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读书简约派·以读书为名之好文共读读书

先生的《肥皂》想要洗净的,究竟是谁?

2025-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生长乐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短毛碎组织的好文共读】

鲁迅先生的文集买在家里许多年,至今没有完整看过一遍。

这次共读选了先生的《肥皂》一文,完全陌生。

先读完第一遍,只觉得处处隐喻,文中的“四铭”让人好气又好笑,印象最深的四个字竟然是“咯吱咯吱”。

完了,我也被这声音洗脑了,还配合着出现画面——耳朵后面的肥皂泡,仿佛大螃蟹嘴上的泡泡。

再看第二遍。

读第二遍,留意到先生的这篇文,有几个需要反复看几遍的长句子。一琢磨发现,长句半点不冗长,依旧是先生洗练的风格。

比如开头第一句——

“四铭太太正在斜日光中背着北窗和她八岁的女儿秀儿糊纸锭,忽听得又重又缓的布鞋底声响,知道四铭进来了,并不去看他,只是糊纸锭……”

这半句,介绍了主角是没有名字的四铭太太和四铭;

说清了时间,在斜日光的时候,显然是黄昏时分;

点明了方位和配角,坐在背着北窗的位置,和名叫秀儿的八岁女儿一起,在做的事情是糊纸锭。

描述了情境,四铭回来了,迈着又重又缓的脚步,“重”和“缓”,这两个形容词,让人联想到笨拙和迟滞,与后半句中“耸肩曲背的狠命掏口袋”的动作很是呼应。

有意思的是,四铭太太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是附庸,但她对丈夫的态度有点漫不经心。

要知道,旧时房屋正南正北,她背着北窗,自然是对着门。丈夫的脚步响起,只需撩一下眼皮就能看到,她却连眼皮也不抬,这是中年夫妻惯性的厌倦乏味,还是对丈夫这个人的倒尽胃口?

也许都是有的,不过,接下来,这女人对丈夫的态度好起来,因为丈夫送了她一块肥皂。

这块肥皂的出场,堪比古时候的青楼头牌,调足了胃口——

第一步,出场铺垫:

它被四铭从“布马褂底下的袍子的大襟后面的口袋里”狠命掏出来,“曲曲折折的汇出手来”,然后才递给太太。这时,读者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第二步,暗香袭人:

太太“刚接到手,就闻到一阵似橄榄非橄榄的说不清的香味,”

第三步,犹抱琵琶:

先是“小小的葵绿色的长方包,纸包上有一个金光灿烂的印子和许多细簇簇的花纹”;

再是很薄的一层纸,乍看像葵绿色的,揭开来,才知道是米色的,葵绿色是纸里东西本身的颜色。

东西才是葵绿色,光滑坚致上面还有细簇簇的花纹……香味更浓。

还没完,还要有侧面衬托。

就像“北方有佳人”,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不必细说,只需形容她“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其他人的态度证明了美貌。

“这实在是好肥皂。”她捧孩子似的将那葵绿色的东西送到鼻子下面去,嗅着说。

才说明,原来这东西是块肥皂。而太太的一举一动,表现出对肥皂的喜爱。连孩子想碰一碰都不许,“搁在洗脸台上最高的一层格子上“,放好了,再“看一看“。

这块吊人胃口的肥皂着了这么多笔墨,为什么呢?

显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既是通篇情绪的贯穿点,又充满隐喻。

它让四铭太太的情绪起起伏伏。

先令女人脸红,对丈夫感念并急四铭之所急,帮着叫儿子,认真应付丈夫的“发言”。

显然,四铭抨击新文化的言语是女人听惯了的,她并不惊奇。

但,丈夫说到孝女被围观,以及两名光棍非常具体地打趣——

‘阿发,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

虽然四铭摆明立场说,“哪,你想,这成什么话?”

但,出于对丈夫的了解,女人看透四铭对孝女的意淫,在丈夫吃饭训儿子时,忽而爆发——

“他那里懂得你心里的事呢。”她可是更气忿了。“他如果能懂事,早就点了灯笼火把,寻了那孝女来了。好在你已经给她买好了一块肥皂在这里,只要再去买一块……”

当几个的封建卫道士商讨征文题目,说起“孝女”的话题时,“咯支咯支”具象化的表达,用这块肥皂直接戳破了他们”对孝女的猥琐联想。

“哈哈哈!两块肥皂!”道统的响亮的笑声突然发作了,震得人耳朵喧喧的叫,“你买,哈哈,哈哈!”

“呵呵,洗一洗,咯支……唏唏……”

这正是“高声有名”的何道统。

所以,先生刻画的这块有着似橄榄非橄榄的香气,葵绿色的肥皂,想要洗干净的,不是四铭太太,不是孝女,而是腐朽的旧礼教,伪善的旧道德,和遮遮掩掩的内心龌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