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故事:全球资本主义最后的旅程》|反思数字时代的利与弊
焦土是什么,焦土是指烈火烧焦的土地。古时形容建筑物、庄稼等因战乱而遭到彻底破坏的景象。因此破坏之后的焦土是难以恢复和利用的。
在唐·杜牧 《阿房宫赋》就有这么一句:“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而在《焦土故事:全球资本主义最后的旅程》一书中,作者乔纳森·克拉里把“焦土”看作是一个富有生机的地方退回到贫瘠的状态,同时丧失复苏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但很少反思便利背后的代价是什么,又是否存在隐患。
记得以前出门,现金是必备的,而现在出门必备的却是手机,仿佛“一机在手,天下我有”般。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数字化产品,到处都是低头族。哪怕是与家人相聚,也都是人手一部手机,鲜有时间近距离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慢慢淡化了。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与人面对面交流,反而更愿意待在家里,用网络与外界联系。上到老人,下到小孩,无一人不沉浸在数字化时代。
一旦断网,人类就会陷入精神空虚状态,好像心没有了着落似的。似乎没有了网络,没有了高科技,人类就无法生存,一切就都不能运作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互联网的社会原子化复制了美国的一些固有物质,它不断将人的占有欲最大化,向用户承诺一种虚幻的独立性,让人进行单向的沟通,而不再与他人相互对话和交流,不再需要现实的空间。
长此以往,人不可能爱自己,不可能爱他人,也不可能对未来产生任何欲望。
作者说人类正处于的数字时代,其实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因为我们都在使用的数码产品、享受的数字服务,其实是由那些跨国公司、情报机构、犯罪集团和反社会的亿万富翁所掌控。
而我们只惊叹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快捷便利,却很少去思考它是如何被发明出来,受到何种控制,以及它对人类的真正影响。
看看身边的人和事,互联网复合体就像一个无情的引擎,它不断地造成上瘾、孤独、妄想、残忍、精神错乱、负债累累、挥霍浪费、记忆衰退和社会解体等一系列问题。而那些被吹捧出来的优势,在这些个人问题和社会危害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互联网的存在是无可避免,也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如何适度地把控好网络时间,并不让自己沉浸在虚无的世界里不自知还自得其乐,是当下我们应该警惕的。
再看看我们无时无刻享受的高科技产品——塑料产品。
1959年,瑞典工程师图林设计出用塑料制作袋子的工艺。图林当时声称,这项发明将拯救地球,因为有了塑料袋,人们就不用再砍伐树木制造纸袋,而制造1个纸袋的能源,能制造出1000个塑料袋。
可如今,我们习惯了“用完就丢”的塑料袋,却让地球陷入了危机。这也是发明者图林完全没有想到的事。
想到过年期间,亲朋好友聚餐时,用的餐具和桌布无一不是塑料的,仅仅因为方便和便宜。而这些行为习惯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中,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却无人思考这行为背后的危害。
读完本书后,再反思当下我们的生活,是真的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