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为我的未来做些什么?
上大学快两年,在这个学习全靠自觉、自控和自我约束的地方,我似乎除了整天窝在宿舍看电影、刷手机外,什么也没有做过。近日来我经常在反思自己: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该为我的未来做些什么? 思忖良久后我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如果有幸,希望我们能共勉。
有了方向才不迷茫
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清楚自己想要的,所以才不会茫然无措、漫无目的的努力。
近期正在火热上映的刘同的作品《谁的青春不迷茫》受到广大观众热捧,作品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台词是: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在这个“迷茫”被大学生广泛滥用的时代,无所事事似乎看起来很正常,所有不努力都能归咎于“迷茫”。台词归台词,可生活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不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迷茫,总有人一开始就清楚自己想要的,并始终在为之努力奋斗。
爱因斯坦不是还说过:“生活会给你所需要的东西,只要你不断地向它要,只要你在向它要的时候说的一清二楚。” 所以,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十分关键的,有了方向才不迷茫。
多一些体验
多一些体验,才能让你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之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支农下乡活动,去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不为什么,只为多一份人生体验,只为在若干年后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时,脑子里浮现的不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躺在宿舍里玩手机的生活。
为了多一份体验,我尝试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做志愿者,去为我想要做的事准备、奋斗。
为了多一份体验,我去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去敬老院,给孤单的爷爷奶奶带去陪伴与温暖;去儿童康复中心,带孩子一起过六一,为他们带去微笑与欢乐。当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两全其美、皆大欢喜,何乐不为?
坚持自己,做自己喜欢的
想要的也是我喜欢的,这样才不会觉得累,才会乐此不疲。
做自己想要的事才是做重要的,不要过别人希望你拥有的人生。
从初中起我最擅长的就是英语,直到高考,我取得最优异成绩也是英语。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本着报英语专业的心态,然而表姐告诉我这两年学英语的太多,几乎饱和,对外汉语才是热门。于是我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英语,学了汉语言,对汉语我不排斥,但也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尽管所有人都告诉我我们学校汉语专业师资不错。时间久了,我没有喜欢汉语,英语也耽误了,再也提不起兴趣。只能每每在别人提及英语时感叹:“当年我也是十分擅长英语的,当年我也打算报英语专业的,要不是…… ”
生活中有多少例子都是这样,在外界压力下,我们努力活成别人希望我们活成的样子, 最终在失去自我的同时,自身也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趁着年轻,我们还有机会,追逐自己想要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没有结果也不会遗憾和后悔,不尽力一搏,怎么知道没有可能?
做好准备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入学这么久了,我也参加了一些学校举办的活动,大大小小的场面见过不少,然而只有一种,每每见到,我都想逃。今年3月,一个著名的电视节目“非你莫属”来到我们学校招收报名者。众所周知,非你莫属是一个很著名的电视节目,它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在全国名企的CEO面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舞台。这么好的机会大家一定会是蜂拥而上吧?然而事实却是在我们周围报名的人寥寥无几,我们班报名现场一片惨淡,为什么呢?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抓住是不是傻啊?当然不是,只是你一无所有,拿什么上台,拿什么展示?你基本的该具备的能力都不具备,你考试挂科,四级没过,你凭什么站在舞台上和CEO对话,你知道报名只是不自量力。所以只能看着报名单摇着头灰溜溜的离开,笑自己无一技之长,难登大雅之堂。
现在这个社会机会太多了,是金子总会发光,人才不可能被埋没,关键是你是不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你能不能把握住机会。
有句话叫做: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你要时刻做好准备,然后等待一次发光发亮的机会。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别着急,你想要的生活都会慢慢给你。”只要你努力,你终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