧。
从河南暴雨到东京奥运会,我们还不至于离这个世界太远。
但是网络游戏就不一样了?
因为它不仅有一群人群策群力让玩家氪金、还有一群行为心理学家各种研究人性只为留住玩家,更别提这些稍大一点的网游还有一套完全自洽的“社会模式”。
除了吃喝拉撒。
玩家甚至可以永不下线。
没有网络游戏。
人们琴棋书画照样能够消遣。
有了网络游戏。
我们的时间更多会被那种虚幻的体验填充,甚至会觉得现实世界才是多余的,一度至影响到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网络游戏这种东西。
成年人都无法克制。
更别提那群还没什么自制力的小学生?
那群拿着“工具无罪论”“家长有罪论”“和其它成瘾性产品比烂”的人能不能回到问题的本身。
既然经济参考报剑指那些让未成年人沉迷的网络游戏。
未成年人的意见不能忽视;
未成年人家长的意见更需要参考;
当然。
为下一代“负责”国家的意见才是最“中肯”的。
③
网络游戏还能更好吗?
▽
奇怪的是:
那群为网络游戏不是精神鸦片的辩护声中,他们提到了游戏的好处、家长学校的不作为,网文、短视频、影视综艺也会让人上瘾……
却唯独没有提到适度的“规范”和“自律”会让游戏行业变得更好?
合着。
现在市面上的游戏还真就是“白莲花”。
但为何真正有文化传承、奇思妙想的单机游戏越来越少了,国内甚至长时间出不了自己的3A大作?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这些有情怀、有意义的游戏不赚钱呗。
而那些赚钱的游戏又有多少情怀和意义?
总而言之:
网络游戏必然是要整治的。
无非是“轻重缓急”的问题。
无论这次被删的文章释放出的是何种信号?
又因为什么删了?
游戏厂商都该悠着一点。
因为这是压在人们三座大山之一“教育”,也是“双减政策”“三胎政策”的一个关键环节。
舆论或许能够被反转。
资本也可以继续公关。
但是人口和教育,以及“重塑虚拟经济”这种大势却已成必然。
当然。
就我本人来说:
我不是不玩游戏,我也曾玩过《CS》《诛仙》和《剑灵》。
只是我比较讨厌升了几级之后角色就被各种任务和副本绑架的感觉,虽然 不氪金大多游戏也能玩,只是越到后期就会感觉越吃力。
再加上我还特别讨厌角色死亡,一条命又真的不够用。
换了苹果笔记本之后。
我就没玩过游戏。
一方面是对游戏的认知越来越深。
那种廉价的“满足感”虚幻的“成就感”确实会让人深陷其中,但若你知道你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预设好的代码,和现实其实也没什么不同,想想自己会做什么样的游戏,真正喜欢什么样的游戏,这种感觉就会减轻不少;
另一方面则是去找其它喜欢的事物。
我们生活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时间需要消遣,游戏也不是不能被取代,就算你沉迷于网文、短视频,只要想想它们的原理试着去做,有感觉自然好,没感觉也不算糟糕,最重要的是,尽量去尝试一些能够促进自我成长的兴趣,比如阅读、比如画画、比如写作。
在这里。
其实。
我不反对游戏产业。
也绝对认同其价值。
毕竟。
一串代码就能让那么多人反复充值,简直是“一本万利”。
而且。
就算国内的游戏都被禁了。
被国外游戏占据市场才是我们更无法忍受的现实。
我反对的是那种把盈利放在第一位而不择手段“搞钱”的游戏厂商,自己不求上进出不了3A大作也就罢了,市面上一旦有了游戏以及游戏产商失控,就会推出“竞品”甚至直接收买。
这样“躺平”的姿势对游戏市场毫无意义。
想要推动国内游戏市场进步。
就需要有那么一点理想、野心和胸怀。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说实话:
我们的要求真的不高。
网络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也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
能不能高抬贵手放过那群孩子。
毕竟。
他们成长路上的诱惑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